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期   作者:罗世保
[导读] 脾位于中焦,腹腔之上,横隔之下,与胃相邻,为五脏之一,主运化
        罗世保
        宝兴县中医医院 四川雅安 625600
        
        脾位于中焦,腹腔之上,横隔之下,与胃相邻,为五脏之一,主运化、统摄血液,喜燥恶寒湿,以升为健。在《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脾胃被合称为“仓廪之官”,主运纳五谷。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命维持都离不开水谷精微,所以中医中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乃气血化生之源。本文主要从中医的角度介绍“脾”的作用以及“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脾的作用
(一)脾主运化
        脾升胃降是对整个消化系统的概述,食物经口摄入,经食道进入胃中,经过胃的腐熟之后得到精微,再由脾运化至全身,用以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即为中医所说的“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脾主运化,可以分为运化精微和运化水湿两个部分,两个部分同时进行,共同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是保障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1.运化精微
        食物经过胃的腐熟后,变为食糜,在脾的作用下分为清浊两部分,清者化生为精、气、血、津液,在脾的运化下输布到全身,供养五脏六腑、筋骨皮毛、四肢百骸。一部分精微在脾的运化作用下上输心肺,化生气血再输布全身,一部分精微向四周布散,滋养其它脏腑及四肢百骸。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精气血等化生的原料充足,进一步保障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可以得到充足的营养,保障正常的生理功能。当脾出现气阳亏虚或者邪气困脾等情况会导致脾的运化功能不足,消化功能出现障碍,则无法为脏腑、四肢百骸,皮肤毛发等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气血运化无源,进而导致出现气血虚衰等因精气化生不足导致的病变。
2.运化水湿
        脾可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对水液起到吸收、运输及转化的作用,有着“水之中州”的称谓。《黄帝内经》中有关于脾运化水湿的描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指水从口摄入进入胃部,游溢散布其精气,通过脾的运化功能使得水精遍布全身。脾气升达,可以将水湿上输于肺部,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达到面部、皮毛等部位,起到润泽的作用,其余水精在肺的肃降作用下,下行润泽五脏六腑。润泽五脏六腑后的水精化为浊液,经过三焦下输于膀胱,变为尿液排出体外。通过脾运化水湿的功能,水精遍布全身,润泽五脏之经脉。

脾在中焦,对水进行运化,影响津液的化生与输布。
(二)脾统血
        脾统血,是指脾气统摄血液的功能,通过气的固摄功使得血液正常运行在人体内,不溢出正常的脉络外。五脏六腑之血,都由脾气统摄,脾运化精微,是气血的根源,血随气行,气可统摄血液。例如当发生脾运化功能不足导致气的固摄功能出现减弱,对血液的统摄不足,会出现便血、崩漏等失血症状。
(三)脾主肉、主四肢
        在《素问·五脏生成》中有关于脾主肉的描述为:“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指的是脾胃运化的精微营养,作用于身体的肌肉,有滋养的功效,肌肉在精微的营养下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当发生脾胃功能障碍,精微生成、运化功能不足,会导致肌肉松懈,人体软弱乏力等症状的发生。四肢同样需要脾胃运化的精微进行滋养,当营养不足的情况下,会导致四肢的功能受到影响。
二、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元代名医李杲所著的《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有写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的健康对人体影响很大,对养生、防病、治疗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脾气不健时,因为精微运化受阻,气血亏虚,导致人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纳呆、大便稀薄、口臭、身体倦怠、精神萎顿、四肢无力、消瘦等症状,多数患者可以观察到口唇颜色较为寡淡。脾气不健,也会影响水的代谢情况,进而影响津液化生的情况,津液运化障碍,患者体内的水湿停聚,出现水湿痰饮等异常产物,严重者出现水肿的症状,水湿运化障碍会引起津液生成不足、患者常出现口干舌燥的感觉。脾气不足时,会导致对内脏的升举之力不足,严重者会出现胃下垂、子宫脱垂、直肠脱垂(脱肛)等内脏下垂症状。当出现脾气不足难以统摄血液时,会出现皮下出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症状,患者的面色发黄,伴有精神萎靡不振、乏力倦怠等症状。脾在志为思,脾气虚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目眩的症状,而思虑过重则会引发脾气结滞,脾气不能正常上升,胃气不得正常降浊,进而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脾在液为涎,涎即为唾液中较为清稀的部分,当脾气不足或者脾胃不和时,会导致涎液异常增多,小孩子出现流口水的现象多为此因。脾会对人的思考、记忆等神志活动产生影响,“脾阳不足则思虑短少,脾阴不足则记忆多忘”,意思即为脾功能失常时会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力不佳、思维混沌的情况。脾脏虚弱者尤其要注意夏秋相交的季节,容易被湿邪所扰,出现湿困脾脏的情况,使得患者脾的运化功能障碍,又因夏季热邪较盛,出现湿热相交的症状,患者会表现为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身重乏力,神思昏倦等症状。
        总结:综上所述,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强对脾胃的保护,使得脾气充实,脾的运化、统血功能强健,使得人体气血旺盛,各个组织器官功能可以正常工作,人体正气充足不易受到外邪侵扰,以期达到“四季脾旺不受邪”的状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