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三阶梯俯卧位法对喂养不耐受的运用进展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3期   作者:王华娟 周玉梅
[导读]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该群体有着特殊的病理以及生理特征
        王华娟  周玉梅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0700
        [摘要]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该群体有着特殊的病理以及生理特征。早产儿在出生之后,由于早期胃肠功能发育尚未成熟,缺少协调和有效的吸吮动作等,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三阶梯俯卧位法全面符合婴儿动觉刺激方案的原则,可全面促进早产儿感觉运动发育。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全面探讨早产儿三阶梯俯卧位法对于喂养不耐受的运用价值,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三阶梯俯卧法;应用进展
        早产儿在出生之后需长期卧于暖箱内,躺卧姿势对于早产儿的成长格外重要。因早产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其出现喂养不耐受以及呼吸暂停的概率远比正常足月儿要高。应用俯卧位能够降低早产儿呼吸暂停以及喂养不耐受等情况发生概率,就此提升早产儿的血氧浓度水平。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临床所应用的头部上抬俯卧位虽然比水平俯卧位能令早产儿的胸部运动变得更为协调,也可改善其呼吸功能。但这种办法很容易引发早产儿因重力作用滑至床尾,致使其发生呼吸道阻塞造成窒息。基于此,有学者指出【1】:针对于早产儿来讲,开展三阶梯俯卧位干预除了能够上抬其胸部倾斜度之外,也能够保证腹部和头部处于水平位。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早产儿血氧饱和度,提升其喂养耐受性。特此,本文全面探讨早产儿三阶梯俯卧位对于喂养不耐受的应用进展情况,现报告如下。
1.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有关因素
  喂养不耐受为一类因诸多因素所引发的症候群。因早产儿自身吞咽反射以及吸吮能力较弱,同时存在胃贲门括约肌松弛的不良情况,因而非常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有文献表明:出生时早产儿体重越小,喂养不耐受发生概率会越高。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次要原因为胃出血以及宫内窘迫【2】。使用氨茶碱、开奶时间不当也为引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另外,早产儿体温改变、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异常、喂养乳类选择不当、感染等也会对早产儿的喂养造成影响。
2.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和SMA血流动力学、胃肠激素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献表明[3],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和血清胃泌素水平下降以及血浆胃动素水平过低有关。血浆胃动素主要经由人体肠内分泌细胞完成分泌,其不但能够有效刺激上消化道机械运动以及生物电活动,积极协调十二指肠胃运动、吸收与分泌。在此同时MOT也开启了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而血清胃泌素除却能够有效刺激胃蛋白酶、胃酸分泌之外,另外也能够促进胃粘膜生长。全面刺激胃肠蛋白质、RNA、DNA的合成,就此发挥出营养胃肠的效用。这也代表了MOT和GAS分泌情况与早产儿胃肠功能存在相关性。GAS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黏膜正常发育,而MOT则主要协调胃十二指肠运动,推进其胃肠道结构和功能趋于成熟,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概率。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和肠系膜上动脉时间平均流速存在关联性。倘若早产儿在首次喂养之后TMEV增加幅度在24%以下,有可能出现胃肠不耐受的情况。经由以上内容不难看出:针对于早产儿来讲,选择一类有效的喂养方式完成喂养,增加其喂养耐受度。对于提升早产儿生命质量来讲意义重大。
3.三阶梯俯卧位理论基础
  三阶梯俯卧位全面符合婴儿痛觉刺激方案(KIH)之根本原则。使用该法对早产儿实施干预,有助于提升其感觉运动发育。婴儿动觉刺激方案的落实主要在于降低早产儿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压力。在此其中包含了源自于医疗方面以及早产儿自身生长所产生的压力。卧位为一种主要的压力来源,如果卧位不适合,早产儿极有可能出现系列性生理及心理不良反应。在卧位方面,这种方案把早产儿的身体分成了空间与实体两大模块。

