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阶段性心理护理对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期   作者:徐丽红
[导读] 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探寻阶段性心理护理对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所产生的影响
        徐丽红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探寻阶段性心理护理对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所产生的影响,旨在分析阶段性心理护理的优越性。方法:采用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阶段性心理护理,最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要少于对照组,在SAS(焦虑自评测量表)和SDS(抑郁自评测量表)的分数上都要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普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心理护理比常规心理护理更具优势,它能考虑的患者的不同情况,更加有效的提升患者依从性,缓解患者负面情绪。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阶段性心理护理;影响效果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其对女性的危害性并不逊色于宫颈癌、卵巢癌等疾病。因此,一旦出现类似症状需立刻就医,以免错过最佳的控制治疗时机[1]。并且,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医学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子宫内膜癌虽暂时还未被完全攻克,但已经能够通过手术切除和术后化疗来达到控制和治疗的目的。但对大部分女性而言,子宫的切除和术后的化疗都是十分痛苦的,会对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所以,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患者病情的治疗和控制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在22~77岁之间,平均56.8±2.2岁,病理分期为:III级22例,IV级18例。观察组年龄在21~79岁之间,平均56.2±1.8岁,病理分期为:III级21例,IV级1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均签写同意书;②首次接受化疗;③医学伦理会同意;排除标准:①精神类疾病患者;②不适宜进行手术者;③心肺等重要脏器有损者④营养不良或贫血者。
1.2方法
        护理对照组时,采用常规的心理护理干预,而护理观察组时,则采用阶段性心理护理干预。
        常规心理护理流程包括:
        ①健康知识普及,全面向患者进行有关子宫内膜癌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②心理疏导,倾听患者声音,了解患者的真实需求,在患者面临情绪低谷时,及时加以鼓励和帮助,让患者能振作起来。
        ③家属沟通,加强患者与其家属的交流,让患者内心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给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阶段性心理护理的具体流程:
        ①化疗前期,进行全面的化疗讲解,缓解患者面临未知时的恐惧心理,拉进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并且,请之前成功进行过化疗的患者,现身说法,给患者树立充分的信心,尽可能减小患者的心理压力。
        ②化疗中期,化疗过程是痛苦的,在化疗过程中常常会对身体的各大脏器产生影响,导致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现象,同时还会导致脱发。所以,在化疗中期,是患者内心最为脆弱的时期,患者要遭受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创伤。这时候,进行放松式心理护理,为患者找寻一些轻音乐,亦或让患者培养一些可以放松或转移注意力的爱好,如画画等。让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能有心灵的寄托,以免产生拒绝化疗的情况。
        ③化疗后期,让患者降低对自身病情的关注度,充分融入社会,回归平时的日常生活,还可以与患者成为朋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患者一同外出游玩,帮助患者走出阴影,卸下心理的包袱。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分数(SAS)和抑郁自评分数(SDS)进行统计,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并通过自制满意度评分表,让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打分。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采用 t检验,以(x±s)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分析
        观察组的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在SAS和SDS分数上就有明显的体现,具体统计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后续的调查中,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分数也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具体统计见表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子宫内膜癌危害极大,平时的生活中一定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减少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目前,子宫内膜癌目前的治疗手段有限,一般都是以手术为主,以化疗、放疗和药物为辅助治疗手段,但整个过程是较为痛苦的,特别是在化疗阶段,患者除了会遭受生理上的苦痛,还会在心理上遭受打击[2]。许多患者在化疗中期选择逃避或拒绝化疗,这样的行为可能导致整个治疗前功尽弃,因此,为杜绝患者不配合化疗的现象发生,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阶段性心理护理,可以理解为常规心理护理的升级,在保留原有心理护理流程的情况下,将护理流程进行细分,充分考虑患者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特征,是站在患者角度出发的护理模式。通过分阶段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辅导,是目前的较为合理的护理方式,这一观点,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证实,从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统计上,我们也清晰地看到阶段性心理护理比起常规的心理护理更被患者所接受,通过对患者SAS和SDS的统计,充分反映了阶段性护理对患者精神状态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说明了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阶段性心理护理比传统的心理护理更加全面和有效,对患者的帮助更大,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娅莉. 阶段性心理护理对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9, 25(08):61-63.
        [2]张雅. 阶段性护理在子宫内膜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9, 42(02):196-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