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 张正秀[通讯作者]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护理方面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是2016年4月-2018年4月,研究对象是期间我院所收治的90例肿瘤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基础静脉留置针穿刺)和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以及临床置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置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各项数据指标对比均有着明显差异(p<0.05),具有研究对照价值。结论:肿瘤患者护理中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留置时间更长,并发症出现情况更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肿瘤护理;中心静脉导管;作用效果
中心静脉导管在长时间需要静脉注射得患者群体中有着广泛应用,一般在患者锁骨下进行穿刺,目的是让患者的疼痛度得到减轻,对一些临床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1]。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往往需要进行多次化疗,在化疗过程中反复性的穿刺容易损伤患者血管壁,对患者的皮肤组织产生破坏,增加患者感染概率。而对肿瘤患者实施中心静脉导管,能够对一些并发症做到有效预防[2]。基于此,我院对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方面中的作用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6 4月-2018年4月所收治的90例肿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基本资料,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0.1±0.6)岁,28例肝癌,10例胃癌,7例肺癌;观察组45例患者男性23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0.6±0.7)岁,27例肝癌,12胃癌,6例肺癌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未出现明显差异,具有研究统计价值(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处理,在操作实施上,首先根据患者病情、血管以及年龄等情况选择出合适的留置针,其次将留置针以15°的角度刺入患者皮下。等到回血现象出现后做好套管、固定工作,然后拔出针芯将肝素帽拧紧,最后连接输液装置[3]。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首先根据患者血管情况执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操作。将患者锁骨下方作为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对穿刺点周围进行消毒处理,并且对患者局部进行麻醉后进针,一般将针尖放置在患者锁骨内侧,在贴紧患者锁骨背面的情况下缓慢刺入。针尖刺入3cm后需要继续刺针,直到发现患者静脉血液流入注射器后停止,这表明穿刺成功。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置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出现情况进行统计并记录。
1.4统计学意义
在得出研究数据后,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n,%)、(x±s)进行表示,并且实施x2、t检验,当p<0.05时代表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研究对比价值。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置管留置时间对比
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置管留置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研究价值,如表1。
.png)
2.2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对比
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研究对照价值,如表2。
.png)
3.讨论
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接受长时间的化疗,为了方便化疗药物输入,临床往往会对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穿刺,通过留置针和输液设备的连接,来对患者实施相关治疗。然而该留置方式由于整体留置时间比较短,容易造成感染和导管堵塞,这些并发症会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较大影响[4]。而且临床实践表明,肿瘤患者治疗中会经常运用到刺激血管的药物,这些也会间接增大患者的疼痛感受,所以需要采取合适的手段对患者实施穿刺处理。
进些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在肿瘤患者护理上采取中心静脉导管效果明显,该方法能够让导管在患者体内得到长时间停留,并且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相对来说较低,让患者疼痛程度明显降低[5]。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首先需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实践培训,确保穿刺能够规范操作,比如导管选择尽量采用细小的导管,对感染并发症做到有效预防。同时在穿刺点选择上,应该尽量选择出位置深并且管径粗的静脉,方便穿刺护理的实施。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穿刺周围是否存在水肿和红肿等情况进行观察,发现异常进行处理。并且对患者做好叮嘱,禁止随意拔出或者碰触导管,并且指导患者保持穿刺孔的清洁,禁止穿刺孔碰水。并且告知患者在导管留置期间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护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那些身体部位等。在此次研究中,观察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相比于采用基础留置方式的对照组,其导管留置时间更长,并且并发症出现情况更少。这充分说明肿瘤患者护理上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处理,能够有效减少血管刺激度。
综上所述,将中心静脉导管处理应用到肿瘤患者护理中,能够对一些并发症做到有效预防,同时提高导管留置时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彬. 妇科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的重要性[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 18(005):849-851.
[2]范敏.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效果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 018(005):845-847.
[3]杨方英, 华荣誉, 吴婉英, et al. 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J].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0, 32(07):456-461.
[4]姚婷婷, 孙颖, 曲宝君,等. 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 v.25(04):83-86.
[5]张凤. 乳腺癌术后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及对不良情绪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048(008):976-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