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如青
(凤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 临沧 675900)
【摘 要】目的:对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为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n=50)和未感染组(n=50),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因素,并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结果:相较于未感染组患者,感染组患者平均年龄更大、脱水剂使用天数更长(P<0.05),且合并3种以上基础疾病、接受过侵入性操作以及曾昏迷过的患者比例明显更高(P<0.05),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患者比例明显更低(P<0.05)。结论:年龄较大、未正确预先使用抗生素、脱水剂使用天数过长以及侵入性操作、昏迷等因素是导致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对此,临床护理中应当重点加强对于上述风险人群的护理,严格管理侵入性操作、正确应用抗生素、缩短脱水剂使用时间,以有效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意外;医院感染;因素;护理对策
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的发生不仅将影响患者疾病的恢复,还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明确导致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医院感染的因素并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十分重要[2]。对此,文章以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为对象,展开了分组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共计100例,就诊时间段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均经CT/MRI临床确诊为急性脑血管意外。包括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在52-83岁之间,平均(63.34±7.34)岁。
1.2方法
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的相关医院感染判断依据[3],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合并情况、昏迷情况、侵入性操作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脱水剂使用时间。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工具使用SPSS23.0软件,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者表达形式(均值±标准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表达形式百分率(%),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用非参数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较于未感染组患者,感染组患者组内平均年龄明显更大、脱水剂使用天数明显更长(P<0.05)。与此同时,感染组组内合并3种以上基础疾病、接受过侵入性操作以及曾昏迷过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未感染组(P<0.05)。详细数据如表1、2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相关性因素比较表
.jpg)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和未感染组患者在年龄、抗生素使用情况、侵入性操作情况等因素的比较上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未感染组患者,感染组患者年龄更大、脱水剂使用天数更长,合并3种以上基础疾病、接受过侵入性操作以及曾昏迷过的患者比例更高,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患者比例更低,以上指标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年龄大、长时间使用脱水剂、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昏迷、侵入性操作以及未正确预防应用抗生等是导致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分析原因:(1)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功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衰竭,使得机体抵抗力减弱,发生感染;同理,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也将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衰退,继而容易被感染[4]。(2)当患者昏迷时,通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咽反射功能障碍,并出现胃内容物返流现象、造成误吸,继而引发肺部感染。(3)气管插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过程中,容易损伤患者呼吸道屏障,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4)脱水剂的长时间使用将导致患者痰液黏稠度不断增加,加大咳出难度,继而容易引发肺部感染。(5)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可能导致患者体内的微生物平衡状态被打破,继而增加耐药菌的感染机会,造成感染[5]。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建议根据造成脑血管意外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展开针对性护理,具体而言:
(1)对患者展开分级护理。入院后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判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程度,对于高风险患者,针对其感染风险因素展开针对性预防护理。如:对于年龄较大且合并较多基础疾病的患者,积极针对原发病基础疾病展开治疗,包括血糖控制、血肿清除灯,通过营养支持护理,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
(2)加强基础护理。加强对患者的日常巡视,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彻底清洁口腔;严格控制病房探视人数,加强病房消毒,保持通风;引导患者适量运动,增加肺活量,以促进排痰和胃肠功能的恢复。
(3)严格管理侵入性操作。实施各项医疗、护理操作时均需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进行,减少有创性检查治疗的频度,尽量减少各种插管的放置时间,插管局部应定时用消毒剂消毒和做细菌培养,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4)合理使用抗生素。正确预先使用抗生素抗感染,但在实践运用中应当避免大剂量使用,而应当严格以患者具体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抗生素滥用。
(5)控制患者脱水剂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大量使用。
参考文献:
[1]赵洪海,刘云平,赵琦, 等.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医院感染经济损失的病例对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4):3548-3550.
[2]杨双双.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发病部位及病原菌分布分析[J].临床研究,2019,27(9):26-27.
[3]周欣.急性脑血管病医院感染临床特征与预防[J].医药前沿,2020,8(2):105-106.
[4]董丹,李佳佳,尚宜星, 等.复方阿嗪米特辅助早期鼻饲喂养降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的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27(13):2947-2950.
[5]桂心,谢小红,黄晓霞, 等.急性脑血管病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J].热带医学杂志,2019,15(11):1531-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