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探讨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24期   作者:彭继友
[导读] 探究中医内科治疗对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彭继友
        武侯区小彭诊所   四川成都  610043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内科治疗对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抽调我诊所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均分A/B两组并行不同治疗措施。A组实施中医治疗,B组性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施治疗措施后,A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发现,不论是中医还是西药均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从实际的应用成效来看,中医疗法比西医治疗更有应用价值,故而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
引言: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呼吸内科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多发与≥40岁的中老年人,通常由于有害气体、颗粒、病毒以及细菌的感染与入侵所致,临床上常表现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症状。从本质上讲,慢性支气管炎实际即为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或每年发病持续2个月,连续3年或3年以上[1]。另一方面,在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与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充分了解疾病本质,正确区分慢性支气管炎与其他类似疾病的差异之处,例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诊所呼吸内科在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共计收治9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抽调其中的90例作为本次调研的主体对象。另外,将90例患者均分两组,以此确保研究结果的精准程度。研究准备阶段,将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简要分析:45例A组性别25例,女性20例;年龄43-65岁,平均年龄(54.12±0.78)岁;病程1.5-3年,平均年龄(2.01±0.32)年。45例B组性别27例,女性18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6.43±0.25)岁;病程2.5-5年,平均年龄(4.01±0.2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较小,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我诊所将给予A/B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措施,A组实施中医治疗,B组实施西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具体方法步骤如下所示:
        ①西医治疗:B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针对部分特殊患者在必要的情况下需予以抗生素等其他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以此切实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2]。
        ②中医治疗:A组患者均采用中医治疗措施,医生必须结合患者的病情发展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以及治疗方法,随即对症下药,提高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通常情况下,医生均采用辨证分型法来区分同病患者之间的差异,以此提升治疗措施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例如,针对外感风寒的患者,医生应加入更多的阳性药物,如麻黄10g、杏仁15g、甘草15g;针对外感风热的患者,医生应加入部分阴性药物,以此起到清热解表等积极效用,如薄荷10g、菊花12g、杏仁6g、桑叶12g、黄芩12g等;针对脾虚的患者,医生应加入白术15g、党参10g、陈皮10g、半夏15g、山药25g等等,清水煎服,1剂/d。医生务必确保给药方案的合理性,达到对症用药的标准,随后观察各组三个月时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3]。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我诊所将以A/B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为了进一步保障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显效的评级标准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的评级标准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的评级标准为患者的临床毫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1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信息,并以X2作为计量资料的校验单位,组间比较差异为(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结合表1所示,45例A组患者中包括33例显效患者,10例有效患者以及2例无效患者,经计算得知,A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5例B组患者中包括20例显效患者,20例有效患者以及5例无效患者,经计算得知,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通过以上两组数据对比发现,实施相应治疗措施之后,A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B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状况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多发于中老年阶段,病程缓慢,大部分均为隐潜起病,初期在寒冷季节发病。出现咳嗽及咳痰等症状,尤其是晨间的症状更为显著,痰液基本呈现白色粘液泡沫状,粘稠不易咳出,感染或风寒发生后症状加剧,且痰液量增加,粘稠度增大或是呈现黄色脓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所咳出的痰液中偶带血丝,随着病情的发展极有可能发展成为终身顽疾,秋冬季节病情加重。慢性支气管炎早期并无任何特殊体征,多数患者肺底部可闻湿性或干性啰音,部分咳嗽或咳痰后消失,长期发作者可致肺气肿[4]。
        众所周知,中医是国粹之一,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传承,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体现,充分表现出古人的智慧。当前呼吸内科临床在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过程中,多采用中医辨证诊断的额方法,慢性支气管炎可结合其临床表现分为实证与虚证两种。慢性支气管炎属于顽疾,久病必虚,故而慢性支气管炎的本质多数虚寒,多反映在肺部、脾脏以及肾脏三个器官组织,且多现于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缓解期。假设上呼吸道发生反复性感染,较易导致患者的病情持续性加重,造成患者出现实、热、痰、湿的证候,从而形成邪实正虚的复杂局面,不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的开展与落实,邪实正虚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期以及慢性迁延期[5]。
        中医辩证理论中的实证和虚证恰好对应了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首先来解释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实证。第一个诊断依据即为外寒内饮,该症状多呈现咳嗽气急,严重时出现喘逆,咳出痰液呈白色粘稠状,无汗恶寒。第二个诊断依据就是痰湿内聚,多呈现为咳嗽声浊,痰白而粘,胸脘满闷,纳差腹胀,大便溏薄,舌胖淡,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儒滑。第三个诊断依据即为燥热伤肺,临床上多表现为咳声短促,甚则气逆而喘,痰少不易咳出,口咽干燥,甚则胸痛,或有形寒身热等表证[6]。
参考文献:
[1]舒欣,周建军. 中药穴位贴敷理论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2021,34(01):117-119.
[2]刘剑,牛逸群,王辛秋,李颖,张洪春. 清金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3(01):72-80.
[3]郭许飞. 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效果[J]. 慢性病学杂志,2021,22(02):251-252+255.
[4]倪清华,李春晖,杨具洁,李强,孙继佳,都广礼,董志颖.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麻黄-桂枝药对治疗支气管炎的关键成分及协同作用机制[J]. 中成药,2021,43(01):246-254.
[5]于龙,王叶. 止嗽散加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02):29-32.
[6]项银娟. 血府逐瘀汤联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J]. 当代医学,2021,27(03):156-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