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期   作者:祝威
[导读] 目的:探讨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工作
        祝威
        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工作,对患者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组32例给予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干预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SAS、SDA和MLHFO评分明显下降,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心力衰竭患者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工作,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效果;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要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1]。临床观察及护理工作十分重要,现探讨分析对CHF患者给予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同常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2例。常规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58~83岁,平均年龄(71.5±5.5)岁;病程0.5~7.5年,平均病程(4.0±1.5)年;心功能:Ⅱ级11例,Ⅲ级15例,Ⅳ级7例。干预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56~85岁,平均年龄(72.5±3.5)岁;病程0.5~8.5年,平均病程(4.5±1.8)年;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14例,Ⅳ级8例。2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无差异性,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给予临床观察,基础护理、用药护理观察工作。
        干预组给予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休息与体位  急性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应限制体力活动,卧床休息,使其认识到休息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本方法,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2]。协助患者采取高枕位或半卧位,直立呼吸,鼓励患者多翻身咳嗽,缓慢深呼吸。保持环境舒适和安静。
        1.2.2应鼓励稳定型心力衰竭患者积极锻炼。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有氧运动应从坐在床边逐渐增加,以不诱发症状为度。对低氧血症患者进行吸氧治疗,根据缺氧程度选择氧疗方法。
        1.2.3饮食干预  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次的进食,饮食要有丰富的维生素、保持排便通畅等,限制钠的摄入量,轻度或稳定型心力衰竭患者一般不主张严格限制钠的摄入量[3]。
        1.2.4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呼吸困难是否改善,有无水肿、紫绀。血气分析正常,听诊肺部湿罗音改变,每日测量体重,准确记录,督促患者及家属配合实施。近距离观察洋地黄中毒: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视力模糊、头痛、疲劳、黄视、绿视等神经系统反应,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颤等各种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一旦发现,应积极治疗。
        1.2.5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病人,简述使用监护设备的必要性和作用,得到病人的充分信任。及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指导。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很重要,不能随意增减或更换药物。如有中毒反应,应立即就医。
        1.3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包括LVEF、6min步行试验)、负面情况(焦虑自评(SAS)、抑郁自评(SDS))及患者生活质量应用MLHFQ评估[4]进行对比。负面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为得分越高代表负面情况和生活质量越差。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结果统计处理后,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情况进行对比,见表1
       
        2组对比,护理前心功能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干预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2.2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对比,见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SAS、SDA和MLHFO评分明显下降,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对于CHF患者长期患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较低。对CHF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工作,保障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干预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情况明显改善,优于常规组;护理后干预组心理负面情况和生活质量也明显改善,对患者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蕾.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
        [2]张春伟.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2(090):3347-3349.
        [3]杨春香.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5(16):96-97.
        [4]张钦芳.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004):102-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