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期   作者:于蕾 苗寺利
[导读] 探析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
        于蕾  苗寺利

        阜南县人民医院  安徽 阜南  236300  
        【摘要】目的 探析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在本院行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的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给予观察组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实施针对性的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措施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后具备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中加强围手术期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骨气导差降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耳内镜;鼓膜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

        鼓室成形术是利用筋膜、软骨膜、软骨等组织作为移植物修复鼓膜穿孔的一种耳显微外科手术,通常在显微镜下手术。其目的为提高听力和防止经鼓膜穿孔所致的中耳感染。但显微镜视野较小,在外耳道弯曲、狭窄时常不能窥及鼓膜穿孔前下方,导致移植物与残余鼓膜重叠不紧密,造成术后再次穿孔。耳内镜具有视野广、图像清晰的优点,近年逐步应用于耳科手术。本院自2019年以来,在耳内镜下实施鼓膜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共102例,其中51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于耳内镜下实施鼓膜修补术的患者102例,其中患者男68例,女54例;年龄17~50岁;病程1~21年;全部单侧鼓膜紧张部出现穿孔,干耳3周以上,中耳均无感染以及咽鼓管出现阻塞、鼻咽部有重度炎症等情况。其中陈旧性穿孔鼓膜患者12例,前期手术者6例,术后全部无并发症出现,随访12个月,有3例患者虽未愈合但穿孔已经缩小。麻醉的方式全部为2%利多卡因与肾上腺素实施局部麻醉,手术的方式为内窥镜下实施单侧单纯鼓膜修补术。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①心理指导:合理借助心理学方法,加强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时发现、纠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行为;对于病程较长、病症严重的患者,需向其介绍耳内镜下手术治疗优势、手术目的、手术注意事项,术后并发症情况等,提高患者对病症及手术治疗的认知程度;并可通过分享治疗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②健康措施:训练患者掌握正确滴耳、擤鼻方式,防止咽喉分泌物经咽鼓管进入鼓室,加重中耳炎症反应;在滴耳时需先蘸取3%双氧水清洗外耳,随后向外耳道滴入5~6滴抗生素滴耳液,并做轻压耳屏按摩,帮助药液迅速抵达中耳,起到消炎作用;③术前准备:为患者进行凝血功能、生化、血常规、耳部CT等检查,术前24h剔除患者耳廓四周5cm左右头发,清理外耳道耳毛,并取适量酒精清洗外耳道皮肤,指导患者术前禁食6h。
1.2.2 术中干预
        合理控制手术室温度、湿度,加强术中生命体征监控,使术中收缩压控制于70~90mmHg,避免脏器灌流不足引起功能障碍,并积极配合医师完成手术治疗。1.2.3 术后干预
        ①术后6h内,帮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并及时清理、吸出气道内部分泌物,防止窒息情况发生,密切关注患者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并加强术后体位管理,不可剧烈晃动头部,避免手术移植物出现错位,形成裂隙;②术后使用绷带包扎术耳24h,定时更患敷料,并密切关注患者术耳切口是否存在肿胀、出血、渗液等情况;③术后12h即可指导患者进食半流质食物,24h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日常进食需要以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为主,忌食辛辣食物;④面瘫为常见并发症,术后需密切关注患者露齿、闭眼等动作,掌握患者是否面瘫症状,若见异常,则需立即通知医师,加强抗炎处理或面神经减压处理。
1.3 效果评价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满意度由科室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分析,满分100分。
1.4 数据处理
        应用SPSS16.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用(x±s )、(%)表示,用t、χ2检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措施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后具备明显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3 讨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疾病之一,病理表现为中耳黏膜、骨膜或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耳内流脓、听力减退及鼓膜穿孔,通过药物、理疗可治愈或减轻中耳的炎症,但鼓膜穿孔是慢性中耳炎的主要后遗症,外界感染可经鼓膜穿孔导致中耳炎反复发作,听力进一步减退,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目前,手术仍然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的首选方法。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是一项崭新的手术,耳屏软骨-软骨膜作为鼓膜移植物,与常用的颞肌筋膜相比,由于具有抗感染强、营养要求低、易于
铺放、鼓膜穿孔愈合率高等优点正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但想要取得手术治疗的最佳效果,术者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离不开相关护理人员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
        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措施是一种跨学科、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通过有效、规范的诊疗护理行为和医疗护理质量的改善,尤其是住院日和医疗费用的降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对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全程进行护理干预,进一步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首先在术前由专业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病症、治疗方式介绍,提高患者认知程度,并进行科学心理疏导,可进一步提高患者配合度,同时加强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正确掌握滴耳、擤鼻方法,可提高其术后自我管理能力;术后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控及饮食管理,术后7d即可进行拆线处理,术后10d取出填塞物,并观察患者鼓膜移植物生长程度,对于外耳道存在少量渗液者,告知其为正常现象,使用沾有酒精的棉签擦拭即可;而面瘫为常见并发症,术后即刻发生面瘫多与面神经受损有关;若于术后3~5d发生面瘫则多与鼓室填塞过紧使得血运出现障碍等情况有关,临床中需予以干预。观察组通过系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后具备明显差异(P<0.05)。由此表明,在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围手术期采取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术后恢复并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耳内镜下鼓膜成形术围术期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配合度及自我管理专业能力,可全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手术疗效,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洪美娜,王少丽.经耳内镜行鼓膜穿刺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探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2):117+119.
[2]赵富强.耳内镜下鼓膜穿刺切开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9):172-173.
[3]于丽娜.护理干预对减轻耳内镜下鼓膜穿刺痛苦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1):245-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