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培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河南省 450000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应用经桡动脉进行介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接受介入治疗的94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平行组和介入组,每组47例。平行组患者接受经股动脉介入手术,介入组患者接受经桡动脉介入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置管成功率、PCI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介入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置管成功率、PCI成功率、并发症情况分别为(5.9±1.8)min、(12.8±0.7)h、(6.3±0.6)d、97.9%、95.7%、4.3%,平行组置管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置管成功率、PCI成功率、并发症情况分别为(5.7±1.9)min、(18.4±1.4)h、(9.6±0.8)d、100.0%、97.9%、25.5%,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PCI成功率、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给予经桡动脉进行介入手术,相较于股动脉路径能够缩短卧床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手术;冠心病;临床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脏病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其中,冠心病的发作致死率最高,这已经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介入途径治疗。随着介入材料的不断研发,导管及支架的体积越来越小,导管腔越来越大。心脏缺血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临床发现人体血管腔内狭窄及斑块形成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引发,病情严重时有血管破裂的风险,或者血管内完全堵塞形成血栓,阻断心肌的血液循环与供应,临床表现中,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情况较为典型。在我国,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增长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步增高,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病之一。本研究选取该院接受介入治疗的9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经桡动脉进行介入手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选取该院接受介入治疗的94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平行组和介入组,每组47例。平行组男26例,女21例;年 龄 47~73 岁,平均(61.2±3.8)岁。介入组男 27 例,女 20例;年龄 48~73 岁,平均(61.5±3.6)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2、方法。术前准备:术前对患者的动脉波动情况进行检查,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051),每天1次,每次100 mg。手术前3 d给予患者氯吡格雷每天1次,每次75 mg。平行组患者接受经股动脉介入手术: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将术侧肢体外展15°~30°,将小枕垫在腕关节下方,掌心向上。穿刺点选择在腹股沟韧带下方1~2 cm出最强股动脉脉搏处,以技术穿刺,将6F至7F动脉鞘置入,注入2 000 U肝素。介入组患者接受经桡动脉介入手术: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将术侧肢体外展15°~30°,将小枕垫在腕关节下方,掌心向上。穿刺点选择在桡骨茎突 1~1.5 cm 处,局麻,使用 2% 利多卡因,以技术穿刺,将 6F 动脉鞘置入,注 入2 000 U肝素。
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置管成功率、PCI成功率、并发症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大出血、迷走反射、假性动脉瘤、穿刺点血肿。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1、两组患者置管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介入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平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PCI 成功率对比 介入组置管成功46例(97.9%)、PCI成功45例(95.7%),平行组置管成功47例(100.0%)、PCI成功46例(97.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1.010 8、0.344 3,P=0.314 7、0.557 3>0.05)。
3、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介入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平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 论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多发病,主要引发原因为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病情进展造成血管出现狭窄以及硬化等现象,对血液输送能力产生阻碍,导致患者心肌发生缺氧缺血等现象,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部压榨性疼痛,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 巨大威胁[1] 。介入法治疗效果理想,在临床上应用较广,通过应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手术能够缩小患者手术切口,从而可使手术风险得到抑制,具有更高的临床治疗安全性。常规介入手术治疗方式以股动脉作为临床入路,由于冠状 动脉与穿刺部位相距较远,发生动脉痉挛的几率较高,会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以桡动脉作为穿刺入路,可使介入距离缩短,从而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此外,由于股动脉位置特殊,术后需要制动,对患者的行走以及活动等会产生影响,而且股动脉周围有丰富的组织、血管以及神经等,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规避,容易加大手术难度和患者的术后疼痛感,不利于患者顺利康复。桡动脉周围神经更为简单,手术难度相对较低,能够使手术成功率获得提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机体素质,提升患者的生存品质和生活质量[2]。
近年来,随着微创介入治疗方法的应用,其中就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与传统及药物治疗相比,采用介入的微创方式可减少患者机体的损伤,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者严重病情,且具有风险小、效果好的临床意义。临床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方法治疗时,一般采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入路方式。TFI 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常用方法,穿刺简单方便,技术易握,方便快捷。但此手术方法产生的局部并发症较多,术后容易出现肿胀出血或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相比 TFI,TRI 具有明显的优越性,TRI 方法术后止血方便,因为桡动脉位置较为表浅,降低穿刺部位局部血肿和出血的发生率,且能够达到和股动脉穿刺一样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3]。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穿刺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均未见明显差异,因为两种手术方法均为微创式手术方法,都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动脉管腔直径较大,穿刺容易,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PCI成功率、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介入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均优于平行组,说明,经桡动脉介入能够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避免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出院。[2]研究中,桡动脉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置管成功率、PCI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1.6)min、(12.62±0.82)h、(6.21± 0.58)d、97.8%、97.0%、3.7%,股动脉组置管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置管成功率、PCI 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1.7)min、(18.52±1.26)h、(9.56±0.78)d、100.0%、98.4%、25.0%,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具有可靠性。
综上所述,针对冠心病患者给予经桡动脉进行介入手术,相较于股动脉路径能够缩短患者的卧床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且不影响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及PCI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夏小燕. 谈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观 察[J].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8,22(5):73.
[2] 张慧,蒋文彬,崔美平.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 PCI 治疗高龄 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5 (10):12.
[3] 吴开霞,李勇,葛恒松. 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介入治疗 的效果比较[J]. 中国医药指南,2018,10(32):57.
[4] 宋微香, 孙爱莲, 马美玲 .心理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情绪障碍及 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12(4):45-7.
[5] 金恩泽, 李玉子, 张丽君,.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安 全性及有效性[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9;33(8):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