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微创内固定术与开放式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3期   作者:邵海永
[导读] 目的 分析经皮微创内固定术与开放式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邵海永
        利辛县人民医院  安徽亳州    236700
        摘要:目的 分析经皮微创内固定术与开放式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46例,为开放式固定术,观察组46例为经皮微创内固定术。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效果。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等指标并无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较大(P<0.05)。结论 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时可有效改善椎体功能,降低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
关键词:经皮微创内固定术;开放式固定术;胸腰段脊柱骨折
        胸腰段脊柱骨折为常见骨科疾病,治疗方式因患者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损伤程度、类型而异,同时也为骨科研究难点。近年随着影像学、生物力学发展,骨科内固定器械、手术方式逐步改进,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治疗效果获得较大突破。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微创内固定术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升患者康复效果[1]。现选取我院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对比不同治疗方式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9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对照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29.61±1.87)岁,病程1~7d,平均病程(2.94±1.57)d;观察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29.52±1.68)岁,病程1~8d,平均病程(2.81±1.67)d,基础信息差异小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为开放式固定术。术前为患者进行X线和上下邻椎CT平扫以及MRI检查。术中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伤椎。伤椎为中心取后正中皮肤作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剥离双侧椎旁肌,为患者进行电凝止血,充分显露骨膜下伤椎的关节位置,横突基底。通过人字嵴定位于伤椎和椎弓钉,X线透视确认螺钉位置。安放预弯连接棒,撑开器撑开复位。透视之下确定椎体前缘高度,逐层缝合切口。
        观察组进行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患者接受气管插管麻醉,水平俯卧位透视脊柱,保持腹部悬空。调整C型臂X线机透视角度,保持前后位呈一条直线,两侧椎弓根距离椎体外缘距离相等。标记目标椎体左右椎弓根中点连线,体表穿刺点处于外侧1.0~1.5cm。消毒并铺设消毒巾后取1.5cm纵向皮肤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正位X线片透视引导下穿刺针置于上关节突以及横突交点,针尖则处于椎弓根外上缘,穿刺针则可沿终板平行方向达到椎弓根内缘,于侧位X线片透视之下确认针尖已经超过椎体后缘。取出针内芯,置入导针后取出针管,沿针置入丝攻保护套筒,对椎弓根攻丝,完毕后移除保护套筒,侧位X线透视下置入椎弓根,之后取出导针。剩余椎弓根螺钉依据以上方式置入,C型臂X线机透析后确定螺钉位置,直视下降连接棒置于椎弓根钉U型槽内,调整固定角度后缝合伤口。
1.3观察指标
    (1)对比患者康复效果。主要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2)对比患者临床观察指标。对比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
1.4统计学方法
        SPSS23.0,以X2检验计数资料(%、n),以t检验计量资料(x±s),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康复效果
        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等指标并无较大差异(P>0.05)。
        表1  临床康复效果(x±s)

3 讨论
        胸腰椎为脊柱活动重要部位,也为能量交换区域,若受伤并未得到及时治疗则会产生腰背疼痛、后凸畸形甚至瘫痪。传统治疗时主要采用开放式内固定术,使用手术器械帮助患者恢复伤椎高度和生理曲线,也可缓解腰背疼痛,但此种治疗方式需剥离椎旁肌,暴露术野,因此术中需采用弯曲棒进行固定,使用撑开器协助患者解决压缩畸形以及后凸畸形,手术创伤较大,出血较多[2-3]。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时则可有效提升治疗安全性,降低出血量,提升治疗有效性。对比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效果和对照组相比并无较大差异P>0.05。探究可知采用开放手术恢复时主要为直视下进行椎体高度和治疗效果恢复,因此效果良好。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时虽然采用微创器械帮助患者复位,但由于手术成熟因此患者恢复效果良好[4-5]。对比患者临床指标时发现,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和出血量等均更低P<0.05。此种状况则和术中患者并未损伤软组织和肌群有关因此出血量少,切口小则和微创手术特性有关。
        综上所述,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时康复效果良好,患者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更优。
参考文献
[1]张茁.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式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比较[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14(05):66-67.
[2]蒋科杰, 沈是铭, 李戬,等. 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比较[J]. 中国乡村医药, 2018, 025(004):25-26.
[3]邓洪, 严成渊. 经皮微创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 2020,10(10), 99-100.
[4]蔡挪亚, 陈伯华, CAI,等.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 10(6):56-57.
[5]吕维东. 经皮微创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效果比较[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 026(003):114-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