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 魏伟 刘建光 姜兴金 杨进益*
大连市友谊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01
【摘要】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内微血管的分类,分析不同类型微血管及判断病人预后。方法 实验组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46例,男38例,女8例,年龄35-85岁,平均年龄72.2岁。对照组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2例,输尿管囊肿4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7-86岁,平均年龄70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单克隆抗体CD31、CD34、血管平滑肌动蛋白通过免疫组化分别染色血管,观察肿瘤微血管形态、数量及血管外周细胞的覆盖情况。电脑图形分析软件测定微血管密度,分析未分化微血管密度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意义。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内微血管分为两种类型:分化血管(CD34+)和未分化血管(CD31+/CD34-)。未分化微血管密度与膀胱癌病理级别呈正相关。结论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微血管,未分化微血管密度在患者存活时间上是独立的预后因子,可为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评估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膀胱肿瘤 免疫组化 组织微阵列 微血管密度
膀胱移行细胞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膀胱癌初发时70%为表浅性肿瘤,其中2/3的表浅性肿瘤会复发。目前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复发和转移机制扔不清楚。微血管密度在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上的价值目前仍存有争议[1]。为明确膀胱移行细胞癌微血管的分化上的不同特性与膀胱癌生物学之间的关系,现作以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实验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46例,男38例,女8例,平均年龄72.2岁。对照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2例,输尿管囊肿4例。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70岁。术后随访时间14-28个月,平均20.5个月,肿瘤无复发转移(无瘤生存)26例,肿瘤复发20例,肿瘤转移5例,其中死于肿瘤转移的2例。
1.2方法: 实验组46例肿瘤标本为开放手术过程中获取,对照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2例,输尿管囊肿4例。所有标本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单抗CD31、CD34、血管平滑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在常规切片和组织阵列块切片上进行检测,观察肿瘤微血管形态及数量、血管外周细胞的覆盖情况。用已知的膀胱移行细胞癌CD31、CD34染色切片作为阳性对照。电脑软件测定微血管密度,分析未分化微血管密度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的关系、病人的预后。
1.3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采用x2检验,P<0.001作为差异性指标。
2 结 果
两种不同类型的微血管:分化血管(CD34+)和未分化血管(CD31+/CD34-)。与对照组相比未分化血管的MVD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01)。
膀胱移行细胞癌未分化血管的密度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3 讨 论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取决于血管生成,新生血管不健全的基底膜和内皮细胞分泌的降解酶使肿瘤细胞更容易进入血管而发生血行转移,血管生成使肿瘤具有侵袭性,而肿瘤微血管形成是肿瘤细胞获得血管生长能力,分泌血管生长因子,诱导毛细血管形成而建立血液循环的过程。近来研究提示肿瘤的转移、复发及预后与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有关[2,3]。
实验发现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被CD31抗体染色的血管大部分可被CD34抗体染色,而一部分血管不能被CD34抗体染色,有研究报道CD34仅表达于分化的细胞,而CD31分化细胞和未分化细胞均可表达[4]。我们又通过染色外周细胞的标记物SMA来判定血管外周的覆盖情况。发现被CD34染色的微血管周围有外周细胞覆盖,而CD31+/CD34-的微血管周围没有外周细胞覆盖。用血管外周细胞的覆盖来反映微血管是否成熟是一个较准确的指标[5]。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有两种类型的微血管:CD34+的微血管和CD31+/CD34-的微血管。
研究发现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未分化血管的高密度表达可看作是患者低存活时间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同时研究也提示未分化血管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血管治疗的靶向目标,而针对未分化血管或分化血管或同时针对两种血管的药物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Pepper MS.Lymphangiogenesis and tumor metastasis:myth or reality Clin Cancer Res 2001;7:462-468.
[2]陈军,史时芳.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成因子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临床泌尿外科,2002,17(6):304-306.
[3]Langer C,Hutterer G,Chromecki T,et al.pT classification,grade and vascular invasion as prognostic indicatiors in uro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upper urinary tract.Mod Pathol 2006;19:272-279.
[4]Roma A,Magi-Galluzzi C,Kral MA,et al.Peritumoral lympha invasion is associated with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prostate in prostate ademonarcinoma.Mod Pathol 2006;19:392-398.
[5]Reuter VE.Lymphovascular invasion 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recurrence and survival in node-negative bladder cancer remains to be proven.J Clin Oncol 2005;23:6450-6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