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引流新模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期   作者:段妍 肖咏梅
[导读] 探究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感染患者应用阶梯式引流新模

        段妍  肖咏梅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六医院   云南省 开远市  661699
        【摘要】目的:探究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感染患者应用阶梯式引流新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纳入74例在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此按照治疗手段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7例)和实验组(3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阶梯式引流新模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6、CRP以及TNF-α等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性较小(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IL-6、CRP以及TNF-α水平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感染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阶梯式引流新模式,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该种治疗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在提高预后质量以及治疗安全性都具有显著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阶梯式引流模式;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感染;护理效果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在现如今已经达到了15-20%,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相比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死亡率更高,达到了30%左右[1]。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感染疾病需要进行清创治疗,虽然以往传统的外科开腹手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清创效果,但是该种手术的创伤性较大,在术后患者容易引发腹腔、胰瘘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从而增加病死率。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微创技术在目前逐渐取代传统开腹手术广泛应用到胰腺炎相关临床治疗中,阶梯式引流新模式作为一种典型的微创引流技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感染疾病的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且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本文旨在探讨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感染患者应用阶梯式引流新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纳入本院在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感染患者74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实施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均有3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区间33-67岁,年龄均值(45.69±2.05)岁;实验组患者中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区间35-68岁,年龄均值(48.19±2.15)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基础临床资料,经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后,发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具有对比研究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综合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症状对其进行常规氧疗、胃肠减压以及全肠外营养支持等。
        实验组患者予以梯式引流新模式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使用彩超诊断仪器以及凸阵探头对穿刺点进行精确定位,之后再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使用Seldinger技术将18G穿刺针经皮穿刺置入到患者的病灶部位,之后再在病灶处植入导丝,使用多跟导管置入进行单腔引流,形成单病灶循环对冲引流。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引流管的负压冲洗,进行续贯穿刺,之后再将原来的导管替换为直径更大的引流管,使用尿道扩张器与6-32F扩皮器进行窦道扩张,之后再置入32F导管鞘,置入多腔引流管;之后再进行墙壁负压系统连接,进行引流冲洗,冲洗滴速控制在40-50滴每分钟,每天的冲洗液总量控制在3000mL/根,负压系统压力控制在-20至-50kPa。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包括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C反应蛋白(CRP)。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数据差异性比较使用t、X2检验,对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P值表示最终检验结果。
2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IL-6、TNF-α以及CRP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患者的IL-6、TNF-α以及CRP水平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见表1。

3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且该种疾病具有发病迅速、病情严重等特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引发原因为毒素吸收、肠胃功能异常以及腹腔渗液聚集等[2]。在现如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对感染病灶进行彻底清除是治疗关键,而阶梯式引流的治疗是基于微创技术的胰腺炎治疗新手段,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效果。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与患者的病情症状有着密切联系,因此通过检验和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是反映治疗效果的有效依据。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是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死率的主要原因,近些年,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日益发展,以往传统的开腹手术之间被微创引流治疗方式所取代,本研究中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感染患者应用阶梯式微创引流技术治疗,在CT或者超声的辅助之下,该种微创治疗手段能够通过穿刺对胰腺坏死包囊脓腔组织中的坏死脓腔积液进行穿刺引流[3]。阶梯式的微创引流技术能够大大降低外科引流对机体的损伤程度,并且可有效降低脓毒血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明该种治疗手段可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综上,阶梯式微创引流新模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感染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优势明显,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的发生,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从而提高预后质量,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洋,靳瑾,羡红涛,郭京,王欣然.感染性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后患者皮肤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33):2590-2595.
[2]焦国锋,吕品,贺艳平.阶梯式引流术与开放手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氧化应激介质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20,47(16):73-76.
[3]李政焰,冯全新,刘静静,刘莹,赵青川.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坏死经皮置管引流后开腹手术干预的危险因素分析[J].腹部外科,2019,32(04):257-2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