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存式自体输血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24期   作者:王凤梅
[导读]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应用预存式自体输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王凤梅
        鄂尔多斯市第二人民医院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200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应用预存式自体输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自我院于2019.10-2020.10期间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选择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采用异体输血的异体组(n=32)及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的自体组(n=32),将两组患者免疫功能进行对比。结果 术前两组辅助性T细胞(Th)、抑制性T细胞(Ts)及自然杀伤细胞(NK)基本一致,P>0.05;术后5天自体组均高于异体组,P<0.05。结论 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过程中采取预存式自体输血可有效改善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免疫功能;异体输血;原发性肝癌;预存式自体输血
        肝癌是目前临床常见恶性癌症疾病之一,临床治疗肝癌主要为手术治疗,但由于肝脏涉及众多供血系统,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常出现大出血,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肝癌手术中常需要输血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较为常见的输血方式为异体输血,但异体输血存在机体排异反应,易导致并发症发生,且存在血源紧张导致手术无法按计划进行。预存式自体输血是目前逐渐应用的一种输血方式,具有不良反应较少、不会传染疾病等优势[2]。本文现针对我院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展开研究,目的为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2019.10-2020.10期间收治的6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均分为异体组及自体组。异体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8:14,年龄在43~59岁之间,均值为(51.3±2.4)岁。自体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6:16,年龄在44~60岁之间,均值为(51.6±2.2)岁。所有患者基本资料一致,且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按常规完成术前相关实验室检查并完善血常规、血型及不规则抗体等检查,护理人员按照手术要求进行备血。
        异体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输入200~400ml异体供血。
        自体组患者在手术前对体重指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及血小板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采集200~400ml全血,并将血液储存至4℃冰箱备用,在手术过程中输注。
1.3 观察指标
        分别与术前及术后5天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4ml进行细胞免疫及体验免疫检测,主要包括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Th)、抑制性T细胞(suppressor T cell,Ts)、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前异体组Th、Ts、NK分别为(40.36±3.64)%、(20.45±2.22)%、(14.26±1.33)%,自体组分别为(40.28±3.52)%、(20.53±2.34)%、(14.37±1.36)%;术后5天异体组Th、Ts、NK分别为(20.77±2.42)%、(24.68±2.66)%、(5.34±1.23)%,自体组分别为(40.28±3.75)%、(20.64±2.43)%、(12.65±1.64)%;t=(0.089,0.140,0.327;24.729,6.308,20.172),P=(0.929,0.889,0.745;0.001,0.001,0.001)。术前两组免疫功能基本一致,P>0.05;术后5天自体组Th、Ts、NK均高于异体组,P<0.05。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发生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全球发病率较高,其发病因素主要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化学致癌物及饮用水污染等因素有关,由于原发性肝癌无法通过放化疗取得有效治疗效果,临床常选择手术治疗[3]。
        但肝脏周围血运丰富,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通常会出现大出血情况,因此需在术中为患者进行输血以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手术正常进行。目前常见的输血方式仍是异体输血,但由于异体输血存在血源紧张等问题导致手术无法顺利开展,且异体输血也是传染疾病的重要途径,在早期医疗技术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常出现因输血导致血液疾病传播的不良事件,因此需选择较为合适的输血方式[4]。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果,术前两组Th、Ts及NK基本一致,P>0.05;术后5天自体组均高于异体组,P<0.05。预存式自体输血是随着医疗科技发展逐渐被应用的一种在术前预先采集患者血液并进行有效储存,需要时回输给自身的输血方式,由于是自体输血,在手术前采集适当血液备用,在手术中进行输注即可,较好地解决了异体输血面临的血源紧张问题,且自体输血不存在通过血液传播途径感染传染疾病的风险,安全性较高。有学者在进行研究时发现[5],术后患者围手术期内机体免疫功能与术后康复密切相关,而采用异体输血易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分析本文研究结果可发现,自体组患者在术后5天机体内免疫功能均恢复至术前相近水平,而异体组患者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说明预存式自体输液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过程中采取预存式自体输血可有效改善围手术期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龚由伟,薛颖泓,唐涌连, 等.预存式自体输血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20,37(9):1648-1652.
[2]李建武,李灼非,戴芳.预存式自体输血联合同种异体自然杀伤细胞输注对胃癌手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8,13(2):201-204,209.
[3]高瑞,唐敏.多次储存式自体血回输对围术期肝癌患者IgG、IgA和IgM水平的影响[J].肝脏,2019,24(3):291-293.
[4]胡西娟.异体输血对肝癌患者血浆IL-6、IL-10的水平的影响及预后情况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20):2508-2510,2514.
[5]张玉萍,李婵桂,邹莹.黄芪四君子汤联合成分输血对肝癌介入术后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新中医,2020,52(9):46-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