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楠楠 马英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资阳 641300
新冠肺炎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WHO组织将其命名为COVID-19,并将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是如何传播的?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预防?感染后怎样处理呢?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
从新冠肺炎病例资料来看,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等,少数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如果是重症患者,大约1周后会出现呼吸困难,并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异常、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目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新冠肺炎的潜伏期是1-14天,多为3-7天,潜伏期内也具有传染性,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是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其中,儿童症状较轻,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差。
2.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
卫生防疫专家称,新冠肺炎传染源包括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等,传播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①直接传播,即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以及呼出的气体,人们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②接触传播,即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③气溶胶传播,在比较封闭的空间内,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人们吸入后导致感染。
3.生活中如何预防新冠肺炎?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新冠肺炎应该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卫生清洁。①人们需要出门时,一定戴好口罩,在公共场所不宜用手乱摸鼻、口、眼睛等部位;从室外回到家,要立刻洗手。②保持手卫生,外出时尽量少用手接触公共物品;如果不方便清洁手部,可使用带有酒精的湿巾擦拭手部,或使用免洗消毒剂对手部进行清洁。③室内经常通风,使用空调系统时,定期清洁滤网,尤其是中央空调,及时提升新风量,并将回风关闭。④室内保持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做好个人卫生,不和他人共用餐具、水杯、毛巾、脸盘、牙刷等个人物品。⑤勤洗澡、勤洗手、勤换衣,保证个人卫生清洁,从而有效预防新冠肺炎。
(2)合理饮食。“民以食为天”,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要合理饮食,保持营养摄入均衡,补充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①每餐要荤素搭配合理,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提升机体抵抗力。②提倡使用公筷、公勺用餐,推荐采用分餐模式。③食用海鲜类食物时,要彻底将其煮透、煮熟,不接触、不宰杀、不运输、不猎捕野生动物,以免沾染新冠病毒。
(3)居家观察。①定时开窗通风,每日至少开窗通风3次,每次维持30min,保证室内空气清新。②当发现家人出现不适时,例如咳嗽、发热等症状,需定时测量体温,初步判断是否患上新冠肺炎;并做好去医院就诊的准备,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③需要注意,去医院就诊时要佩戴口罩,选择距离自己最近的发热门诊就医,降低途中感染风险。
(4)运动锻炼。积极进行身体锻炼,接受气流、湿度、温度、阳光等洗礼,能提升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新陈代谢。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坚持每日运动,每次运动时间30min左右。
(5)配合防护。①不参加聚集性活动,防止新冠病毒大范围传播。必须去人员聚集的密闭场所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和他人保持1m以上的距离交流,以免出现交叉感染。②养成佩戴口罩的好习惯,外出时及时戴好医用口罩,尤其是去空气流通差、人员密集、需和他人近距离接触的场所,例如超市、商场等。③打喷嚏、咳嗽时,要使用手帕、纸巾等掩住口鼻;如果没有手帕、纸巾等进行遮掩,可使用衣襟或者手肘掩住口鼻。④配合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如实回答工作人员提出的问题,不隐瞒个人行踪。如果是从疫情高危地区归来的人群,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遵守管理要求。
4.新冠肺炎感染后应该怎么办?
疑似新冠肺炎感染,例如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时,应该怎么办呢?首先要带好口罩去正规医院就诊,尽量步行或开私家车赶往医院;必须选择公共交通工具,需全程戴好口罩,尽量少接触公共物品。其次,就诊时要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异常症状、外出旅居史、接触的人员等,第一时间控制好密切接触者。如果周围有人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需要和他们保持1m以上的距离,并提醒他们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就诊过程中,相关检查项目主要有:①查体,主要是对肺部进行检查,听诊呼吸音。②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外周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可能减少,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可能升高,多数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血沉值升高,严重者肌钙蛋白和D-二聚体增高。③影像学检查,肺部X线可见片状阴影、间质改变,进一步发展为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出现肺实变。④特殊检查,采集咽拭子、痰液、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如果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即可确诊。
综上所述,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仍在继续,文章从卫生清洁、合理饮食、居家观察、运动锻炼、配合防护5个方面,总结了生活中预防新冠肺炎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为人们提供一些借鉴,树立保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