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中应当如何重视好麻醉安全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3期   作者:杨真林
[导读] 麻醉就是在药物作用下,使中枢神经暂时失去生理功能不能进行痛觉的传递
        杨真林
        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麻醉科 四川成都610200
        麻醉就是在药物作用下,使中枢神经暂时失去生理功能不能进行痛觉的传递,一般来说麻醉用途手术治疗,手术属于创伤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疼痛,这种疼痛一般是不能忍受的,只有在药物作用下使中枢神经麻痹,使患者感受不到疼痛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这种有药物产生的中枢神经抑制效果属于可逆的、短暂的。要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受到疼痛干扰就需要麻醉医生不断的给予麻醉药物保证患者体内的麻醉药物浓度在作用范围内,一旦低于这个范围,麻醉效果就减弱,患者感觉疼痛。手术结束后麻醉药物的给予也会停止,随着身体代谢,药物逐渐消失,患者的痛觉、意识也会逐渐恢复、不会对身体产生其他的影响。

        麻醉可分为几种形式
   (1)基础麻醉:使患儿处于浅睡眠状态。(2)静脉麻醉:主要用于非俯卧体位的小型手术或诊断性检查。由于不进行气管插管因此要保证患儿呼吸道畅通,避免出现缺氧症状。(3)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全麻是常见的麻醉方式,优点为行气管插管保证了患儿呼吸的畅通,方便医生对患儿重要脏器的掌控,便于手术的进行。缺点时气管插管对咽喉的刺激较大,可能造成一定的损伤。(4)椎管内麻醉:对于能配合医生的大龄儿童,手术需要达到可以使用椎管内麻醉。
        麻醉风险原因分析。
        患者自身因素:(1)身体状况。由于患者身体状态的原因在导致麻醉死亡中占重要地位,对评估麻醉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临床上进行麻醉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态做严格的检查,确保患者身体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再进行手术。(2)疾病:部分患者本身就存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动脉瘤、内分泌紊乱、肺水肿、肺炎等严重疾病,这些疾病的存在会大大增加麻醉后的风险,其中又以心血管疾病导致的麻醉风险居多,心肌梗死是导致围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而引起心肌梗死的疾病是冠心病。(3)年龄:如婴幼儿,这类人群由于身体发育不完全,器官功能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对麻醉的耐受能力就要明显弱于成年人,因此导致这类人群麻醉致死的机率会更高一些。老年人由于身体虚弱,身体器官功能逐渐减弱,其储备与代偿能力降低,并且大多老人患有各类疾病,因此麻醉后出现的风险也比成年人要高一些。
        麻醉因素。(1)麻醉手术前准备不足:在手术前没有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没有对患者的病史做全面了解,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或未考虑相应对策。(2)麻醉选择不当:包括麻醉药物选择不当和麻醉方法不当。如休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气道阻塞患者未进行气管插管就进行全身麻醉。(3)操作失误:如锁骨下静脉穿刺导致气胸,气管插管误入食道等等。(4)实施者自身原因:部分麻醉人员自身技术不高、安全意识不强、护理工作不到位等。

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异常情况,麻醉师不在旁边,导致抢救时间延误等术前没有检查麻醉机以及管路导致在麻醉过程中机械出现故障、管路阻塞。药物使用错误等。(5)难以避免的因素:心血管意外、药物过敏、恶性高热等。
        手术因素。(1)环境因素:室内不通风,噪音影响严重,谈论无关问题导致精力重心偏移,精神不佳。(2)缺乏监测:进行手术过程中没有按规定使用血压计、心电图机、脉搏监测等仪器,导致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
                麻醉中安全的重视措施
   (1)需要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诊断,根据患者身体的耐受性进行麻醉药物的准备和使用。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患有某些疾病。比如心肌梗死、肺水肿、肿瘤等等。据研究表明,有心肌梗死疾病的患者在进行非心脏手术后再发生心肌梗死的机率为5%,在心肌梗死后3个月内再次心机梗死的机率为15%~30%。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心肌梗死机率为4%,而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行非心脏手术患者,再次心肌梗死的机率就会明显下降。产科麻醉导致患者死亡的情况也非常多。
   (1)在操作过程中应加强检测力度,最大限度的使用监测设备。临床上对于一些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很多医生在选择监测仪器上只选用无创血压以及Spo2,而将心电图检测仪器置之度外,实在是对仪器的一种浪费。如果做了有创血压监测后不需要再带入病房中继续使用,也应该在拔出气管插管,患者的呼吸系统平稳以后在拔除,因为在拔出气管或搬动患者的过程中还是有可能出现循环系统剧烈波动的情况,或者在手术过程中引流过多导致患者在离开手术室前面临二次“进宫”的危险。因此拔出有创血压监测的时间应该是患者离开手术室最后的阶段,对于疾病需要或者有条件的患者需要将有创血压带回病房继续使用。
   (2)合理掌握麻醉的深度。由于连台手术情况的不断增加,医院为提高手术的效率及时拔管,往往会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以及尽早停止麻醉药物的供给,但是每一种手术,每一场手术都需要严格的麻醉深度,一旦麻醉较浅会增加患者不安全因素,也会影响到手术的正常进行给医生带来麻烦,因此不能完全使用拔管时间来衡量一场麻醉手术的质量。在麻醉手术结束之前,患者不应该出现呛咳、躁动等表现,尤其是小儿、气道高反应以及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
   (3)在和其他科室的医生合作时双方应该加强交流。比如遇到骨科患者急性手术时,需要麻醉应该与骨科医生提前交流活着等待骨科医生来到现场在进行麻醉操作,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因为很多的骨科患者需要在手术前进行检查或者与骨科医生交流。
   (4)加强护理各种管道,保持管道的畅通和固定。在麻醉手术过程中出现套管针滑落、接头脱落等现象屡见不鲜,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出现这些症状会导致患者手术时间延长,患者备受折磨。对于危重患者或者小儿,在插管过程中出现这样的情况会导致抢救药物不能及时发挥效果,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手术室内一般不使用头皮静脉针而使用套管针,液体要保证流畅,接头处、输液皮条等不能出现缝隙,脱落等情况。有创血压监测系统的每一个接头都需要定时检查,避免出现脱落等情况。
   (5)麻醉记录单很重要。一定要详细记录各种情况,数据。比如输血时要注意记录出血量,气管插管是否畅通、使用光索还是喉镜,气管导管的型号、深度等等都需要仔细记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