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华英
四川省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四川省江油市。621701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糖尿病患者积极应用健康教育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在本院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门诊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8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即将其对半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施行常规疾病护理,实验组加强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情绪,优化患者的血糖情况,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行。
【关键词】健康教育干预;糖尿病;护理效果;血糖水平
糖尿病是临床代谢性疾病的一种。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大、身体机能下降、心血管功能不佳,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群体。该病的发病因素十分复杂,虽然临床对此没有确切的定论,但有专家指出,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环境因素、肥胖等均可能导致糖尿病发病。目前针对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仍然以通过药物治疗、生活习惯的改变来控制患者的血糖、延缓病情恶化。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慢性、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让患者能够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长期坚持配合治疗十分重要,本次研究分析了糖尿病患者积极应用健康教育干预的护理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纳入观察对象范围,通过所有糖尿病患者入院时间尾号的奇偶数对其进行分组,即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实验组男性(n=24)、女性(n=19);平均年龄(59.16±4.25)岁;平均病程(6.32±2.13)年。对照组男性(n=25)、女性(n=18);平均年龄(59.15±4.23)岁;平均病程(5.18±2.11)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1]中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符合长期家庭用药治疗方案;不需要住院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器质性疾病患者;视听障碍;临床资料不全。研究选择的两组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性基础资料情况对比没有发现较大差异,可以对比研究(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疾病护理,包括生活指导、健康宣教、长期用药引导、科学用药等。护理注意维持好患者体重正常,保持血脂、血糖的正常,并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为主[2]。
实验组加强健康教育干预,如下:告知患者控制血糖的“五驾马车”的方法:1.饮食教育方面,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定制个性化饮食健康教育,以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优化食物结构为宗旨,要以清淡饮食,并搭配膳食纤维丰富的粗粮为主,能很好避免血糖升高。2.坚持运动,根据自身身体素质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在能接受的范围内安排好运动的频率,注意运动安全,控制体重。3.血糖监测,包括每天自测,并定期去医院复查,根据医生指导用药。4.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需要谨遵医嘱做好规范用药,学会自己注射胰岛素。做好血糖的日常监测,一旦异常及时处理。5.健康教育:部分患者对糖尿病缺乏足够正确的认知,甚至有部分患者在症状稍微改善后擅自停药,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五驾马车”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缺一不可。因此医护人员需要积极科普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牢记“五驾马车”,并对糖尿病的种类、发病因素、发病表现、治疗重点、治疗方法、长期治疗的重要性、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有一个充分的把握。尤其需要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并发症表现,让患者一旦自查发现有相关并发症状能够及时就医,为病情的进一步控制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同时引导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来改善病情。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心理状况(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得出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所得所有相关数据均利用SPSS20.0软件来计算,采用卡方检验或者t检验计算。P<0.05表示比较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对比
表1可见,实验组糖尿病患者接受了优质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明显改善,和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对比
.jpg)
2.2两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比
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经过常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由护理前的(54.21±3.08)分降低到(45.28±2.86)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由护理前的(54.06±5.13)分降低到(45.77±4.38)分。实验组患者经过优质的健康教育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由干预前的(54.16±3.37)分降低到(37.62±3.02)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由干预前的(53.84±5.34)分降低到(36.91±4.82)分。采用门诊健康教育干预的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计算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持续性病理损害,如果不积极对血糖进行控制,病情恶化发展将会对患者的脏器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加强正确的健康教育对治疗糖尿病尤为重要。目前临床无法完全治愈糖尿病,但是可以通过长期用药延缓病情的发展、维持身体的稳定,但长期用药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还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并发影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患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3],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甚至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抗拒治疗、任由疾病恶化的情况,这非常不利于疾病的预后。对糖尿病患者施行优质的临床健康教育干预十分重要。本着“五驾马车”的护理原则,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血糖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在门诊接受治疗的同时接受优质的健康教育干预有突出的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兴周,赵艳,汪瀚.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社区健康教育效果的Meta分析[J].预防医学,2020,32(1):31-36.
[2]姚宇游,徐晓燕,吴雪芊.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在健康体检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43-45.
[3]乔丽美. 健康教育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006(0A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