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中”“手三里”认识中医文化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期   作者:吴茂林
[导读] 1.人中:位于人体口鼻之间前正中线的纵行浅沟内,自鼻下底部起始
        吴茂林
        犍为县人民医院 四川 乐山 614400
        一、穴位介绍
        1.人中:位于人体口鼻之间前正中线的纵行浅沟内,自鼻下底部起始,向下延伸至人中切迹,将此沟平均分为3部分,其中上1/3与中1/3的交界处即为人中穴,又名“水沟”穴,因相传此上唇正中皮肤表面纵行的浅沟越长,寿命越长,而人中穴刚好位于其中,人中象沟渠,宜宽深通达,主长寿有子息。若浅狭壅滞,则非佳相。宋王逵《蠡海集·人身类》:“人之水沟穴,在鼻下口上,一名人中,盖居人身天地之中也”,故又名“寿堂”穴,属督脉,是中医常用急救穴位。特点:在鼻下唇上,鼻唇沟正中,上为天属阳,下为地属阴,可沟通天地阴阳之气;人体九窍中,双窍和单窍的分界点,此穴以上有耳、目、鼻都是双窍,其下有口、前后二阴均为单窍;人中属督脉穴位,与任脉承浆穴相连,是沟通任督二脉的重要穴位。
        2.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是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出自《针灸甲乙经》。解剖位:在桡侧短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二、穴位作用
        针刺或按压人中穴可醒神开窍、调和阴阳、镇静安神、解痉通脉,选用人中穴作为急救首选要穴。人中穴是醒脑开窍、促醒的重要穴位,救治危急症可用于中暑、中风、昏迷、惊风、晕厥、休克、一氧化碳中毒等导致的意识障碍。人中为督脉穴,在口鼻之间,鼻为肺窍通于天,口为脾窍通于地,天在上,地在下,人在其中故名“人中”,因在如涕水之沟渠又名“水沟”。即人中沟,将其均分为3等分,其上1/3与中1/3交界处取本穴。注意此穴不在人中沟的中点。另可将人中沟均分为上、中、下3段9穴,可分别治疗从头到膝的人体各部病症。具体操作上,针尖向上可醒脑开窍,治疗昏迷、晕厥;针尖向左或向右可疏经通络,治疗同侧面瘫或偏瘫;针尖向下可调节任脉,治疗胸腹疾病。天气属阳,地气属阴,天地阴阳之气交感而生化万物,天地阴阳之气离绝则生气不存,当人发生昏迷晕厥之时,刺激人中可交通天地之气,调和阴阳促人苏醒,可作为急救要穴。若有昏迷、高热惊厥、中暑、溺水、癫痫或突然出现的低血压、休克、一氧化碳中毒、中风、过敏以及急性腰扭伤疼痛难忍等急性病症,可及时针刺或按压人中穴强刺激,轻度昏迷患者即刻苏醒;重症昏迷患者也可起到促醒作用,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时间,必要时行徒手心肺复苏术,并及时进一步治疗。针刺或掐压人中是常用的中医院前急救措施。
        手三里穴有疏经通络,消肿止痛,清利肠腑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颈项强痛,手臂无力,上肢不遂,腹痛,腹泻,齿痛,颊肿等病症。
        三、现代研究:针刺人中具有醒脑开窍、调和阴阳、镇静安神、解痉通脉的作用,常作为急救首选要穴。针刺人中穴可治疗一些急重病症疗效确切,也可用于血管性痴呆、抑郁、失眠等慢性精神神志类病症的治疗。

针刺人中穴在急症中的应用:1.休克: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常表现为意识障碍,血压下降,皮肤湿冷,是临床最常见的急危重症,需要及时针对原发病抢救治疗,针刺人中穴可促醒,升高血压,恢复心率。针刺人中穴,强刺激,其升压效果及促醒作用可提前15~30分钟。采用雀啄手法针刺人中穴配合电针断续波,治疗后15分钟即可提高休克患者血压,减慢心率,特别是在休克复苏早期(前30min)效果明显。先用重雀啄手法针刺水沟穴,向上斜刺8~20mm,其后采用电针刺激,留针1h出针。2.惊厥:临床上针刺人中穴治疗的惊厥主要是小儿高热所致的惊厥,配合针刺涌泉穴可达到理想的控制作用。直刺人中穴,行提插捻转,如1min后未止,以同样手法针刺涌泉穴,大部分患儿1分钟内惊厥可得到控制,控制后对因治疗。人中穴直刺、进针快、强刺激,行提插捻转等手法直至抽搐停止,捻针频率为20~30r/min。3.脑卒中,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中脏腑,针刺人中穴,雀啄法,强刺激,快速提插捻转,以眼球红润为度。可激发经气,促进患者意识恢复,调动患者自我修复力,提高康复积极性和功能恢复疗效。4.急性腰扭伤:针刺人中穴配合后溪组合治疗急性腰扭伤。人中穴斜向上进针0.5寸,捻转泻法,使针处明显痛胀感;持续施术3分钟后,留针30分钟。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手三里可促进胃蠕动功能及大肠蠕动功能增强。以及对小肠蠕动功能的双向调节,蠕动强者减弱,弱者增强。针灸镇痛作用:针刺手三里穴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可提高皮肤痛阈,其机理主要与单胺类和脑啡肽类神经介质的释放有关。动物实验表明,针刺“手三里”能提高脑内亮—脑啡肽和甲硫—脑啡肽以及脊髓内甲硫—脑啡肽含量,并且可使脑内5—羟色胺、5—羟琥珀酸胺和多巴胺升高,从而发挥镇痛作用。单穴针刺手三里对落枕疗效确切,见效快,疗效持久。
        四、讨论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人体的认识来源于世界朴素唯物主义观,数千年来对自然的观察总结,取类比象归类推演而来。对穴位的命名也蕴藏深厚的文化底蕴,人中穴,将口鼻之间的浅沟平均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分属为天部、人部、地部,人居天地之间,故名人中,何其形象。从功能上说,人中穴可用于晕厥、昏迷、低血压休克等急危重症,通过针刺或按压此穴可促使人体从昏迷中苏醒恢复意识,血压上升,救人于危殆,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同。正契合了人中穴可沟通天地之气,挽救生命于生死之间的道理,何其深邃。手三里穴居于人体上肢前臂处,左右各一,共两穴。落枕常因受凉或睡姿异常导致颈部僵硬疼痛,活动受限,患者因颈部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颈部活动受限以一侧为甚。此时,我们通过针刺对侧手三里穴,运用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促使经络通畅,气至而得气,单穴治疗即可收到颈部疼痛立刻减轻,颈部活动受限立即改善的作用,通过刺激前臂穴位治疗颈部病变,立刻显效,说明经络的客观存在,经络理论的科学性。
        中医理论是老祖宗千百来的经验总结,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好好发掘,积极探究,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护好、传承好这些文化瑰宝,更好地为人民大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姓名:吴茂林 1982年10月生 性别:男 学历:本科 工作单位:犍为县人民医院 职称:副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脑卒中的全面康复 通讯地址: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津华大道1179号 邮编:6144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