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预防重症医学科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24期   作者:董文文
[导读]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预防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董文文
        博兴县人民医院 山东滨州2566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预防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ICU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总体健康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精神健康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总体健康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精神健康评分分别为(73.95±11.85)分.(73.65±12.70)分、(66.35±11.70)分、(70.30±12.65)分、(80.65±11.35)分、(81.75±13.75)分、(90.35±12.95)分、(78.70±13.5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3.40±10.65)分、(66.35±10.50)分、(58.65±10.75)分、(64.40±10.70)分、(71.55±11.65)分、(75.35±11.05)分、(77.80±12.65)分.(66.95±12.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04、2.545、2.784、2.046、3.214、2.084、3.982、3.676,均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0%(1/50),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4.891,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6.061,P<0.05)。结论在预防ICU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关键词:综合护理预防;重症医学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分析
引言
        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危重,需要长时间治疗,部分患者因颅内压高需要使用甘露醇等降颅压治疗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更易引起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严重时可发生急性肺栓塞,明显增加了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目前临床上对于如何有效规范地预防DVT形成尚无统一标准,特别是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往往因担心其不良事件的发生而导致各项干预措施滞后而影响患者预后。本次研究综合护理预防重症医学科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本院ICU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纳人和排除标准:参与本研究对象均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评分3~8分;ICU住院时间>48h;经下肢静脉彩超结果显示无发生血栓;均已排除存在浅静脉血栓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50.35+3.50)岁;病程(26.50土13.50)d;疾病类型:颅脑外伤32例,脑出血18例。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50.20士3.65)岁;病程(26.35土13.65)d;疾病类型:颅脑外伤30例,脑出血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相关要求,患者近亲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采用早期运动护理。首先成立运动护理小组,由专业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早期运动护理计划:1)被动活动,使用枕头垫高患肢的脚30°,抬高患肢双下肢,促进双下肢血液回流;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足踝部位的活动,如被动伸屈、旋转,15次/min,3min/次,早晚1次;护理人员对患者腓肠肌、股二头肌进行按摩,15min/次,早晚1次;并指导患者做双侧膝关节运动,时间、频率同上。同时应帮助患者翻身,2h/次。2)主动活动,对于意识清醒患者鼓励患者主动运动,首先进行深呼吸15次,再行腓肠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训练,保持肌肉收缩5s,后放松5s,重复。(2)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知识接受能力,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骨折影响因素、预防措施、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骨折治疗的认识;做好心理疏导,消除负面情绪,使其积极面对治疗与康复训练。(3)物理预防:评估患者下肢静脉血流情况,处于高凝状态的高危患者,医生根据病情采取物理防护措施;护士要悬挂高危标志,为患者选择适应的弹力袜或间歇充气升压装置,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加强营养干预:针对患者骨质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饮食计划,以低脂、高蛋白、高纤维食物为主,忌食高胆固醇及刺激性食物,鼓励多进食高钙食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前,两组总体健康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精神健康评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两组总体健康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精神健康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总体健康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0%(1/50),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4.891,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


3讨论
        早期运动干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运动干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延长凝血时间,对于防止DVT的发生极为有利。综合护理术前通过评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做好术前影像学检查,可根据评估结果与检查结果,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弥补常规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确保护理服务更细致、更个体化、更全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下肢患者凝血功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皮振艳.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及对NIHSS评分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6):117-119.
[2]余晓盼.预防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双足与保健,2019,28(20):135-136.
[3]马艳萍.护理干预在预防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观察[J].心理月刊,2019,14(15):121.
[4]张宁.集束化护理对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9,20(05):69-70+102.
[5]梁丽喜.预防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7):282-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