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蓓 刘春旭
庐江县中医院 安徽合肥 231500
摘要:科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升,饮食习惯也在发生改变,这样无形中也增加了胃肠负担,消化道疾病系统疾病发病率也不断增多。当产生消化道系统疾病时也会导致心身疾病,采用中医治疗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心身疾病给消化道系统疾病患者带来的影响,同时可以形成生物、心理及社会医学模式的治疗方式,有效避免消化系统疾病给患者心身带来的影响,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关键词:中医治疗;消化系统;心身疾病
1心身疾病的危害
以往专家指出,首次就诊于综合性医院的患者中约有1/3患者所患的消化系统疾病与其自身心理因素存在联系。面对这一情况,非精神科医生往往认为是精神科疾病。殊不知,心身疾病是导致患者躯体障碍的重要原因,可引发皮肤疾病(神经性皮炎、瘙痒症、斑秃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等)、免疫机制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背疼等),以及胃肠系统疾病(便秘、肠炎、胃炎、消化性溃疡病等)、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等)、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偏头痛、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生殖器系统疾病(月经失调、阳痿等)及其他疾病(睡眠障碍、癌症、肥胖),从而影响患者的社会角色,甚至导致患者产生心理反应(自我意识转变、情绪反应等),即原发性心理障碍、继发性社会后果,前者表示机能障碍所致心理后果,后者表示患者患病后社会关系改变所致不良后果。通过上述介绍,可以了解到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对人体危害性较大,所以如何治疗心身疾病显得尤为重要。
2中医治疗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研究
2.1心理治疗
2.1.1情志疗法
情志疗法即指临床医师或心理学家运用中医情志学说或心理行为学说的理论和方法治疗患者消化系统疾病和心身疾病,以促使其心身状况向健康方向发展的治疗方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怒可胜思、思可胜恐、恐可胜喜、喜可胜忧、悲可胜怒,此即为五行相胜理论之基础。而相关临床实践则早在先秦巨著《吕氏春秋》中就有论述:宋国名医文挚怒激齐闵王而治愈其疮病。金元时期医家张子和继承并完善了五情相胜理论,并灵活地应用于临床中,在其代表作《儒门事亲》中详细记载了5例相关病案。情志疗法因其简便易行且安全有效,在民间亦多有应用。《儒林外史》中记载范进中举发癫后,邻居百姓请来为其治病的却不是医生,而是他最害怕的屠夫岳父。在心身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尚有以下2种行之有效的情志疗法:一是移情法,吴师机指出:“看花解闷,听曲消愁,胜于服药”,当患者罹患心身疾病等慢性病后,患者往往情绪易于波动或长期处于某一病态情绪当中,医生或其家属可以通过培养患者如舞蹈、手工、运动等各种兴趣爱好,尽可能地分散转移患者注意力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二是顺意法,虞抟指出:“须情志如意,则可愈”,当心身疾病患者情志不遂时,则易诱发如纳差、饱胀、饥不欲食、脘腹及两胁隐痛、夜不能寐等症状,在治疗上中医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满足、顺从患者的合理意愿后,可以使患者气机得畅,血运得调,从而恢复至常人气血平和之态。
2.1.2祝由疗法
祝由疗法起源较早,概念广泛,历代医家对其评价也是褒贬不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心身的疾病凸显,部分医家对祝由之术进行了新的解读。古老的祝由疗法常借用符咒、祭祀、歌舞等形式以求治疗疾病,并常能达到匪夷所思的疗效,在《尚书》《论语》《史记》等书中均有相关记载。温病大家吴鞠通甚至在其著作中指出:“祝,告也;由,病之所以出也……吾谓凡治内伤者,必先祝由,而后可以奏效如神,余一生得力于此”,可谓是对祝由最高的推崇了。王正凯分析古代祝由常用之法后指出:“祝由的主要手段为语言和行为,并有“祝说病由”(即分析疾病的病因与发病)与“暗示疗法”2个重点,与现代心理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可以说祝由是我国最早的心理疗法”。《灵枢·师传》指出:“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与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可见,积极的、适当的祝由疗法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从当前心理医学角度来看,在祝由疗法中真正发挥作用的不是符灰、祝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诸天神灵,而是在种种语言、行为、仪式后,患者心理得以改善、注意力成功转移、病愈信心成倍增加,人体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当中,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越来越多的中医临床工作者认识到,祝由疗法之前所应用的各种手段或许已经过时,但其治疗原理实际上却是中医学不可多得的瑰宝之一。随着中医治疗方式的不断发展,祝由疗法也在不断创新,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2.2中药疗法
中医在治疗消化系统心身疾病时通常会通过脏腑调和、安神定志、化痰消郁、气机调畅及补益精血等方式。腹痛症患者若由肝气犯胃证、肝郁气滞证所导致可以采用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柴胡舒肝散,并根据病情适当增减;若因淤血停胃证所导致的腹痛患者可以采用化瘀通络、理气止痛的失笑散合丹参饮,并根据病情适当增减;因肝胃不和所导致的胃痛可以采用疏肝解郁、和胃消痞的越鞠丸合枳术丸,并根据病情适当增减;因脾胃虚弱所导致胃痛的患者可以采用补气健脾、升清降浊的补中益气汤,并根据病情适当增减;因血瘀内停所导致的胃病患者可以采用活血化瘀、和络止痛的少腹逐瘀汤,并根据病情适当增减;因肝气乘脾所导致的腹泻患者可以使用抑肝扶脾汤止泻,并根据病情适当增减;因气虚所导致的便秘患者可以采用益气润肠黄芪汤,并根据病情适当增减;在对不同消化系统心身疾病了解后采用针对性更强的中医治疗方式,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可以治疗因情志不调所导致的消化系统疾病。
2.3其他疗法
在采用中医方式治疗消化系统心身疾病时还会采用按摩、针刺等方式,针刺方式可以对腹泻、脾虚及肝郁等所导致的消化系统心身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对肝气进行调理,更符合消化系统心身疾病中医治疗方式。从医学发展情况来看,若采用单一方式进行治疗就无法得到预期效果,将不同治疗方法结合后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多将不同方法进行结合,体现出各治疗方法的优势,可以更好的治疗消化系统心身疾病,提升治疗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心身疾病患者,可以让消化系统心身疾病患者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提升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左金鹭.从中医学角度把握疾病进展及治疗[A].人文与科技[C].第二辑.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2019:207-213.
[2]张立军.用中医疗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效果研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1):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