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怎么看慢性结膜炎的?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3期   作者:陈雪松
[导读]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许多人的生活习惯也逐渐发生改变
        陈雪松
        叙永县人民医院 四川 泸州 6464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许多人的生活习惯也逐渐发生改变,其次,很多人经常熬夜,用眼过度,导致眼部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慢性结膜炎便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其发病因素也比较复杂,经常会双眼发病,且没有季节性,病情会逐渐蔓延,不会影响视力。在中医学当中属于“百涩症”的范畴,也被称之为干涩昏花症。
1、慢性结膜炎的中医病因发病机制
        慢性结膜炎是因为多种因素多导致引发的一种眼部疾病,没有季节性特点变化,该疾病持续的时间比较长,通常双眼同时发病,症状也比较多样化。病因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1)肺阴不足,目失濡润。(2)天行赤眼未及时治疗,体内聚积余热,隐伏肺脾之络所致。(3)饮食不节制,或者经常食辛辣食物,嗜好烟酒,导致身体脾胃聚积湿热,气血不畅。(4)长时间伏案工作或者长期熬夜,休息不充足,对肝肾产生损害,阴血亏虚,肝肾不足。(5)长期处于风沙尘埃环境下,或长时间受到阳光照射刺激,气郁不宣,肺阴不足,化燥伤津。
2、慢性结膜炎都有哪些临床症状?
        每个人的病情状况不同,症状也会有所不同,具体因人而异,多数情况下,患者主要有眼部有异物感,轻微的灼热感,眼部干涩、瘙痒,怕光,很容易疲劳。一般情况下,对视力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眼睑结膜充血,穹窿部位血管走行比较清楚,不会出现中断情况。球结膜的具体充血症状程度不同,角膜没有血管翳,分泌物也比较少,眼底通常表现正常。
3、诊断鉴别
        该疾病的发病比较缓慢,眼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微痒刺痛感,眼部干涩,经常眨眼睛,怕光,其次,球结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正传,睑裂会出现分泌物,视力不受影响。干眼症:其症状与慢性结膜炎也比较相似,但无睑裂分泌物,泪液分泌量有所减少,泪膜破裂的时间会逐渐缩短,该疾病可能和全身免疫性疾病一同出现。
4、中医怎么看慢性结膜炎?
(1)肝肾阴虚类型
        主要症状为:患者的眼部经常会出现干涩、发红的症状,且容易疲劳,比较怕光,同时合并有腰酸、口干舌燥、出汗等症状,舌头无苔。治疗主要以滋养肝肾为主,药方:枸杞地黄汤加减。


(2)肺阴不足类型
        主要症状为:患者眼部出现干涩症状,看物容易疲劳,且经常眨眼睛,球结膜微微充血,部分患者角膜上皮点状剥脱,咽干、舌苔发红,少津,脉细数。治疗主要以养阴清肺为主,药方:养阴清热汤加减。
(3)脾湿热类型
        主要症状为:患者的眼睑结膜出现明显充血症状,咽部干涩且不适,眼睑沉重,眼睑裂,出现黏白分泌物,整个病程周期比较长,苔黄腻。治疗主要以除湿清热为主,药方:除湿汤加减。
(4)邪热留恋类型
        主要症状为:患者因为长期的急性结膜炎久治不愈,病程逐渐发展到后期,患者的眼部出现干涩不适的症状,看物体不清晰,怕光,结膜微微充血,眼睑裂,出现少量分泌物,苔薄白,治疗主要以清热散邪利肺为主,药方:桑白皮汤加减。
        中医认为:球结膜与肺部密切相关,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当从肺部入手,如果肺部清润肃降功能发生变化,很可能会出现燥热以及湿热等病症,引起心肝火旺,蔓延到眼睛部位,同时也会很容易被风热入侵,只有在全面了解其发病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够对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当以清肺润肺为主,并辅以祛风、凉血、清心,眼睑结膜充血非常明显,肺当中的郁热逐渐蔓延,越来越严重,这个时候可用细辛3g,麻黄5g左右,用于治疗,退赤疗效非常好,改善肺中郁热的症状,但是不能长时间的使用。其次,清肺药物在使用时应当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增减,可加入散热驱寒的生石膏,具有一定清热润肺作用的天花粉等,如果患者存在湿热症状,可采用三仁汤加减治疗。当患者患有急性结膜炎时,可采用药物进行有效改善,但是患者眼部依然会存在异物感,容易畏光流泪,可采用菊花、地皮骨、连翘、桔梗等,有助于清肺利肺,如果有发痒症状,可适当增加防风、荆芥等,治疗效果显著。
5、如何预防
        首先,在日常生活当中,应当多加注意眼部保养,注意眼部卫生,适度休息,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尽量不要熬夜,其次,还应当多加注意避免长时间处于风沙雾霾环境下,避免烟尘刺激,从而减少对眼部的损害,注意饮食,尽量少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对眼部有好处的食物,如蓝莓,蔬菜等,这样能够保护我们的眼睛。当眼部出现不适感时,切不可抱着侥幸心理,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和治疗,从而避免眼部疾病蔓延发展,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害。
        慢性结膜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部疾病,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主要是因为多方面因素所导致引起的,该疾病虽然不会对视力产生影响,但是病程比较长,且治愈难度较大,病因也非常复杂化,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及时查明病因,只要遵医嘱坚持治疗,便可见效,还应当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避免疾病的复发,保障眼部健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