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的比较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3期   作者:程新
[导读] 目的: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髓内固定(PFNA)和髓外固定治疗的效果。
        程新
        哈尔滨润泽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150300
        【摘要】目的: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髓内固定(PFNA)和髓外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更短,且术中出血量更少,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并发症,但观察组患者仅出现1例感染,无周围骨折与锁骨钉松脱,并发症发生率2.9%,与对照组患者的17.1%相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应用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均具有一定效果,但髓内固定更具有应用价值,不仅手术时间短、易愈合、术中出血量少。同时术后并发症也低,从而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髓外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占髋部骨折患者的60%~70%[1]。发病因素主要与骨质疏松有关,车祸伤、坠落伤等暴力撞击亦可导致疾病。在传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多采取非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具有较高的致残率[2]。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的提高,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的不断的深入与认知,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更近一步的分级,可根据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壁的完整性分为外侧壁完整型、外侧壁危险型以及原发外侧壁骨折型。目前我国多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不同手术方式所产生的疗效也不一。因此我院对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分析PFNA与髓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共18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为46~71岁,平均年龄为(58.5±3.2)岁;观察组共19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为45~74岁,平均年龄为(59.5±2.6)岁。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在麻醉平面达到理想状态后。对照组患者采用髓外固定术,在股骨外侧确定切口并标记,切开皮肤,将骨折髌骨完全暴露,切除淤血和骨折后断裂的组织,复位骨折部位,之后放置钢板,置入长度适合的头钉进行固定,对于较为粉碎骨折患者,采用拉力螺钉或者钢丝进行固定,待骨折部位完全恢复后进行第二次手术,将钢板取出。观察组患者采用髓内固定术,患者取仰卧位,股骨上下1cm左右标记为手术切入口,将导针钻入,通过X线观察确定复位准确无误后,沿着导针的开口扩髓股骨近端,将适合 PFNA主钉插入,在瞄准器下置入 1 枚远端锁钉,并安装尾帽,将伤口缝合。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时也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对数据处理,计数采用%表示,计量采用 (X±S)表示,使用X2/t校检;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更短,且术中出血量更少,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对比(X±S)

        
3.讨论
        虽然PFNA与髓外固定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髓外固定稳定性较差,且对患者伤害大,不利于后期恢复。而PFNA通过杠杆力臂小于动力髋螺钉所带来的力臂加强骨折断端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了股骨距区所承受的压应力[3],且不需要采用外固定措施,使患者早期能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新陈代谢,继而加速身体恢复。因此,在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正确运用PFNA内固定术,不仅对患者身体创伤小、安全性高,同时亦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更加精准的骨折愈合、优化患者骨折部位血液运输等。
        经过研究后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更短,且术中出血量更少,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并发症,但观察组患者仅出现1例感染,无周围骨折与锁骨钉松脱,并发症发生率2.9%,与对照组患者的17.1%相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临床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应用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均具有一定效果,但髓内固定更具有应用价值,不仅手术时间短、易愈合、术中出血量少。同时术后并发症也低,从而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俊,厉国定,尹伟忠,沈燕国,王健.髓外与髓内固定治疗高龄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对比研究[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9,16(06):39-43.
[2]许诺,王国栋,魏新程,杨凌云,陈斌,黄野.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比较[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8,15(06):75-77.
[3]姚士祥,夏继平,钱海东.髓内及髓外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5):60-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