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骨折便秘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期   作者:吴京 林继红,裴红炎,贾新
[导读] 目的:评价系统护理模式对卧床治疗期间出现便秘的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吴京 林继红,裴红炎,贾新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 洛阳471000
        【摘要】目的:评价系统护理模式对卧床治疗期间出现便秘的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0例于2019年4月-2020年3月在本院接受卧床治疗并发生便秘的患者。应用数字随机排序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护理)和研究组(35例,给予系统性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后便秘症状消失时间、焦虑自评(SAS)和抑郁自评(SDS)得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便秘症状消失时间、SAS、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将系统护理模式应用于卧床治疗过程出现便秘的骨折患者中,能有效帮助其改善便秘症状,并使其情绪更加平衡稳定,具有较高临床护理价值。
        【关键词】系统护理模式;卧床治疗;便秘;骨折
        骨折是一类常见临床症状表现,我院主要收治骨折患者。为确保患者骨折部位不受二次损伤,常采用卧床治疗的方式。长期卧床患者易出现便秘,导致病人腹胀、腹痛等症状,给病人饮食、睡眠等带来不利影响,对患者生理及心理均造成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患者在治疗时的依从性[1,2]。对骨折患者进行干预,可减少便秘发生率[3]。采用系统护理,如对患者饮食进行干预、心理进行疏导等,可显著减少骨折患者便秘情况的发生[4-6]。为减少我院骨折患者便秘发生率,本次研究通过采用系统性护理模式对骨折患者卧床治疗时进行便秘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研究方法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70例于2019年4月-2020年3月在院接受卧床治疗并发生便秘的骨折患者。应用数字随机排序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在49-81岁之间,平均年龄68.1±6.4岁,其中股骨骨折12例,髌骨骨折10例,腓骨骨折7例,其他骨折6例)和研究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在48-82岁之间,平均年龄68.7±6.5岁,其中股骨骨折14例,髌骨骨折9例,腓骨骨折8例,其他骨折4例),上述患者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临床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包括通过开展宣教工作的方式加强患者对便秘的认知,指导患者如何在床上排便,并严格监控患者便秘情况,管理患者通便药的服用。研究组患者则给予系统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
        ①心理护理:骨折患者本就因长期卧床无法自由活动而心理情绪不佳,在便秘发作后其负面情绪更为严重,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了解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耐心为其进行讲解,以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排便过程中做好患者的隐私保护,设立相对独立的孔家,并确保病房的空气流通。并在宣教过程中通过列举以往成功治疗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以此来提供其对治疗的依从性。
        ②运动护理:指导患者开展运动护理,护理内容包括提肛运动、功能锻炼及腹部按摩,其中提肛运动为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舌抵上腭,患者尽量收缩肛门括约肌,同时配合呼吸,患者提肛时配合憋气约5s,呼气后放松肛门括约肌,同时全身放松。该运动护理人员要求患者2次/d,分早晚2次,每次持续时间根据患者病情而定,但不宜超过20min;功能练习则是对部分骨折程度尚浅的患者,通过指导其在床上进行适当的翻身、坐卧等训练,促进功能恢复及肠蠕动,有利于大便的排出和肢体功能的恢复。腹部按摩于患者每餐后1h开展,每次以顺时针方向,取仰卧位,用右手或者双手重叠按于腹部,在乙状结肠部位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作环形方向顺时针按摩,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促进肠蠕动,10-20次/d。


        ③饮食护理:每日确保患者饮用1500-2000mL温水或盐水,以促进体内水分对粪便进行软化。每次食用主食不超过200g,并建议患者家属为其准备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例如蔬菜、薯类等,同时也可以多食用像黑芝麻一类有利于润滑肠胃的食物,若患者不存在高血糖,则患者每晚入睡前建议其饮一杯蜂蜜水。
1.3 疗效标准
对比患者护理后便秘症状消失时间、SAS和SDS得分。SAS、SDS得分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若得分在70分以上,则为重度焦虑(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上述指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n=35)护理后便秘症状消失时间、SAS和SDS得分分别为(8.2±2.0)d、(33.4±3.6)分、(35.1±3.4)分;对照组患者(n=35)上述3项指标分别为(19.6±3.3)d、(46.8±4.3)分、(47.3±4.5)分,组间对比研究组患者便秘症状消失时间、SAS、SD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17.478、14.136、12.797,P=0.001、0.001、0.001),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通常骨折患者为保证患肢不受到二次损伤,故在手术后会采取卧床治疗的方式,但长时间卧床治疗患者活动量会降低,胃肠蠕动减慢,腹肌及膈肌松弛无力,排便时腹内压不足,导致排便困难,而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发便秘[7]。
        当骨折患者出现便秘症状后,其生理状态及心理情绪状会受到严重影响,不仅使患者治疗依从性严重下滑,还会引发诸多并发症,不利于骨折患者卧床治疗的开展,既往有关骨折患者便秘的护理主要着手于用药及宣教方面,虽有一定效果,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管理,并缺乏对患者体质和情绪的管理,使得该护理模式疗效表现不尽人意。本次研究将系统护理模式应用于对骨折患者便秘的防治中,建立系统性的护理模式,通过规范常规的护理方案,并在其中加强心理、运动及饮食相关的护理,从多方面对便秘这一症状进行管控,改善患者情绪,从而进一步加快对便秘这一情况的改善[8]。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采用系统性护理的研究组患者便秘症状消失时间、SAS、SD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将系统护理模式应用于卧床治疗过程出现便秘的骨折患者中,能有效帮助其改善便秘症状,并使其情绪更加平衡稳定,具有较高临床护理价值。
参考文献
[1] 丁俊琴、赵莉、高彦华,等.骨折患者便秘发生情况调查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4)):354-355.
[2] 陈群英和肖娟.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发生便秘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4,31(9):43-46.
[3] 李桂芬和杨胜毅.优质护理干预在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0,40(4):70-72.
[4] 欧阳慧芬.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系统护理干预方法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20,25(4):35-36.
[5] 段惠,刘阳,郭召鹏.系统护理干预对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临床应用[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0,40(1):73-74.
[6] 邹凌燕.探究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强化护理对预防便秘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4):135,158.
[7]许欣平.系统护理对老年四肢多处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2):221-222.
[8]字玲琴.骨折术后卧床患者便秘的护理对策及治疗[J].健康大视野,2018,5(395):12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