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镇城 徐淑英 刘初容 张瑞先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广东广州 510510
[摘要]目的:观察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44例对照组与44例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MBI指数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MBI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运动技能训练能较好的改善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优化运动技能训练;脑梗死;偏瘫;下肢功能障碍;疗效;
脑梗死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的损伤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非常大,直接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脑梗死偏瘫患者由于患者下肢肌力及主动控制能力减弱、肌张力的异常改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如何使这类患者得到快速恢复、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功能,提高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改善生活自理能力,达到残而不废的目的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运动再学习方案是公认的被视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而优化运动技能训练是在运动再学习方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优化运动技能训练是通过任务导向练习和实践,指导康复训练方法以重获得身体节段神经肌肉控制的改善以及每日的技巧。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优化运动技能训练,以观察该训练对其下肢功能的改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8例;男性50例,女性38例;患者年龄处于27~73岁之间,平均年龄46.9±2.41岁,发病病程6个月以内,平均病程59.05±2.47天;左侧瘫痪48例,右侧瘫痪40例;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患者入选标准: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制定会议的脑梗死标准[2],通过头部CT和(或)MRI检查;首次发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下肢Brunnstrom分期≥III期;所有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的失语症或认知障碍不能配合;体内有金属异物,如安装有心脏起搏器、动脉支架等;伴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等症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8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神经肌肉促通技术、转移训练以及下肢智能MOTOmed训练等治疗。以上治疗每日1次,每次训练30min,每周5d,持续治疗4周。
1.2.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优化运动技能训练;训练是任务导向性的(踏上、下蹲、俯卧撑),以及对所学习任务特异的,加上站起/坐下、行走、上下台阶、够取目标物体;鼓励患者练习强度尽量大,达到肌肉轻度疲劳;在没有休息的情况完成最大次数的重复(<10),并进行三组,组间短暂休息。以上治疗每日1次,每次训练30min,每周5d,持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患者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由专人康复评定治疗师完成评价。患者于治疗前及治4周后进行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4]、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l index,MBI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4]。FMA评分17项内容,每项为3级评分(0=不能完成;1=部分完成;2=全部完成),共34分,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越好,评分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方差齐性检验后,符合正态分布的2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数据比较采用配对均数t进行检验,组间数据比较用t检验,检验标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与组内治疗前比较aP<0.05,bP<0.01,与联合组治疗后比较cP<0.05,d P<0.01。
3 讨论
大约有2/3的脑梗死患者会遗留长期的功能障碍。目前对于因脑梗死中引起的严重下肢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仍然是一大难题。下肢的主要作用是负重和行走,所以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影响患者的平衡及步行等能力,因此尽快恢复脑梗死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非常重要。目前西医对脑梗死患者主要实施药物治疗与早期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疗法的基础是神经可塑性理论。
优化运动技能训练中设置具体的而非抽象的目标及任务,操作时涉及视觉和触觉的输入、大脑对信息的判断和整合、神经对运动的有效支配等,达到目标或完成任务过程中患者不断得到失败和成功的反馈,使运动模式不断调整,从而形成优化的神经网络和运动程序。在训练中设定目标也可提高患者的主动参与性和兴趣。但对于偏瘫患者来讲,长期运动不利也会导致惰性心理,主动参与过少也需要内在调控,优化运动技能训练把训练重心由训练师转移到患者自身,对患者本身亦是一种挑战,这时我们需要一种内在辅助性治疗取得疗效增强患者自信心及主动参与能力。优化运动技能训练使训练目标明确,调动患者积极性及内在动力。明确目标训练强化了患者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协调和控制能力,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促进了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进程,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在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方法上,我们运用了优化运动技能训练治疗4周,结果显示2组的治疗后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MBI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我们优化运动技能训练作用后疗效更佳;其原因可能有: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可以增强感觉信息的输入促进潜伏通路和休眠突触的活化,加速缺血半暗带的再灌注及脑血流的改善,降低受损神经功能的残损程度,可提高康复治疗疗效,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优化运动技能训练是一套科学有效的,对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及平衡能力恢复有积极作用的康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4 参考文献
[1]燕铁斌,南登昆审校.脑血管意外后运动障碍定量评定上.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1993,3:50.
[2]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3-381.
[3]王宁华.黄真译神经康复:优化运动技能: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8
[4]缪鸿石,朱镛连,主编,脑卒中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