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健佳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重庆 404000
[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鼻咽癌放疗患者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鼻咽癌放疗患者中利于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鼻咽癌放疗;心理状态
我国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即为鼻咽癌,且此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相关研究表述,鼻咽癌死亡率占到各种恶性肿瘤的3%[1]。鼻咽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因此患者一旦确诊,基本都已经处于癌症晚期状态。对于鼻咽癌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放射治疗,放疗可以将恶性肿瘤细胞快速杀死,从而阻止肿瘤进一步发展。但是放疗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危害正常的细胞,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患者难以忍受。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治疗及恢复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此次研究对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4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成效,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4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3.35±3.76)岁。病理类型为鳞癌10例,腺癌7例,未分化癌3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4.44±3.74)岁。病理类型为鳞癌9例,腺癌8例,未分化癌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生命体征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预见性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讲解放疗的相关知识及放疗时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让患者有一定的了解。及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倾听患者的诉求,并及时帮助患者排遣不良的心理情绪。(2)预见性基础护理:患者在放疗期间应该穿着较为宽松的棉质衣物,放疗前应保护好口腔健康。放疗期间应多饮水,补充足够的能量,补充蛋白质,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患者应多休息,加强营养,注意保暖。(3)护理人员要做好对患者的皮肤护理,避免皮肤经阳光暴晒,患者皮肤瘙痒时,避免用手抓破表皮,可以使用拍打等方法缓解。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数越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2)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SPSS20.0系统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png)
3 讨论
我国临床中对于鼻咽癌的治疗目前还是以放疗为主,,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放疗鼻咽癌患者生存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研究数据表示,患者经过放疗+化疗治疗后,5年内生存率可达70%,IV期鼻咽癌可达30%[2]。但是由于放疗也会给患者带来多种不良反应,尤其以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为最常见,发生率高达40%以上,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3]。预见性护理的实施,可以降低患者在放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使患者能积极的配合治疗,从而顺利的完成治疗过程。
此次研究预见性护理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成效,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预见性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鼻咽癌放疗患者中利于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韩忠秀, 黎容清, 唐忠敏,等. 预见性护理在降低鼻咽癌患者行B超引导下PICC置管脱管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005(010):59-60.
[2] 阎瑞芳. 预见性护理对高龄肺癌患者放化疗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影响分析[J]. 人人健康, 2019, No.498(13):30-31.
[3] 韩贵霞,蒋武冲,冯转卿.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后鼻出血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 000(001):P.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