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期   作者:张志刚 通讯作者:孔赛
[导读] 目的:探究雷火灸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分析。
        张志刚  通讯作者:孔赛
        黄石市中医医院肛肠科 湖北黄石  430065   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中医科  湖北黄石435000
        摘要:目的:探究雷火灸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行肛肠病手术的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1例。结果:自主排尿恢复时间、首次排尿量:观察组自主排尿恢复时间及首次排尿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疼痛程度:干预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潴留、便秘: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为5%(2/41),便秘发生率为7%(3/41);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为27%(11/41),便秘发生率为24%(1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5、4.479,P=0.007、0.034)。结论:雷火灸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肛肠病术后患者自主排尿,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尿潴留、便秘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雷火灸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肛肠病术后;尿潴留;影响
        引言
        尿潴留是肛肠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指的是膀胱内充满尿液而无法自行排出,其发生率可达到12%~52%。术后尿潴留除了会增加肛肠科手术患者的痛苦外,还可能增加医疗费用,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影响医院声誉。尽管肛肠科术后尿潴留发病率高,但若能做好有效的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尿潴留发生。本次研究雷火灸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行肛肠病手术的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1例。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22~73岁,平均(55±5)岁;其中混合痔24例,肛裂5例,肛瘘9例,肛周肿胀3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24~74岁,平均(55±5)岁;其中痔疮25例,肛裂6例,肛瘘7例,肛周肿胀3例。2组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接受手术治疗;②均为腰麻(2mL的0.5%丁哌卡因);③均签署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尿路感染、小便困难病史;②哺乳、妊娠期妇女;③合并肝脏、造血系统等疾病;④有精神病史。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雷火炙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雷火灸。取穴:气海、足三里、复溜、水泉;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用75%酒精消毒皮肤,取雷火灸点燃灸条后,腹部气海穴,双侧足三里穴置雷火灸灸盒施灸,双侧足三里灸盒用无菌棉布缠绕固定,以温热为宜,时间30min。同时点燃雷火灸灸条取复溜、水泉手法悬灸,将灸药火头对准复溜、水泉穴,距皮肤2~3cm用回旋灸法,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为度。留置尿管第一天开始,每日1次,连续3d。(2)中医特色护理:①足部按摩与足浴:足浴时用纱布将药物包裹,加4 000mL水,大火煮到3 000mL,待其凉到合适的温度进行足部泡浴,每次10~20min,其中药物有香附、丹参、芍药、川芎、乌药、丹皮、槟榔各15g,附子10g,红藤20g等。足浴结束,护理人员实施足部按摩,一手将足部握住,另一手用食指近指节按压足底肾、膀胱、输尿管等反射区,以患者耐受为宜,每天4~6次,每次1~2min。②腹部热敷:取前述足浴时熬药的药包,温度适宜时放在下腹部膀胱区实施热敷处理,直到该药物无温度为止。③耳穴压豆:选择耳朵(双侧)相关穴位,以无菌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于这些穴位,要求患者适当对其按压与揉捏,每天5~6次,每次2~3min。若患者无法自行完成按压,可指导家属完成或者护理人员实施。穴位主要是尿道、膀胱、肾、脾脏等相关穴位,处理前按照相关要求消毒。④艾灸:点燃艾炷后熏烤气海穴与双侧关元穴,控制好与皮肤的距离,2~4cm,以患者有温热感为宜,每天2次,每次10~15min。⑤排便干预:后叮嘱多饮水,进食新鲜的蔬菜与水果,达到润肠通便的作用。术后次日,可予以麻仁胶囊口服,软化粪便,指导患者每次大便后清洁肛门,有意识地缩肛训练,便后可通过坐浴或肛门热敷处理,更好地改善排便功能。
        1.3观察指标
        自主排尿恢复时间、首次排尿量,疼痛程度,尿潴留、便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自主排尿恢复时间、首次排尿量
        观察组自主排尿恢复时间及首次排尿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疼痛程度
        干预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尿潴留、便秘
        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为5%(2/41),便秘发生率为7%(3/41);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为27%(11/41),便秘发生率为24%(1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5、4.479,P=0.007、0.034)。
3讨论
        尿潴留属于中医“癃闭”范畴,病名首见于《素问·宣明五气》篇,有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癃者为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闭为小便闭塞,尿液点滴不。膀胱经脉受阻,三焦气化不利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中医学认为,尿潴留的发生与肾、膀胱气化失司导致通调水道功能障碍有关。膀胱为津液之府,主藏小便,在肾阳的温煦作用下产生气化功能,主尿液贮存和排泄。气海穴为任脉穴,可调节膀胱气机,促进气化,有通利小便之功效。复溜,肾所宜,补肾,滋肾水。《针灸穴明解》“水泉穴位足少阴之郗,其所治症为,月事不调、小便淋漓等症,取本穴犹疏水极源也”;《千金翼》云:足三里主腹中寒胀满,肠中雷鸣……头眩,小便不利,喜恶,脚气。诸穴结合,补益肾气,温通利小便。雷火灸具有药力峻、火力猛、渗透力强的特点。灸条以艾绒为主,能利用药物燃烧时产生的热力和药化因子、物理因子通过脉络和腧穴的循经感,共同达到温通经络的作用;同时通过刺激相关穴位,使局部皮肤腠理开放,药物透达相应穴位内,起到疏经活络、补虚活血、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使膀胱收缩增强,从而提高膀胱平滑肌肌力,并通过经络的作用调节膀胱括约肌的功能,缓解膀胱颈、尿道括约肌的痉挛,促进膀胱收缩能力增强和感觉功能恢复而利于排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患者及时采取雷火灸联合中医护理干预,通过加强患者治疗期间的各环节监护力度,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疾病治疗效率。
双黄液熏洗坐浴联合一次性根治术对低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课题编号:2019A29
参考文献
[1]徐新安,谢薄.穴位贴敷联合雷火灸疗法防治痔瘘术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05):48-50.
[2]张会,陈云玲.雷火灸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应用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09):14-15.
[3]武瑜丽,陆俊芳.雷火灸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肛肠病术后尿潴留[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5):134-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