1周孝明 2张延涛
1烟台市园林建设养护中心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9 2青岛市即墨区温泉街道办事处 山东省青岛市 266200
摘要:动物疾病的治疗不合理,导致病情的传播,在短时间内就会导致大量的动物受到波及,甚至会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所以,兽医必须进行严格的规范制度来对动物进行治疗,合理有效的控制病情和疫情的发展。但是大部分的兽医自身能力有限,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治疗水平是有限的,在动物疾病的防治中存在着大量的误区,这些误区直接导致了动物的生死,影响到了养殖业的经济,对他们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影响到人类的健康生活。
关键词:动物疾病;防治;对策;
兽医制度是畜禽防疫中一项基本制度,对动物疾病防疫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现阶段部分兽医由于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加上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动物疾病防治培训,所以在疾病防治中还存在不少误区,影响动物疾病防治的成效。
一、我国动物疾病防治现状
过去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是经由地方政府收取费用,或个体兽医收取,但是随着现代农村以及畜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成为动物疾病防治工作开展的主要经费投入主体。在防疫经费上地方政府不仅要调拨防疫所需要的设备费用、人员费用,还需要提供行政执法以及技术人员培训、畜主防疫知识培训费用,对地方政府的压力较大。如果政府出现资金问题则会影响防疫工作的顺利展开。关于重大疫情的监测,在疫情监测和采样分析上比较复杂,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因此有时会出现数据获得不及时,数据不完整和科学性不强等问题。当前虽然政府已经有了专门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机构,但如果各下级政府没有执行到位,依旧会使得相当多的数据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无法发挥政府对于疫情的控制作用。
二、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
1.用药存在盲目性。部分基层兽医由于临床经验的缺乏以及相关知识的不足,在给动物治疗时往往不仔细检查,在没有确诊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习惯就对动物使用药剂,这种不对症下药的做法不但会影响治疗效果,而且还可能产生副作用。比如动物发热就给动物使用退热的药物,发生腹泻就给使用止泻的药物,在疾病刚有所好转之后就停止用药等。但有时畜禽发热也是一种防御反应,能增强动物机体的抵抗能力,如果不对动物身体症状作详细检查,很可能会误判而使用错药物。另外,滥用抗生素也是兽医在给动物治疗时普遍存在的误区,很多兽医认为无论是什么症状,使用抗生素都能对疾病有所缓解,但如果是中毒、中暑和消化不良等疾病,滥用抗生素则会增强病菌的抗病性,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有的兽医一听说发生传染性疾病,没有及时将情况上报给相关监管部门,反而立刻进行疫苗接种,这种做法可能会造成养殖场污染,使病菌侵入,而且也延误了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此外,在疾病有所好转后立刻停止用药也是用药误区的一种,这样可能会造成病情的反复,还可能会转变为慢性疾病。
2.不明药物的适用症状。部分兽医由于动物疾病知识欠缺、兽药药理知识缺乏,在使用药物时在不明确不同药物适用症状的情况下就随意使用,使得动物由于药物中毒而造成病情加重。比如对于病毒性的动物疾病,临床上一般是使用抗菌类药物来治疗,对于阴性菌疾病,临床上是使用抗阳性药物来治疗,如果没有正确使用这类药剂,则会导致治疗失败。总之,兽医在没有完全清楚每一种药物适用症状的情况下就根据自己的想法改变剂量,不但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加剧病情。
3.药物剂量和疗程不清楚。在给动物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式需要根据其体重和病情来计算药剂使用量的,然后根据动物后续的治疗效果来确定具体的疗程。
但是现在很多兽医在药物剂量和疗程确定上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来进行,对药物的每次使用量、使用次数等进行大略估计,没有按照说明说准确配药,使得药物使用不合理。这一方面造成了药物的浪费,另外一方面也无法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比如同样的药剂,如果没有根据动物实际的症状开药,那对于病情较轻的动物来说,则属于用药过量,可能会造成药物中毒,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而对于病情较重的动物来说,则属于药物量不够,影响治疗的效果,还可能会加速病情的恶化,导致动物死亡。
4.给药操作不当。在用药物给动物进行治疗过程中,兽医也存在给药操作方式不当的问题。动物疾病治疗的给药方式有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需根据不同药物和动物种类来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如果给药方式不当会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可能会造成动物用药中毒死亡。比如在饮水或饲料给药方式中,兽医在治疗时没有搅拌饮用水或饲料,使得药物沉淀在底部,则食用上部饮用水或饲料的则药量不足,治疗达不到效果,而在食用下部水和饲料后又可能造成药物中毒。例如消化道疾病,在采用口服方式时,如果药物的刺激性较大,对于嗅觉灵敏的动物则不愿服用,增加了给药的难度。又如有些刺激性药物时不能进行肌肉注射的,家禽大部分是采用滴鼻和点眼的方式,但在滴鼻和点眼后立即放掉家禽,又可能会造成疫苗被甩出,从而难以取得给药效果。
三、解决对策
1.提高养殖人员动物防疫意识和防疫能力。动物疾病的防治工作的关键在于养殖人员,包括养殖人员对于防疫工作的态度、防疫意识、防疫相关知识和技术等。所以为了解决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提高养殖人员的防疫意识,使得养殖人员能及时有效地做好动物疾病防治措施,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对兽医的防疫工作积极配合。为此,可以通过防疫知识宣传讲座、宣传资料、板块、公告等方式让养殖人员清楚动物疾病带来的危害,以及动物疾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此外,各地方政府以及村镇相关部门可以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政府调拨培训经费,组织养殖人员定期参加培训,强化他们的防疫知识和防疫能力。
2.增强兽医的专业知识。现阶段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和兽医专业知识不足,工作态度不够端正,防治技术不成熟等有关。所以为了解决兽医在药物使用、诊疗技巧等方面的问题,应采取合理的措施强化兽医的专业知识。比如政府可以设置专业的兽医培训站,组织基层兽医定期参加培训,邀请专业的培训人员向兽医传授最新的兽医防治知识和动物疾病防治技术。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兽医通过培训平台和其他兽医、专业人员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学习先进的治疗手段。这样,兽医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动物疾病防治知识和治疗技巧,结合自身的缺陷完善诊疗过程,在治疗中可合理地使用药物,提高动物疾病防治的效率和质量。
3.科学用药,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首先用药要有针对性,在给动物治疗时要先进行用药试验,并对动物机体症状进行详细检查,在确诊后再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式。其次,药物的使用要科学、规范,不能根据主观想法随意改变药剂量和疗程,一般疗程为5天左右,严重的可以适当增加。在症状消失后要再做一次检查,然后再服用1-2 次药,以免病情反复。此外,在给药方式上,需要根据动物种类和不同药物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比如口服的药物就不能用来静脉注射,而刺激性的药物则不能用于注射。
综上,兽医工作对于我国动物疾病防治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解决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治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兽医的专业知识和诊断能力,高效配合专业防疫人员的防治工作,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动物疾病防治质量。
参考文献:
[1]贾良翼. 谈谈农村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的误区及对策[J]. 农民致富之友,2015(08):246-247.
[2]杨兴安. 试论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 中兽医学杂志,2017(07):101-102.
[3]韦族器. 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 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0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