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小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3期   作者:王秉圆 苏翠萍 刘莹 王丽娟
[导读] 目的:探讨研究儿科疾病护理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
        王秉圆  苏翠萍  刘莹  王丽娟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  250000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儿科疾病护理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方法:将确诊的2018年1月-2020年1月80例儿科疾病患儿,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疾病症状积分、家长对儿科疾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结果:实验组疾病症状积分、家长对儿科疾病防治知识的认知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儿科疾病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可提高家长对儿科疾病防治知识的认知,并更好改善病情。
【关键词】儿科疾病;护理;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
        儿科疾病在临床发病率较高,如疾病、腹泻等,因小儿机体功能发育不完善,免疫力低下,各种疾病发病率较高,需要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1-2]。本研究探析了研究儿科疾病护理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确诊的80例儿科疾病患儿,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每组例数40。实验组年龄5-12岁,平均(7.26±2.68)岁,男:女=28:12。对照组年龄5-12岁,平均(7.25±2.12)岁,男:女=27:13。两组样本比较显示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个性化护理模式方法:第一,健康教育;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根据家长的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状况和孩子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对话内容,使其处于最佳接受状态。将疾病的病因、病情观察、急救措施、预防方法制作成个性化护理模式处方,供家属仔细阅读了解,如有疑问可详细讲解。向家属示范用药、测温方法,使其掌握操作要点。第二,护患沟通和心理疏导。护士需要通过查看病例资料和与患儿良好沟通了解患儿的人格特征,进一步掌握患儿心理状态的变化,然后根据个性化护理的要求和标准,合理选择针对性强的面对面沟通或心理教育等方法,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患儿内心的不安和恐惧,帮助他们迅速适应目前的住院环境,从而顺利开展医疗护理工作。第三,环境护理。为避免因自身不适和陌生环境造成的哭闹和烦躁,候诊室可播放一些动画片或儿歌,为孩子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使其情绪得到有效控制,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同时,要确保病房整洁、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定期消毒。病房墙上可以粘贴动漫人物和卡通贴纸,通过在病房内增加玩具、书籍、积木等儿童设施,可以减少孩子对病房环境的排斥,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疾病症状积分、家长对儿科疾病防治知识的认知。
1.4统计学处理
        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评分和认知指标均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疾病症状积分
        护理开始两组此类指标比较,实验组疾病症状积分4.21±1.21分,对照组4.21±1.11分,P>0.05,而护理结束实验组疾病症状积分0.84±0.11分对照组1.57±0.32分,P<0.05。
2.2家长对儿科疾病防治知识的认知
        实验组的家长对儿科疾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比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的家长对儿科疾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是95.21±3.12分,而对照组的家长对儿科疾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是80.12±2.78分。
3讨论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他们有疾病,一方面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另一方面也需要做好及时的临床护理。个性化护理模式是现代医疗发展的必然结果。该模式的实施要求护士具备较高的知识、理论和技术水平。同时,也是对传统常规护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儿童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同于成人患者,他们也具有鲜明的人格特征。因此,面对儿科患儿,需要积极选择个性化护理模式实施临床护理,以提高患儿配合诊疗的积极性和对健康知识的认可度。总之,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广泛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儿科临床整体护理水平,有效缩短自然病程,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有利于儿童病情的康复。个性化护理模式是一种专业性和针对性强的护理方案,其中各项护理内容的实施目的非常明确,从环境、健康、心理等方面对儿童进行干预,能有效缓解患儿对治疗环境的陌生感,消除其对护理工作的抵触情绪,促使其更好地配合各项护理操作的实施,有利于儿科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护理人员应对儿童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制定详细的健康教育措施和计划。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以采取学习讲座、座谈会等形式。病房走廊还可以张贴精美的画报,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包括饮食知识、用药指南、常见病预防等[3]。不仅如此,护理人员还要全面掌握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病年龄和流行季节,此外,还要全面掌握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病年龄和流行季节,还要有准确判断常见病的临床体征和临床表现的能力,要有准确、专业地回答儿童家属提出的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施护理工作中,护士要保持对护理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热情。在了解患儿的饮食习惯、个性特征和家庭经济状况后,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全方位认真实施,帮助患儿获得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降低护患纠纷概率,提高儿科整体护理质量[4-5]。
        该研究的成果显示实验组疾病症状积分、家长对儿科疾病防治知识的认知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儿科疾病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可提高家长对儿科疾病防治知识的认知,并更好改善病情。
参考文献:

[1]孙凌燕.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药物治疗及其个性化护理对策[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8):157+160.
[2]张华,赵冬丽,李晓娥.探讨个性化护理管理在小儿肺炎高热惊厥患者中的干预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8):147+149.
[3]韩瑜姣,宋丹.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结合应用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1):76-77.
[4]黄仕梅.小儿护理中联合采用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4):1910-1912.
[5]金辉.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9):19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