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法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期   作者:房文文 李阳 赵学政
[导读] 探讨前庭性偏头痛采用耳穴压豆法治疗的临
        房文文 李阳 赵学政
        平阴县中医医院,山东 济南 250400
        摘要:目的:探讨前庭性偏头痛采用耳穴压豆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5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5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取耳穴压豆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随访后,对两组患者眩晕复发次数及复发持续时长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后,观察组眩晕复发次数较少,复发持续时长短(P<0.05)。结论:耳穴压豆法治疗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减少患者眩晕次数,并且复发持续时长也有所缩短,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字:耳穴压豆法、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
        前庭性偏头痛常采用药物治疗偏头痛,虽可达到止痛效果,但有疲惫、抑郁等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停药后极易复发,治标不治本。耳穴压豆法是中医辩证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一种方法,可达到舒筋活络、畅通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最终起到调节患者前庭功能、缓解患者症状的效果,本次研究将耳穴压豆法与药物治疗法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5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5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取耳穴压豆法治疗。
        对照组50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6~81岁,平均年龄(56.49±4.37)岁;最短疗程3个月,最长疗程28年,平均(32.58±2.45)月。
        观察组50例,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5.27±4.16)岁;最短疗程2个月,最长疗程29年,平均(34.38±2.86)月。
        观察组和对照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每日三次,每次6mg,20天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两个疗程。
        观察组采取耳穴压豆法进行治疗,操作如下:
        (1)准备工作:医护人员需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将治疗盘、忘不留行籽、棉签、镊子、胶布、污物碗等放置整齐,令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使用酒精将患者耳廓处进行消毒,若患者酒精过敏,可使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擦拭,了解患者临床表现,耳部的皮肤状况以及对疼痛的忍受程度。
        (2)取穴:选取头痛点(额穴、颞穴、枕穴、顶穴)神门穴、交感穴、皮质下穴。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可辩证另加,对于肝阳上亢患者,可加肝、胆点配合治疗;对于肾虚常伴有头痛患者,可加心、肾点配合治疗;对于淤血严重患者,可加三焦穴和内分泌点配合治疗;对于气血不足患者,可加心、肝、脾点配合治疗;对于伴有恶心呕吐现象的患者,可加胃点配合治疗,对于失眠患者,可加失眠点进行配合治疗。
        (3)操作方法:将王不留行籽粘贴在胶布上,用探针寻找患者耳廓敏感点,再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压在选取穴位上,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按压方式及手法,后由患者自行按压,按压时用力适度,按照统一方向进行按压,注意按压的方向性,待耳廓出现发热、胀痛感后效果最佳,停止按压。每天按压2~3次,每次1~2分钟即可,10次为一个疗程。
        (4)注意事项:对于胶布过敏患者,可用胶合纸取而代之,患者要注意防水防汗,防止胶布脱落;此外,处于6周至3个月内的孕妇不可采用此法,习惯性流产患者禁止使用,严重心脏病患者谨慎采用。
        1.3评价指标
        临床疗效中患者无眩晕头痛症状表现为显效;眩晕头痛有所缓解为有效;眩晕头痛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根据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观情况。随访后,询问患者眩晕复发次数及复发持续时长,复发次数少且复发持续时长短说明治疗有效。
        1.4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使用t检验;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有效率为72.00%,如下表所示:
        表1: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前庭性偏头痛是由于颅部血管产生舒缩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头部单侧或双侧反复性搏动、眩晕等,还常出现恶心、惧光、怕声等,不利于患者日常生活,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常采用口服药物进行治疗,但中医认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人的五脏六腑均可在耳廓上找到相应的穴位,采用耳穴压豆法可有效缓解患者头痛。当患者耳廓处有溃疡、冻疮等情况时,不宜采用此法进行治疗,医护人员在选穴时要保证精准无误,若无法确定穴位可耳穴探测仪,按压过程中要保证严格消毒,不可出现细菌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耳穴压豆法治疗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减少患者眩晕次数,并且复发持续时长也有所缩短,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冯锡洪,邓素荣.耳穴压豆联合针刺干预治疗前庭性眩晕的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v.41;No.492(02):50-52.
        [2]侯宝山,李国宝,褚会娟,等.耳穴压豆法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用于偏头痛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J].饮食保健,2019,006(027):99-100.
        [3]金晶,孙利华.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豆法治疗偏头痛56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017):83-84.
        [4]唐晓东.前庭性偏头痛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017(003):99-99.
        [5]傅根莲,孙利华,刘晓霞.耳穴压豆治疗偏头痛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035):4554-4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