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治疗效果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24期   作者:张忆
[导读] 分析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治疗效果的影响。
        张忆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河南省       450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该院收集100 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52 例和对照组 48 例。 研究组采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参与救治,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护理流程参与救治,在此基础上比较两组患者自入院到得出初步诊断时间、得出初步诊断到转入专科救治时间、 致残率、致死率、投诉率、满意率。 结果:研究组从接诊到得出初诊、初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致残率、投诉率均小于对照组, P 均<0. 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均<0. 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致死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 0. 05,表明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诊护理快速通道的建立可有效提高急性脑卒中急救时效性、改善急性脑卒中的预后 及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诊护理;快速通道;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治疗效果
        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脑科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极大地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患者家庭的幸福程度。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急性脑卒中可分为急性缺血性和急性出血性脑卒中,起 病后引起脑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在中国脑卒中已经是成年人的重要致残原因。尽量提高急救的时效性,成为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可忽 视的一环。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急诊护理快速通道与急诊常规护理流程的对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为临床护理质量 的提升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该院收集了 100 例急性脑 卒中患者。 所有患者按随机数标准法分为研究组 52 例和对 照组48 例。 其中研究组:男 27 例,女 25 例,年龄 50 -81 岁,平均(58. 37±6. 77)岁;对照组:男 24 例,女 24 例,年龄 51- 83 岁,平均(59. 32±6. 89)岁。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脑卒 中的诊断各项标准[2] 。 排除标准:①颅脑外伤及排除伴有 其他组织脏器损害严重影响脑卒中救治流程的患者;②已经 发生不可逆行性的脑死亡者;③患者、家属、其他因素干扰影 响救治流程顺利进行者。 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诊断 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受试者或 其监护人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并将相关材料报送伦理委 员会,研究方案获批通过。
        2、方法。所有患者均由急诊科首诊,其中对照组按急诊科常规救治流程进行抢救,其主要内容包括接诊、缴费挂号、医师初步 评估病情、急救实施、检验检查、初步诊断、分诊转入专科治疗[1]。研究组自急诊科接到患者求救信息开始,立即启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主要内容包括:与对照组相同的知识技能水平的医务人员到位;与院前急救人员就患者病情变化实时与院内急诊科保持沟通,院内急诊做好接诊前相关准备, 如平板车、呼吸机、心电图机、急救药瓶等,保证相关设施完备[3] ;分配任务到人,非直接救治工作由专人负责,如家属接待、现场环境清理,保证急救全程过程流畅无误;与相关科室保持沟通,保证随时可转入专科救治;患者入院时按预先准备流程进行,首先检测其生命体征判断意识、描记心电图等,在 5min 内完成;医生下达相关医嘱的同时,护理人员完成静脉通路建立、吸痰、吸氧等操作,及时将采血送检,并与提前联系好的影像科执行 CT 或 MRI 检查,相关辅助科室优 先快速给出结果报告;对于须急诊手术或介入治疗患者,做 好手术前护理准备工作,如留置胃管、导尿管、备皮等准备, 与前来接诊的专科医生一起将患者送入专科治疗室,与治疗 室医生、护士完成交接,全程参与转运过程并做好记录。
         3、观察指标。整理出两组患者自入院到得出初步诊断时间、得出初步 诊断到转入专科救治时间、致残率、致死率、投诉率、满意率。
         4、统计学分析。数据统一采用 SPSS20. 0 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 P<0. 05 表示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1、两组患者院内急诊室接诊各阶段时间的比较。研究组自入院到初诊、初诊到转入专科救治时间均明显 短于对照组,P ﹤ 0. 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2、两组患者出院时致残及致死情况的比较。研究组患者出院时致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表 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致死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 显,P>0. 05,表明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两组患者对于急诊救治过程的投诉率、满意率比较。研究组患者对于急诊救治过程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 组,P<0. 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对于急诊救 治过程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 论
        急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血管发生梗塞或者栓塞后引起了缺血或者缺氧症状,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预后较差等特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时间直接影响着患者的临床预后,因此,最大程度地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重要。急性脑卒中的急救时间窗应控制在6h之内,6h之内对患者进行救治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旦超过最佳的急救时间窗,患者的脑细胞功能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及时接受后期治疗,致残率、致死率仍较高。急性脑卒中疾病患者存在复杂的病情,较快发展的病程,如能够在发病6小时之内进行及时抢救,可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如超过6小时不能进行及时救治,可能发生不可逆转的机体损伤,不能获得显著作用[2]。但临床救治该疾病患者中需要多科室进行配合与协作,需要掌握抢救患者的最佳救治时机。以往急诊护理流程一般都涵盖如挂号、登记、观察评估等多个项目,需遵守次序实施操作,进而延误患者的救治时间,且因缺少相互联系的护理操作,容易盲目操作,导致影响临床抢救效果[3]。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实际上是在传统护理问题基础上结合单纯且传统独立的护理模式形成的科学护理流程,可精简护理流程和项目,及时考察护理项目,对护理流程进行强化,展现护理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在患者入院后每个人能够各司其职,避 免了早期急诊工作中忙乱的局面,其中由专职护理人员对家属接待、现场环境清理、联系相关科室协助,为院内救治工作 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启动急诊护理通道后,护理 人员在一些必要护理操作上可与医生的诊疗行为同时进行, 如生命体征检测、开放静脉通路、排痰、吸氧,并为可能手术或介入治疗患者做好备皮、留置导尿管等相关工作,可缩短 整个救治时间,在明确初步诊断后积极联系相关专科,保证 了整个转运救治过程无缝对接。 在出院回访时发现,启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救治的患者的致残率明显低于应用急诊常规护理流程者,进一步说明急 诊救治时间的缩短、救治精准性的提高能够有效延缓患者脑 损伤进一步加重,对其后期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启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救治的患者对于急诊救治过程 投诉率明显低于应用急诊常规护理流程组,满意度则明显高 于急诊常规护理流程组。 及时、流畅、有效的救治流程不仅 可以给患者的预后带来积极影响,也能给患者本身及家属带 来心理安慰,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环境下,减少医疗纠纷 的发生[6] 。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快速通道的建立可有效提高急性脑 卒中急救时效性、改善急性脑卒中的预后及提高患者满意 度,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金秋华.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09):90-91.
        [2] 孙茂军,陈琳迪,寇雪莲.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6(7):19
        [3] 赵万全,姜悦,刘菲.运用PDCA循环促进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的持续改进[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9,32(6):47
        [4] 丁琪,陈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8(11):15
        [5] 李伟,龚涛.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急性期治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5(3):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