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 影响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3期   作者:潘昕昕
[导读] 目的:探讨给予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潘昕昕
        (浙江省金华市第五医院手术室科浙江 金华  321000)
        【摘要】目的:探讨给予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阑尾炎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的心理状态、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的SAS、SD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比护理前低,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阑尾炎腹腔镜切除术中,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该方法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缩短康复时间。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阑尾炎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急腹症,目前阑尾炎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治疗阑尾炎的首选措施。由于阑尾炎患者机体功能衰退,对手术治疗预后等情况的担忧,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不利于预后[1]。因此,在围术期给予患者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探讨了给予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的护理干预对术后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阑尾炎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60~77岁,平均年龄为(65.5+3.8)岁;其中单纯性阑尾炎29例,穿孔性阑尾炎16例。研究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为61~79岁,平均年龄为(66.0+4.3)岁;其中单纯性阑尾炎28例,穿孔性阑尾炎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以及心理护理等。研究组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组员包括主管护师、护师、主治医师、护士,同时确定责任护士,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②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方案: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及时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情况进行评估,并确保护理方案的顺利实施,小组成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并结合临床经验,制定相应的护理路径,并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该方案的相关内容,以获得他们的积极配合。同时小组建立突发护理状况的预案,分析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各项应急处理。③实施护理方案:术前1d:医护人员要耐心详细地向患者介绍病房情况,并讲解此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治疗情况,协助患者做好术前的相关检查,为手术做好准备。手术当天:护士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虑、抑郁、恐慌等负面情绪,并耐心与其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尽量满足其需求,鼓励其树立成功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手术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各方面情况。术后l~2d:待患者肛门排气后,指导患者进食半流质的食物,饮食应遵循少食多餐、清淡的原则。并根据其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宜的床上锻炼。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使其合理用药。术后3~5d:指导患者正常饮食,增加饮用水量,促进排尿;指导患者尽早下床锻炼,且在运动时要注意动作幅度不易过大,防止切口感染。④出院前指导:嘱咐患者遵医嘱用药,并注意自身恢复的状况,做到定期复查。⑤持续改进:小组成员对护理方案实施的不足进行分析、总结,不断完善阑尾炎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路径内容,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2]。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心理状态选用焦虑(SAS)及抑郁(SDS)自评量表进行评定网,两种量表均有20个项目,SAS评分高于50分表示有焦虑,重度焦虑:评分超过69分;中度焦虑:评分为60~69分;轻度焦虑:评分为50—59分。SDS评分高于53分表示有抑郁,重度抑郁:评分超过72分;中度抑郁:评分为63~72分;轻度抑郁:评分为53~62分。观察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切口感染、便秘、肠粘连梗阻[3]。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X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士s)资料,P<0.05为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比护理前低,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l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2.2两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住院时问为(8.43±1.06)d,明显长于研究组的(5.91±0.6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381,P<0.05);对照组术后发生4例便秘、2例切口感染、2例肠粘连性梗阻,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研究组发生1例便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444,P<0.05)。
        3讨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炎,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但由于患者的机体功能减退,自身免疫力下降,对手术治疗预后等情况的担忧,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不利于术后恢复。此外,由于患者对疾病的不了解,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慌等不良心理状态,易降低治疗配合度,影响预后。因此,给予阑尾炎患者围术期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于预后尤为重要[4]。在本研究中,给予了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在围术期内均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实施护理方案。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心理状态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在阑尾炎腹腔镜切除术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可明显减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心理状态,促进术后康复。考虑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的原因在于临床护理路径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模式,可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且制定的护理计划具有规划性、预见性、针对性,可避免护理的盲目及不规范,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5]。术前护士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疾病及手术治疗的相关内容,以便获得患者与家属的积极配合,提高护理效果;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缓解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并鼓励其树立治疗的信心,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医护人员在术中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术后给予患者合理的饮食,可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同时指导其早期的康复锻炼,利于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避免便秘及肠粘连梗阻发生,促进康复[6]。
        综上所述,在阑尾炎腹腔镜切除术中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缩短康复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潘玲.临床路径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v.35;No.765(03):162-162.
        [2]李迎杰.临床护理路径在阑尾炎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20,015(017):183-185.
        [3]刘玉能.小儿阑尾炎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评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010(007):150-152.
作者简介:潘昕昕 1988.9、女、汉族,浙江金华,本科学历,主管护师
研究方向:外科或手术室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