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控制期的病友如何做好自我管理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3期   作者:吴刚
[导读] 心力衰竭受各类因素作用下,导致机体心脏无法进行有效收缩或舒张,

        吴刚
        雅安市中医医院  四川雅安  625000
        心力衰竭受各类因素作用下,导致机体心脏无法进行有效收缩或舒张,血液难以从机体心脏正常排出,引起全身各个器官缺血、淤血以及器官功能失衡,并产生一系列的症状,如呼吸困难、水肿等。根据我国2020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我国在35岁以下居民中,加权心衰患病率为1.3%,简言之约有1370万心衰患者,与2000年全国性心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较,短短20年该病症患病增加44%,人数增加900多万人。伴随社会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高血压病、糖尿病等高危因素增加,心衰发病率仍保持持续上涨。多年来医学界围绕心力衰竭发生及防治开展大量研究,给予多样化治疗方式,但截止当前未有根治性的措施,所以患者控制在稳定期有效管理,对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及延长生存时间尤为重要,下面带大家详细了解。
1.避免或去除诱发因素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肺部发生感染为我国心衰发作核心因素之一,所以心衰病友首先应预防和控制感染。体力负荷过大或患者情绪不稳定、钠盐摄入过多、贫血等均会引发心衰加重或复发。同时,患者患病期间,长时间受病痛折磨,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心理及情绪,如焦虑、孤独、抑郁等,增加心衰病友症状恶化风险,所以应及时疏导患者,若有必要应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
2.改善生活方式,合理运动
        良好的生活方式,对心衰病友病情恢复及控制具有积极作用,所以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以及合理的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现阶段国内指南部给予心衰病友适当的运动,根据患者实际状况,每周定期进行5次有氧运动,每次保持在40分钟即可,运动量不宜过大,目标值达到储备心率的60%-70%。储备心率为最大心率与静息心率之差,最大心率值一般为220与自身年龄的差值。
3.治疗性饮食
3.1限制钠盐摄入
        针对心衰病友处于控制期而言,其根据自身病情实际状况,选用低盐、低钠饮食,以及预防和减轻水肿。低盐主要指烹调时摄入食盐应保持在每天2g,食盐含钠391mg/g,或相当于酱油10mL,大量利尿时为避免发生低钠综合征,应适当增加食盐摄入量。
3.2饮用水摄入限制
        心力衰竭病友水潴留主要继发于钠潴留,患者身体内有7g氯化钠潴留时,应潴留1升水量才能将患者体内渗透压保持平衡。因此,患者限制钠盐摄入过程中,水量的摄取限制无需过于严格。若要求患者严格控制钠盐摄入,每天摄入2000-3000ml水,表明钠与水净排出量比每日摄入量1500ml时稍高,但若饮水量超过3000ml难以将钠和水净排出量增加。因此,针对心力衰竭严重患者而言,且伴有肾功能减退患者而言,机体排水能力不断减弱,控制钠盐摄入过程中,应适当控制水的摄入,以免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
3.3钾的摄入和电解质平衡
        机体内若缺乏钾元素,可引发各类病症,如心律失常、呼吸麻痹等。

针对持续性利用利尿剂治疗的心衰病友,应尽量多食用含钾较高的食物及水果,如百合、南瓜、山楂、香蕉、榴莲等。若有必要应进行补钾治疗,或将其排钾与保钾利尿剂联合使用。同时,保持钙、镁均衡十分关键,钙与心肌收缩功能相关,低钙使心肌收缩性减弱,高钙可引发室性异位收缩。镁利于心脏保持正常节律,心衰中若摄入镁量不足,或吸收不良等,造成镁浓度过低,加重心力衰竭。
3.4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心衰病友而言,饮食结构均衡十分关键,日常饮食应保持多样化,以全谷类、杂豆类食物替代精白主食,每天应控制摄入量为300g-350g,针对甜食、饼干等食物应少食用,根据相关研究表明,高精炼碳水化合物饮食,如白面包、白米等,能量占比较大,与心血管发生增加有关。
3.5脂肪摄入限制
        心衰病友应每天控制脂肪含量摄入总量,一般每天应控制在40g-60g,无需过于苛求脱脂产品,脂肪摄取总量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即可。根据研究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可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动物来源和热带植物中的脂肪,如椰子油、猪油等,具有较强的饱和脂肪酸,应将其摄入量控制。
3.6蛋白质摄入不宜过多
        心衰病友对蛋白质摄入量无需限制过严,应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适量摄入鱼肉、蛋奶等富含动物性蛋白质食物,依照患者实际体重计算,每天应保持在1g/kg,患者若心衰严重时,应减少蛋白质摄入,保持在每天0.8g/kg,主要因过多蛋白质含量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分解蛋白质形成大量的氮素,加剧肾脏负担。
3.7合理补充维生素
        应积极补充各类维生素,不仅包含维生素A、B1、B2而且涉及C、D、E,其中维生素A主要源于动物肝脏、胡萝卜;维生素B1主要源于牛奶、豆类、糙米中;维生素B2主要源于蛋黄、小米、绿叶蔬菜;富含较多维生素C食物有橘子、橙子、柚子、草莓等;含有大量维生素D食物为动物肝脏、蛋黄、瘦肉等;维生素E食物来源为乳类、坚果、蛋类等。
4、长期遵循医嘱服药
        心衰控制期患者额,需严格依照医生指导服用药物,患者药物治疗包含类别较多,不仅包含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拉普利、醛固酮拮抗剂,而且涉及β受体阻滞剂等,未获取医生的同意禁止患者随意停药。
5、自我检测或自我预警
        每天定期检测体重,利于早期发现液体潴留,若心病友体重两天内增加超过4斤,或一周之内体重增加超过5斤,需及时就诊。良好的控制状态,病友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无呼吸短促、小腿及腹部发生水肿现象,而且体重并无异常增加。稳定期心衰加重预警状态,主要包含体重异常增加,小腿、脚踝部位发生进行性水肿,或取躺卧位患者呼吸较困难无法入睡等,尤其为患者意识出现模糊,需立即前往医院诊疗。
        综上所述,伴随人们饮食结构等不断变更,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增长,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心血管病死亡率仍位居首位,且农村持续高于城市。现阶段,针对心衰病友而言,虽然治疗方式增多,但仍未有根治性的治疗措施,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所以将心力衰竭控制在稳定阶段,从而通过多方式进行有效管理,如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不仅对心衰防治、提升病友生存质量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可延长病友生存时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