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艳
昭通市精神卫生中心,云南 昭通 657000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急诊紧张症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紧张症患者和非紧张症急性精神障碍患者各39 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利用DSM-5评估量表、Bush-Francis紧张症评定量表和PANSS,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评估。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前驱感染比率(17.94%)、尿失禁/潴留比率(5.13%)、便失禁/便秘比率(56.41%)、白细胞总数升高比率(46.15%)、肌酸激酶增高比率(56.41%)、留院观察时间(4.4±1.6)d和阴性症状评分(26.5±8.7)分,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2.56%)、(2.56%)、(23.07%)、(25.64%)、(28.20%)、(2.2±1.3)d和(10.6±1.3)分,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39例紧张症患者中,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和器质性紧张症的占比较高,分别为(38.46%)、(20.51%)和(12.82%)。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以缄默、木僵、违拗和激越为主。结论:紧张症患者通常就诊于医院急诊,前驱感染和躯体问题较为常见,诊断过程中耗费时间过长会导致病症程度加重,在临床工作中也极容易被评估为阴性症状,进而增加误诊或延误治疗的发生概率,对紧张症患者的诊治工作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精神科;急诊;紧张症
引言: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社会居民的精神压力逐渐增大,令精神科的临床治疗工作,成为了各大医院关注的焦点。而紧张症作为医院精神科的常见病症,其临床表现通常为精神紧张、神经过敏、烦躁易怒、忧郁和思想不集中等,让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本文详细探讨了精神科急诊紧张症临床特征,以此为紧张症患者的治疗工作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开始时间为2020年2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0月,选取我院收治的紧张症患者39例,将其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再选取非紧张症急性精神障碍患者39 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19例,女性患者人数为20例。患者最大年龄为54岁,最小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为(39.4±1.2)岁。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20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9例。患者最大年龄为53岁,最小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为(39.8±1.1)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无任何明显差异(P>0.05),可以用于对比研究。
1.2 方法
当患者进入医院时,医护人员应先对患者的基础资料和病史信息,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搜集与统计。并利用科学规范的化验检查手段,对患者的各项体征参数予以评估。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参考[1]。同时通过DSM-5评估量表、Bush-Francis紧张症评定量表与PANSS相结合,对紧张症患者进行筛选和病症情况的深度研究,使治疗工作更具针对性。待患者经一段时间治疗后,其体征状况逐渐趋于稳定,可由主管医生对患者进行评估,当评估结果满足出院标准时,方可允许患者出院[2]。最后利用电话随访的方式,定期询问患者的恢复情况,确保患者的顺利安全康复。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特征,主要以留院观察时间、阴性症状评分、前驱感染比率、尿失禁/潴留比率、便失禁/便秘比率、白细胞总数升高比率和肌酸激酶增高比率作为指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均使用SPSS20.0进行专业分析。并以(%)和(±s)标识效果,经X2和t/X2检验后,以(P<0.05)标识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从表1可以发现,两组患者的留院观察时间和阴性症状评分,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患者的前驱感染占比为17.94%,尿失禁/潴留占比为5.13%,便失禁/便秘占比为56.41%。而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分别为2.56%、2.56%和23.07%,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观察组患者白细胞总数升高和肌酸激酶增高的比率,分别为46.15%和56.41%。而对照组患者白细胞总数升高和肌酸激酶增高的比率,分别为25.64%和28.20%。经对比可得,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对39例紧张症患者进行诊断可得,精神分裂症15例,情感障碍8例,器质性紧张症5例,该类患者的常见症状为缄默、木僵、违拗和激越。
.png)
3.讨论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前驱感染比率,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前驱感染比率(17.9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前驱感染比率(2.56%)。这表明前驱感染极有可能是导致紧张症的发病因素,也可能是引发某些自身免疫疾病的一大条件。据相关研究表明,紧张症特征的精神分裂症与系统炎性反应机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3]。
通过观察组患者的阴性症状评分(26.5±8.7)分,与对照组患者的阴性症状评分(10.6±1.3)分之间的差异明显,可以看出紧张症的诊断难度较高,极容易造成误诊现象的发生。而观察组患者的留院观察时间(4.4±1.6)d,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2.2±1.3)d,这就表明紧张症患者消耗的医疗资源相对更多,在临床工作中应着重关注此类情况,防止因医护人员不足而造成意外事件或误诊现象的发生。
除此之外,两组患者在尿失禁/潴留比率、便失禁/便秘比率、白细胞总数升高比率和肌酸激酶增高比率方面的数据差异,也应是临床治疗工作中关注的重点。只有加强对患者躯体问题和前驱感染的关注力度,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才能够有效避免各类并发症现象的发生,使患者免受额外的疼痛折磨,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柳成蛟.5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脑部CT分析与临床特征[J].黑龙江科学,2019:92-93.
[2]焦在库.早发性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86-87.
[3]刘晓妍;杨艳;夏泳;.26例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神经梅毒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重庆医学,2019:57-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