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继贤1 陈德省2
1.云南省德宏州陇川仁和医院 云南省德宏 678400 2.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人民医院 云南省德宏 678400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踝关节骨折治疗有效率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120例,随机数字法分组,各60例。分别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术以及经皮螺钉内固定微创术治疗。结果 经随访,康复过程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OFAS量表评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疼痛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针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应根据患者手术风险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经皮螺钉内固定微创术治疗更加适用于手术风险较高老年患者,疗效显著。
【关键词】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术;经皮螺钉内固定微创术;踝关节骨折
近年来,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导致骨折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致残率较高。踝关节骨折主要因直、间接暴力导致踝部扭伤,老年骨质疏松为主要发病人群[1]。如治疗方式不当,不仅会影响患者术后正常行走功能,还会对其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对其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文章选择一年内来我院治疗12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实验基于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完成,且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下,和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存在沟通障碍的精神疾病患者以及存在踝关节陈旧性骨折患者予以排除。
1.2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踝关节骨折老年患者120例,随机数字法分组,各60例。对照组、观察组平均年龄(50.34±6.34)岁、(49.91±7.08)岁;主要因车祸、滑倒及其他因素导致。患者基本病情、年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规律,(P=1.957)。
1.3治疗方案及分组
患者入组后均进行踝关节DR、CT重建等相关检查,需对患者踝关节骨折具体分型进行确定,并选择具体麻醉方式及体位。
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2)体位:根据患者踝关节DR及CT重建结果确定骨折分型后确定体位(3)手术过程:针对内踝、外踝骨折患者首先应进行复位,在C臂透视下进行实时监测,并在复位前后方向选择mm克氏针将骨折块进行固定。复位完成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1~2枚4mm空心螺钉沉入皮质骨内,并C臂透视确认患者复位情况良好,即可拔出克氏针,常规缝合[2]。如患者为双踝骨折,则需先处理外踝后,依据上述方式双侧切开解剖复位内固定。
观察组:给予经皮螺钉内固定微创术治疗。(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2)体位:辅助患者呈仰卧位。(3)手术过程:C臂透视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出现移位骨块选择反方向复位法进行推压,完成复位。例如对旋后型患者进行复位应采取外翻法,医生将患者足部呈现直角背伸位,由医助把持,完成暂时性固定。通过C臂透视下依据外踝—内踝顺序完成固定。固定外踝后,需保证骨折块间可加压情况下,将螺钉按照从前至后顺序拧入。1mm克氏针2枚维持固定,并固定空心螺钉拧入。在C臂视野下保证复位情况良好,常规生理盐水冲洗术区,常规逐层缝合。
1.4疗效评估
①康复效果:根据AOFAS踝关节评分作为患者康复效果客观评价依据;通过残余畸形、主观、客观评价、并发症、关节炎改变等方面完成评价,评分越高表明康复效果越差。优秀:>90分;良好:10-89分;尚可:60-79分;差:>60分。
②疼痛及功能障碍:依据PRWE量表完成疼痛及功能障碍评估。15个项目,分值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功能障碍越严重。
③并发症情况: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康复过程中愈合畸形、切口开裂、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分析
双人核对、录入,数据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进行(%)检验,等级资料以采用非参数,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检验。检验水准以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
AOFAS量表评分优良率组间比较符合统计学规律,且对照组康复优良患者显著优于观察组,(=4.201,P<0.05),详见表1。
.png)
2.2两组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评分比较
PRWE量表日常生活、疼痛评分方面,对照组评分显著优于观察组,(=16.741~22.671,P=0.001)特殊活动和观察组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png)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康复过程中,对照组并发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仅有1例愈合畸形、1例移位,两组经相关处理后均显著好转,(P<0.05),详见表3。
.png)
3讨论
随着我国交通的不断发展,骨折病例在临床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踝关节骨折发病率在关节骨折中,发病率占据前三位。踝关节治疗的重点在于坚强固定和良好复位,如治疗不当极易并发后遗症,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患者行走不便[3]。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出现新观念。
过往针对踝关节骨折患者主要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固定进行治疗。但上述提过,老年为踝关节骨折多发人群,因其各项身体机能的下降,传统的切开复位方式愈合时间较长,如护理不当还会引发愈合畸形等并发症。因此,本次研究选取C臂X线辅助下进行经皮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对比传统复位固定术采取无头加压螺钉完成固定,其螺钉螺纹由大至小,对比传统空心螺钉固定更为牢固,有效避免了因固定不牢导致的愈合畸形等后遗症的发生[4]。与此同时,微创创口加速患者愈合时间,无头螺钉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骨折部位周围软骨组织的二次损伤。本次实验结果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AOFAS量表评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疼痛评分较低,(P<0.05),可见经皮螺钉内固定微创术治疗优势所在。
综上可见,经皮螺钉内固定微创术更加适用于手术风险较高老年患者,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黎宇翔.经皮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9):64-65.
[2]张明东,李艳.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经皮螺钉微创手术治疗 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对比[J].双足与保健,2019,28(9):93-94.
[3]肖贤君,陈奎.两种经皮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1):192.
[4]包永诚.经皮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6):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