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肿瘤外科护理中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期   作者:林开月
[导读] 目的:分析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肿瘤手术护理中的价值。
        林开月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外科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肿瘤手术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项目选取我院肿瘤医学外科收治的100例恶性肿瘤外科患者病例作为本课题研究的临床试验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根据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n=50)和心理护理干预组(n=50)。对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析结果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工作效果。结果:进行护理前,两组护理患者进行SAS评分、SDS评分比较,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心理护理组SAS评分、SDS评分比常规护理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P<0.05。常规护理组满意度为80.0%,心理护理组满意度为96.0%。心理临床护理治疗组临床患者治疗满意度显著上升,且高于常规临床护理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肿瘤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肿瘤外科;常规护理;心理护理
        肿瘤病人在手术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长期实施药物干预和放疗、化疗,疾病的治疗将严重影响肿瘤病人的身体和精神,很多肿瘤患者有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心理,这些不良情绪心理不仅仅会影响肿瘤病人的健康,也会带有很多负面影响以及影响病人的心理治疗的工作效果。目前,在积极采取各种治疗措施治疗肿瘤手术患者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如何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干预患者心理,减轻患者不良情绪,进一步保证其治疗效果[1]。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肿瘤手术病例,分析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肿瘤手术护理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项目选取我院肿瘤医学外科收治的100例恶性肿瘤外科患者病例作为本课题研究的临床试验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根据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n=50)和心理护理干预组(n=50)。纳入标准:①术后接受病理活检,并经诊断发现为肿瘤的患者;②本人知情并表示同意本项目研究,并获得患者的签字确认。排除标准:①器官功能严重障碍患者;②精神功能障碍患者。常规护理组患者均为成年女性,年龄在26-54岁之间,平均年龄(42.8±4.3)岁。按疾病类型分为乳腺癌15例,子宫癌15例,肺癌11例,其他癌症9例;心理护理组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4.5)。根据疾病的类型,有16例乳腺癌,子宫癌的14例,12例肺癌和其他癌症的8例。上述基础数据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是:医院定期检查住院患者的病房,密切关注监测患者各种生命心理体征和各种临床心理症状。指导帮助患者正确用药,观察患者是否用药有不良反应。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干净的病房环境。术后给予常规饮食护理、常规疼痛护理及换药[2]。
        在此基础上,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对心理护理组患者进行护理。具体护理工作方法如下:①入院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首先应积极与入院患者及病人家属进行沟通,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并及时告知他们相关的疾病知识和治疗计划,详细地回答病人的问题,这样病人和他们的家人能理解基本的健康知识。护理人员诊前应及时告知疾病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的真实案例,使疾病患者逐渐建立对手术治疗的坚定信心。对于缺乏亲友支持、子女不在身边、离异或丧偶的患者,要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关心和鼓励他们满足情感需求。②术前心理干预:正式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的声音,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他们的坏情绪[3]。③术中心理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引导患者放松。必要时,患者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来放松肌肉,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④术后心理护理:麻醉恢复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成功情况,并认真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的各种问题,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此外,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1.3评价指标
        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通过自制满意度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和比较,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非常满意,总是很满意。
        1.4统计分析
        两组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和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X2检验。当P<0.05时,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心理护理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
        心理护理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比较经过检验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不仅对疾病产生恐惧,在面对治疗时也会产生强烈的焦虑和抑郁。因此,在癌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一定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进一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心理护理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心理护理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p < 0.05。常规护理组满意度为80.0%,心理护理组满意度为96.0%。心理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p < 0.05。结果表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癌症手术患者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文雪丽.心理护理在肿瘤外科护理中的重要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5):1755—1756.
[2]刘亚宁,张艳,王晓莹,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03):543—546.
[3]屈蕾,谢代琴.对肿瘤外科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03(36):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