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期   作者:肖检华
[导读] 作为各种心脏病的一种终末发展结局,
        肖检华
        清远市人民医院 广东 清远 511500
        摘要:作为各种心脏病的一种终末发展结局,心衰的症状一般会反复发作,而大幅降低心衰病人的生活品质,并进一步提升住院率、死亡率。在早期就提供给重度心衰病人必要的康复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改善生活品质、快速康复心脏功能。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早期重度心衰病人进行康复护理的必要性及有关措施。
        关键词:早期康复;重度衰竭;有效护理

        心衰指的就是基于心脏病引起的心脏异常舒缩,而迫使心脏排血量无法达到机体代谢所需,进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生病理临床症候[1-2]。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国内心衰发病率达0.9%左右。在这些心衰患者中,存在30%~50%的由于心力衰竭进一步发展而死,且具有50%~70%的由于室性过速或心颤而死。通过有效的心脏治疗,可以恢复心室激动、心脏收缩,优化心功能,终止心衰心律恶性失常。在适应证持续拓宽、有关技术日趋成熟的形势下,更多的重度心衰患者自愿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为了缓解重度心衰病人病痛,大幅改善病人生活品质,有效避免疾病深化发展甚至死亡,防止心功能恶化或患者再住院,就应在早期积极提供既有效又安全的康复护理。
一、重度心衰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必要性
        各式各样的心脏疾病最终往往会发展成为心衰,整体预后也十分严重[3-4]。尽管近些年来心衰临床治疗进展飞快,但是却很多心衰患者普遍接受的是传统疗法,很多患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医治及护理。在传统的疗法中,往往以休息为最基本的一种护理措施,以至于心衰患者降低自理能力。针对重度心衰患者,为了在早期提升心肌耗氧量、改善病人生活品质,就应积极提供早期专业化的康复护理,并以此来增强治疗效果。
二、重度心衰患者的常见早期康复护理措施
1、强化健康教育并改善认知
        在治疗心衰中,具有综合性,应发动患者和家属积极予以配合。所以需要向患者、家属大力宣教心衰知识,基于健康教育信息资料,通过组织各种专题讲座、宣教活动等,来介绍给患者和家属有关心衰的诱因、具体临床表现、疗法、并发症等。这么一来,患者、家属便能充分认知心衰尽管无法根治,但是却是能控制的。所以应坚持长时间正确用药,维持健康生活,及时摒弃不好的生活习性或行为。
2、强化入院宣教
        在患病后病人常常会病情较重,并且十分紧张。所以在入院中护士需要积极接待患者,提供科学护理措施。等到病情稍稳定后,再主动、耐心地介绍给患者,有关医院环境条件、管理制度、疾病知识等。这样患者便能大致了解住院环境条件、疾病状况,进而更快速地适应环境,并积极配合治疗过程。
3、心理干预
        注意耐心倾听病人直接的症状诉说,基于合理的分析和解释,来辅助患者认知疾病,及时消除患者顾虑及悲观失望情绪,重拾自信心,并大力克服自卑感。同时,还应多多鼓励症状改善者。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还应尊重患者,耐心倾听他们的主诉,知晓她们的痛苦,开导患者摆脱消极情绪。同时,还应鼓励家属陪护在旁,令患者更加舒适、安全。尽量考虑患者的实际经济能力,规划好科学的治疗方案,以防因为经济负担而恶化病人负性情绪。
4、控制好入量
        通过摄入量控制,能够避免体内潴留液体,增强神经内分泌专业拮抗剂疗效,降低利尿剂所用剂量与频次。同时,向患者和家属耐心说明出入量记录的作用及必要性,引起他们的重视,吸引患者积极配合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工作。

