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3期   作者:朱忠会
[导读]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性疾病,是由于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的
        朱忠会
        简阳市新市中心卫生院 四川省简阳市 641422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性疾病,是由于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的。艾滋病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将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最主要的攻击对象,使CD4T淋巴细胞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丧失,所以人体就很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容易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极高。艾滋病毒在人体中的潜伏期平均在8~9年,这期间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任何影响。

        临床表现。艾滋病的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发病年龄80%集中在18~45周岁,也就是人类性生活旺盛时期。一旦人感染了艾滋病毒通常会患一些不常见的感染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艾滋病在感染后,人体在长达数十年的潜伏期内可以无任何症状。一旦转变为艾滋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感染疾病,还会出现各种疾病症状,一般症状早期如同一般感染,有流感样,患者可有乏力、疲劳、食欲减退、发热等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临床症状逐渐增多、复杂,出现皮肤疾病,粘膜感染等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之后逐渐转向内脏器官,可出现持续性发热,长达数月,同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腹泻、咳嗽、肝脾肿大等,并发恶性肿瘤。其症状复杂,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以上全部症状。典型的为病毒侵犯肺部,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侵犯肠胃则出现持续腹泻、腹痛、消瘦等,还可能侵犯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1)抑郁、焦虑的心理。到现目前为止,艾滋病仍然是一种没有任何办法治愈的传染疾病,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当患者感染艾滋病毒被确诊时往往因疾病的可怕而不敢面对疾病,多数艾滋病患者会表现出抑郁、焦虑、烦躁、悲观等心理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内心会变得越来越脆弱,出现焦躁不安、失眠、厌世轻生的现象,这会导致患者承受着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痛苦,降低其生活质量同时阻碍治疗的顺利进行。
   (2)害怕、恐惧心理。由于部分艾滋病患者对艾滋病了解较少,一旦知道自己患有艾滋病通过医生对病情的简介之后,患者往往出现害怕、恐惧、无法面对的心理。同时对各种治疗产生恐惧感,害怕治疗对自己带来不良的影响,更担心朋友、家人会远离自己,害怕孤独。更要面对各种的鄙视、冷落。患者一想到这些就会产生消极的态度,甚至拒绝治疗、行为懒散、精神不振。
   (3)孤独、无助的心理。由于患者家人、朋友对艾滋病认识不全,认为只要接触了艾滋病患者就会被感染,这样导致部分患者家属、朋友远离患者、鄙视患者,甚至为此断绝亲缘关系,这种态度会导致患者产生孤独和无助的心理,使患者长期处于一个人的环境,出现敏感多疑、不知所措,加重患者心理压力,更加害怕自己无法治好,面对死亡也显得更加无助。
   (4)自卑、被歧视的心理。艾滋病与其他疾病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人们往往将艾滋病与伦理道德、法律等关系相联系,这样容易使艾滋病患者背负更重的心理压力。

而事实上确实有一大部分人对艾滋病患者产生歧视,对患者冷漠、不关心更对患者的亲人、朋友产生责备、行为上的疏远等等,这会导致艾滋病患者比其他疾病患者更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而惶惶不可终日,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以及对治疗带来诸多不便。
   (5)失落、疑虑的心理。艾滋病患者多为青壮年,人在此阶段正处于事业、经济、社交、兴趣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阶段,受艾滋病影响,青壮年患者均会在各方方面产生失落的情绪,丧失生命力,丧失自我的价值由此会变得沮丧、对周围的事物敏感。会产生极重的心理疑虑,一旦听见被人在窃窃私语,就认为在议论自己。患者常根据医生、护士的面部表情来揣测自己的病情。既不轻易相信别人又会向别人询问很多的问题。
        艾滋病患的心理护理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正性的情感支持,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环境。大量的临床护理经验告诉我们,高度的信任感,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保证一切医疗护理工作顺利、高质量完成的基础。首先对于患者不能从道德层面来衡量患者,而是以正确的医学观察来看待患者,不歧视患者。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操作对患者要语言文明、动作简洁、有热情、有信心、有耐心,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给予关心、理解、安慰。对新入院的患者仔细介绍医院情况,介绍医务人员情况,与患者建立人际关系,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治疗。
        2、通过交谈,对患者的认识偏差进行干预。
   (1)解释性交谈。对患者详细介绍艾滋病的发生、发展、预防等知识,为患者提供他想了解的一切有关艾滋病的知识并且补充艾滋病相关方面的最新进展、新消息。利用治疗艾滋病患者的真实案例鼓励患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反复告知患者只要配合治疗就可以有效的控制疾病,良好的心理状态更有利于治疗艾滋病。
   (2)鼓励性交谈。当患者出现困难感到无助时往往出现放弃、轻生的念头,此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安慰、鼓励,使患者建立强大的精神支柱,更加勇敢的面对疾病、着眼未来、介绍他人帮助,更好的生活。比如患者家中有儿子、女儿未婚,可鼓励患者积极生活,最好亲眼见证孩子结婚、生子,使患者拥有精神寄托,放弃轻生的念头。
   (3)沟通性交谈。根据患者生活的环境、受教育程度、职业领域、性格特点等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此给予患者鼓励、同情、理解,鼓励患者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用可以帮助患者减轻不良心态的语言或非语言方式与患者和沟通,使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仔细倾听患者的心理阐述、了解患者的身体痛苦,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
   (4)劝导性交谈。艾滋病患者多为青壮年,他们往往自尊心强、多愁善感,在心理上更希望得到护理,此时应积极开导患者多强调过去的事情,尤其是所做出的成就,证明患者的价值,树立自信心。
   3、呼吁全社会关心帮助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 我们生活在一个艾滋病存在的社会里 , 艾滋病患者是世界的一部分 , 我们应平等对待他们,关心、帮助他们, 不歧视他们是每个人的责任。”由于患者住院后较少有家属和亲友陪伴,活动空间小 , 患者往往都体验到被遗弃的感觉 , 他们非常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