所谓实体,主要指的是早产儿躯体硬组织,其中包含了上肢、双腿、骨盆、胸部、头部等。而空间指的则是软组织,主要包含髋关节、腹部、肩部、颈部等等。早产儿头部最重,其次为胸部。KIH全面主张早产儿卧位应令其体质量分布于机体各个实体部分。也就是通过有效方式令实体接触到来自于床面的支撑,给予软组织充分空间【4】,方便早产儿躯体活动。开展三阶梯俯卧位干预能够与各个水平面更好支撑早产儿诸如头部等实体部分。在此同时,在各个水平之间给予软组织比较大的空间。由此不难看出,三阶梯俯卧位为早产儿合适的卧位选择。
4.将三阶梯俯卧位方案应用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进展情况
4.1三阶梯俯卧位有助于提升早产儿喂养耐受程度
        因早产儿存在着肠道发育未成熟的特点,因而其极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加上早产儿的胃肠动力发育和消化与吸收功能比较迟缓,婴儿喂养不耐受在早产儿群体中极为常见。针对存在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实施三阶梯方案干预有助于提升早产儿的喂养质量,减少胃管留置时间和肠道外静脉营养时间。可促进早产儿尽快恢复经口喂养、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5】。提升早产儿的喂养耐受度。同时也可促进早产儿机体生长发育,降低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发生概率。且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容易在临床中推广以及应用。
4.2三阶梯俯卧位能够提升早产儿血氧饱和度水平
 针对于早产儿来讲,开展三阶梯俯卧位干预有助于提升其机体血氧饱和度水平。应用该法实行干预,早产儿机体氧合状态更好,能够缩短吸氧时长。同时也可降低吸氧方式的级别和浓度水平,规避因吸氧所造成的并发症。通过研究证实:在对早产儿变更体位之后,其SpO2能够在短时间内得以提升,15min之后趋于稳定水平。并可将该项指标维持在98%~99%之间。这一结果代表针对于早产儿开展三阶梯俯卧位干预有助于提升其机体血氧饱和度,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4.3三阶梯俯卧位有助于维持早产儿心率稳定
  体位变更会造成早产儿心率改变。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可能和早产儿心肺间相对位置存在关联性。该项结果指出:在对早产儿变更体位之后,各个时间点观察组与对照组早产儿相对比,处理效应与时间效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心率变化交互效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调查证实【6】:当早产儿处于三阶梯俯卧位时,其各个时间点心率均比头部抬高俯卧位组的心率要低。这也代表了前者能够显著减少早产儿心率水平,降低心脏做功,其对于促进早产儿身体发育来讲意义重大。由于心率过高会造成机体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并且值得说明的是早产儿心率每上升1次就会令机体多消耗1.08J能量,就此增加了机体对于氧气需求。代表对于早产儿开展三阶梯俯卧位干预能够令其心率更为稳定。也就是说处于该卧位的早产儿心率不会出现较大改变,也不会过度增加耗氧量。经研究表明:在变更体位之后,三阶梯组受试者心率在短期内变化更低,后表现出降低趋势。与之相比,头部上抬组早产儿心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势态。两组受试者均在15min时心率呈现出回升表现。并在30、60min时心率趋于稳定。在120min时两组早产儿的心率均有所上升。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可能和该体位时间过长,造成早产儿心理反应之时心率加快有关。
[参考文献]
[1]梁金红,郭少霞,陈燕珍.产妇系统化健康宣教对早产儿母乳喂养效果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循证护理,2021,7(01):109-113.
[2]琚燕燕.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J].疾病监测与控制,2021,15(01):21-24.
[3]陈丽,李静,林琳.袋鼠式护理对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24):15.
[4]于淼.早产儿CPAP通气治疗中应用三阶梯俯卧位的护理效果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09):1643-1645.
[5]杨茜,刘艳林.两种卧位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9):122.
[6]时亚明,张玉侠,胡晓静,施鹏.三阶梯俯卧位对早产儿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09):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