认真嘱患者使用刻度存在的水杯,并注意固定餐具,尽可能缩小计量中的人为误差。提供给病人有刻度的尿壶,交由护士天天的7:00、11:00、17:00直接统计出入量,并详细记录下来,以方便随时灵活调整入量,避免摄入过多带来不利影响。安排患者通过一定的方法,来降低液体摄入量。比如,在服药时可以一起吞服酸奶、果酱等;在感觉口渴时,则可通过冰水、凉果汁进行润喉,以替代过多的饮水,在夏天如果口渴则可吸食一定的无糖冰棒。
5、排便指导
        明确告知患者严禁用力排便,为患者说明排便时进行屏气用力属于迫使心力衰竭或骤停心脏等出现的主要原因。正确指导患者每天定时注意排便,叮嘱患者每日都做腹部运动,并顺时针进行按摩,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提供缓泻药或润肠药。
6、饮食护理
        规范患者饮食,严格限制钠盐食用量,降低膳食脂肪,注意补充蛋白,并进食纤维多的新鲜果蔬,控制少量多餐,严禁饱餐或者进食易产气的刺激性食物,足量摄入钾、镁。考虑到低盐饮食会降低食欲,可以指导患者有效应对,比如用上醋调味品、蒜等取代食盐。如果患者夜间出现阵发性呼吸难题,就要提前晚餐。在进食量少、纳差、服用利尿剂时,则可放宽一定的钠盐摄入量。如果过多液体入量,就会加重心脏前负荷;相反就会出现低血压。在患者24h液体入量,要求维持在+500ml尿量范围,并要求限酒戒烟。
7、早期运动护理
        (1)在入院后的第1天,要求训练患者深呼吸并放松,在心电监护下安排专科护士指导,具体就是:从仰或半卧位,紧闭眼睛,注意自然呼吸,关注双手上,完全放松全身肌肉。叮嘱在下腹部平放两手,并且深呼吸,尽可能多吸气,屏吸2-3s左右。在呼气中缓慢释放气流,并在脑子中构思“放松、再放松、又放松”的情景,每隔10s左右再重复一次,一个回合维持10-15次。控制早、中、晚各一次,一直至患者不再恐惧心衰。同时,还应在体位干预中,引导患者舒适半卧,以释放心脏负荷。在床上控制患者半卧,并自由活动下肢,以免下肢出现静脉血栓而引起肺栓塞。入院后,提供给患者药物治疗及有效护理,并按专科医生的训练方案展开三个环节的运动训练。
        (2)注意事项:在活动中先小量,再逐步增加,但不能过量,先在室内活动,可以耐受后再到室外漫步,并逐渐进行递增,活动以下四肢、关节。在进行开始阶段的训练时,要求在心电监护下执行,并辅以医护人员的照料,按运动终止基础指标,来规范康复运动的连续性。针对运动时间,要求在饭前1h或饭后2-3h实施。严格遵医嘱,记录下来患者的实际康复情况,以进一步严密观察整个康复运动的实际效果,确保护理的连续性与安全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一旦患者出现重度心力衰竭,就常常会心悸、难以呼吸、乏力等,并且降低活动能力、运动耐力、不良心理等,以至于整日卧床,弱化生活自理及社会能力,进而降低生活品质。为了降低衰竭心脏所承担的负荷,就应及时医治重度心衰患者,通过早期康复专业护理来增强效果。所以,应在早期积极介入有效的护理,来提升患者运动耐力,缓解呼吸困难与乏力现象,防止心功能恶化,改善生活品质,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司延萍,杨明莹,白文伟,杨瑞丰,冯震霞,孙家维.基于心脏康复理念构建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护理路径[J].护理研究,2020,34(01):39-44.
[2]张艳红,黄宝珠,邵丽香,李婉凤,陈桂好.Ⅰ期心脏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运动耐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5):149-152.
[3].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6年第25卷主题索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6,25(06):658-666.
[4]郑晓芳,吴焰,周文娟,李小玲,张新霞.急性心肌梗死病人Ⅰ期心脏康复训练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7,15(05):513-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