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瘤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期   作者:陈曼玲
[导读] 目的 在甲状腺瘤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探讨实际干预效果。
        陈曼玲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 在甲状腺瘤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探讨实际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间收治的84例甲状腺瘤手术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差异分为对照组以及路径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路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路径组满意度(95.45%)较对照组(80.95%)更高,组间差异显著(χ2=4.398,P=0.036);路径组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t=6.278,P=0.001)。结论 在甲状腺瘤围手术期通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恢复,为患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甲状腺瘤;围手术期

        甲状腺良性瘤通常需要采取手术方式治疗。由于手术治疗属于有创治疗,不可避免地会对患者产生应激性刺激,会对其生理及心理状态产生一定程度影响。因此,在甲状腺瘤围手术期需要做好相关护理服务,为手术治疗提供支持,保证手术流程顺畅进行[1]。我院对42例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了临床护理路径,整体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8月~2020年8月间我院接收的84例甲状腺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差异分为对照组(n=42)以及路径组(n=42)。上述患者均符合甲状腺瘤诊断标准,且符合手术指征,排除手术禁忌症者;认知或精神障碍者;肝、肾等其他器官功能不全者。对照组当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为24~70岁,平均年龄为(48.34±4.78)岁,病程为6~26个月,平均病程为(15.67±4.24)个月。路径组当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为22~69岁,平均年龄为(49.33±5.32)岁,病程为5~27个月,平均病程为(16.42±4.68)个月。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对比,路径组以及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向其阐述甲状腺瘤发病机制、危害性、手术治疗方案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对患者进行适当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使其能够配合手术治疗。术后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食谱,促进其营养摄入,指导其进行康复锻炼。
        路径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1)制定路径表。相关护理工作展开前,由科室护士长结合以往护理经验、相关文献等进行归纳,初步制定护理路径表,并交给院内专家进行审核,在专家协助下对路径表内容进行优化,确认最终路径内容[2]。(2)入院第1d。由责任护士接待患者,向其介绍住院环境、主治医生、科室护士、病房制度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责任护士掌握患者生命体征、病史、过敏史等情况,与患者进行密切沟通,了解其心理困惑,给予解答。指导患者做好各项检查,饮食尽可能保持清淡。(3)术前1d。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方式、目的、特点、优势、流程、配合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痰方法,并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屈伸、下肢肌肉收缩训练。嘱咐患者术前12h禁食、4h禁饮,让患者保持充足睡眠[3]。(4)手术当日。术前对患者进行适当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给予鼓励、安慰。协助患者更衣,取下假牙、饰品等。手术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建立静脉通路,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呼吸情况等,给予体温保护措施。(5)术后1d。给予穴位按摩、镇痛泵等措施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情况,若发现敷料出现渗血,及时反馈并处理。关注患者引流液状态,保证引流管通常,避免出现扭曲、脱出、折叠、受压的情况。(6)术后2~3d。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由流食逐渐转变为正常饮食。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运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避免出现深静脉血栓。协助患者及时更换敷料,术后第2d即可拔除颈部引流管。(7)出院当日。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协助其办好出院手续,进行详细出院指导,让患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叮嘱患者按时复诊。
1.3观察指标
        通过满意度问卷(共计100分)对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很满意:85~100分;较为满意:70~84分;不满意:低于70分。满意度=(很满意+较为满意)/总例数*100%。另外,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以Epidata3.1完成数据录入,并以SPSS 21.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路径组满意度(95.45%)较对照组(80.95%)更高,组间差异显著(χ2=4.398,P=0.036),见下表1所示:

3.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主要是采取手术方式根除病灶。常规护理方式虽然能够为手术治疗提供一定支持,但实施较为被动,护理措施较为零散,无法形成一个规范化的护理流程,实际护理效能必然会受到影响[4]。
        本次研究当中,路径组采取了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表明路径组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 (P<0.05);路径组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与其他报道结果一致[5]。临床护理路径以路径表为导向,让护理人员结合路径表内容按部就班完成各项护理任务,在保证护理秩序的同时,让护理服务规范化实施,进一步改善护理效率及质量。临床护理路径以时间为横轴,以护理内容为纵轴,能够将各项护理服务串联起来,增强实际护理效能[6]。在每个时间段,护理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能够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给予针对性措施,做到“有的放矢”,使患者获得更优的护理体验。
        综上所述,在甲状腺瘤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进一步改善护理质量,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恢复,为患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初圆圆,初志萍.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瘤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11):148+165.
[2]周梅.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瘤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4):27.
[3]刘海燕,刘雪娇,梁云艳,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瘤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19,14(12):79.
[4]王吓平,郑雅芬.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评价[J].福建医药杂志,2019,41(03):165-166.
[5]智慧.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瘤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0):125.
[6]王彩玲.FTS下的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甲状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的效果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8,38(01):94-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