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3期   作者:周春丽
[导读] 目的 了解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肺炎患儿中所起到的临床疗效
        周春丽
        中山市人民医院  广东  中山 528400  
        摘要:目的 了解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肺炎患儿中所起到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之间属于调查的时间范围,调查对象选取我院共计100位肺炎患儿。将其采取随机的方法做出两组划分,即常规组、研究组,每组人数平均为50例。常规组行传统护理,研究组行早期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儿的恢复情况、临床疗效进行比对。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后恢复情况以及治疗效果明显强于常规组,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应用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的概率,加速患儿的康复,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肺炎患儿;临床疗效

        患儿发生肺炎的概率非常高,患儿一旦患病,将会出现呕吐、发热、咳嗽、胸闷气短等一系列的不适症状,会对患儿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必须要及时前往医院展开治疗,而在治疗过程中,相应的护理措施必不可少,只有选取适宜的护理对策,才能够为患儿病情的康复、复发概率的降低起到有利的帮助。基于此,本文将围绕早期护理干预对肺炎患儿起到的临床疗效做出深入、细致的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时间范围在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之间的肺炎患儿100名,通过随机的方式,划分常规组(n=50)、研究组(n=50);其中,研究组患儿男为24例,女为26例,年龄为3-8岁,平均年龄为(4.64±0.33)岁,病程为3-10d,平均病程范围为(4.23±0.12)d。常规组患儿男性23例,女为27例,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为(4.22±0.78)岁,病程为3-9d,平均病程范围为(4.56±0.25)d。
        纳入标准:患儿及其家属自愿加入调查研究,具有较高的配合能力,依从性强;患儿诊断符合我国医学会所颁发的肺炎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排除精神异常、心血管疾病的患儿。
                 (2)排除无法配合完成调查研究的患儿。
1.2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组采取传统护理,主要包括跟踪病情、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协助患儿检查、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等。
        1.2.2研究组
        研究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方案为:
        第一,环境护理:对病房中的空气流通做出保障,定时进行换气,同时,保证适宜的温度、湿度。
        第二,作息护理:要求患儿尽量卧床休息,将氧消耗量减少,从而稳定心肺功。针对于危重型患儿而言,必须要集中护理与治疗,在有所好转以后,可以指导患儿做一些适当的活动,以求改善其肺部功能,并且排出分泌物。
        第三,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将患儿的喜好、身体状况、病情作为依据,对其饮食做出调整,并且增进患儿的食欲。在饮食的选取中,应该选取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患儿过度饮食以及服食刺激性、生冷食物。在餐后,应该指导患儿取适宜的坐姿,不可立即平卧;除此以外,每日还需要保障水液的摄入,进而促进患儿排出痰液,控制每日的摄入水量在80-100ml/(kg·d),患儿如果有发热的症状,每上升1℃的体温,则应该将患儿的体质量作为依据,增加10%的摄入量。
        第四,呼吸道护理:对患儿肺通气功能做出改善,将其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清理,并且指导患儿咳嗽,协助患儿改变体位,同时,轻叩患儿的背部,促使支气管分泌物以及痰液能够进入至大支气管,利于患儿的排痰。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给予患儿5mg生理盐水+15mg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每日进行2次,每次5-10分钟,溶解呼吸道分泌物,并且排出痰液。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儿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主要包含退热时间、咳喘恢复时间、啰音消失时间、血象恢复时间、X线恢复时间以及平均治愈时间。
        (2)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判标准划分为4级,即好、较好、一般、差。有效率=好+较好+一般。
        好:患儿临床症状未发生或消失。
        较好:患儿临床症状减轻或大部分消失。
        一般:患儿临床症状较为减轻。
        差:患儿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以()及%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恢复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儿的综合恢复情况强于常规组,详见表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恢复情况对比(x±s)
 
 
3讨论
        现如今,患儿已经成为肺炎的高发人群,疾病感染的机体主要包含感染后免疫、直接侵犯两种途径,会造成患儿气道免疫屏障破坏、机体免疫紊乱,从而导致病情的发生。只有及早为患儿展开治疗,才能够真正改善患儿的预后,维护患儿的生活质量。而在治疗过程中,相应的护理措施必不可少,是辅助治疗过程,提高患儿治愈率的核心因素。针对于早期护理干预而言,属于现下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只要是将护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作为依据,以患儿为主体、中心,从而展开的一种早期系统性、专业性、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在对患儿展开护理期间,护理者需要在早期通过患儿的层面,为其营造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同时,确保患儿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对自身的饮食做出调节、病情做出改善,从而提升其配合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并且通过作息护理、呼吸道护理,来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提升其抵抗能力,将患儿的康复速度加快。可以说,早期护理干预开展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为患儿营造一个舒适的治疗氛围,确保患儿能够在接受护理期间,将自身的生活质量提升。同以往的护理模式相比,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更加周全的考虑护理事项,从而将患儿的需求做出全面满足。
        在本次的调查研究中,研究组患儿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无论是在恢复情况方面还是在临床疗效方面,均得到有效的改善,显著强于常规组(P<0.05)。可以充分表明: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实现患儿病症的有效缓解,同时,将复发的概率降低,具备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个性化全程护理干预对小儿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影响[J]. 王宇群.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05)
[2]个性化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麻疹合并重症肺炎中的效果观察[J]. 李美荣.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10)
[3]个性化康复辅导干预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J]. 任凌鹤.  临床医学工程. 2020(12)
[4]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 马中萍.  中国民康医学. 2020(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