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对干休所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及意义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24期   作者:张冰冰 辛洪宇
[导读] 将心理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在干休所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探究其护理干预效果。

        张冰冰  辛洪宇
        辽宁省军区大连第十一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大连港医院,辽宁 大连116023
        【摘要】目的:将心理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在干休所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探究其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985年--1987年入干休所至2020年12月的患者为范例,合计37例,应用等分法将患者分为2组,干预组19例,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组18例,实施基础护理干预,对比组间患者的护理价值。结果: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为94.73%;比较组患者满意度为72.22%,数据比较后前者高于后者,存在统计学对比价值(P<0.05)。护理前2组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无差异性,P>0.05,无意义;护理后干预组的心理情绪评分均低于对比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模式,可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发生,进而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干休所;老年慢性病;心理护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护理效果
        老年慢性病多发人群为年龄超过60岁的人,一旦患病便需要长期治疗才能够稳定病情,但是却不能彻底除根,长此以往患者便会发生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的情况,病情加重的话则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2]。为了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本文则选取1985年--1987年入干休所至2020年,旨在探析实施心理护理模式护的干预价值,阐述其详细护理内容。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985年--1987年入干休所,至2020年12月干休所的患者为范例,合计37例,患者均确诊为老年慢性病,一般资料均完整;将心、肺以及肾等功能不全的患者加以排除,将精神类疾病患者加以排除。应用等分法将患者分为2组,干预组19例,男女各10例、9例,其年龄下限为85岁,年龄上限为95岁,中间数(90.00±2.20)岁,疾病病程为2年--4.7年间,均数(2.30±1.48)年,疾病分类:糖尿病患者5例,高血压患者9例,肾病综合征患者4例,慢性肾炎患者1例。比较组18例,男女各7例、11例,其年龄下限为85.50岁,年龄上限为94岁,中间数(89.75±1.85)岁,疾病病程为1.6年--5.0年间,均数(2.45±11.50)年,疾病分类:糖尿病患者6例,高血压患者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2例,慢性肾炎患者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类型等均没有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比较组中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干预模式,即调整护理方案,对行动不便患者需护理人员给予更多的帮助,协助患者翻身、擦身护理,尤其需要重视口腔清洁护理。
        给予干预组中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内容为:(1)完善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往的健康教育多是由护理人员进行单一讲解,患者给予的回馈较少,使得宣教效果不佳,为此护理人员应该学会应用信息化技术,即通过短视频帮助进行慢性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知道患上慢性病的危害,明确实施治疗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与患者交流沟通,从而知晓患者的疾病了解情况,降低患者的不安感,且适时的对宣教方法进行调整。(2)有效沟通,患者进入干休所之后,护理人员应以热情、温和的态度面对患者,积极的接待患者,应用温柔与和顺语言实施关心,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患者心态,同时需耐心倾听患者对疾病治疗感受,对存在的疑问加以解答,以此得到患者的信任,从而帮助患者改变其认知行为和心理状态。(3)心理落差护理方法,因为入住干休所的患者大多数为领导阶层,当退休之后过于闲散,使得患者自身出现较大的心理落差,缺乏存在感,感觉自己被忽视,此时的心理情绪也较为敏感。因此实施护理工作的时候,则需尊重患者,对其提出的问题仔细解答,对患者的合理需求尽最大努力加以满足,使其体会到被重视、被关心,通过积极实施心理疏导,从而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此提高护理质量。(4)心理暗示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可以借助言语(如邀请疾病控制较好的患者进行讲解,帮助患者建立治疗自新型)、动作鼓励(如握手、拥抱等)患者,进而让患者能够得到积极暗示,以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进一步保障护理质量的提升。
1.3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护理数据实施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以“均数±标准差”为主,t实施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以%为主,χ2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 组间护理满意度的对比研究
        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为94.73%;比较组患者满意度为72.22%,数据比较后前者高于后者,存在统计学对比价值(P<0.05)。


3.讨论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群便高达2亿多以上,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慢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因为老年慢性病具有迁延不愈的特点,患者通常在患病后便会变得敏感、多疑,长时间治疗效果不显著,进而使得心理高度紧张,严重的则会会出现厌世情绪,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3]。因而在对慢性病治疗的同时需展开护理干预,一般情况下基础护理内容是从宏观角度对护理内容进行制定,然而护理工作无法覆盖所有患者的需求,使得护理工作存在细节“死角”,降低了护理质量。本文中心理护理模式的应用,其以患者的需求为主,更多的关注患者,给予患者相应的疾病知识宣教,以此降低患者的不安心理情绪;心理护理的落实则是通过强化与患者的沟通,明确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降低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亲切的关怀患者,给予患者微笑服务、给予患者更多的安慰,缓解其不适,同时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置身于温馨的家庭氛围中,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也能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4-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模式的应用,可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发生,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大大提升护理满意度,对提高预后效果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琳,  王兆霞. 军队干休所高龄老人心理保健探索与思考[J]. 饮食保健, 2019, 006(038):288-289.
[2]刘安平. 强化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分析[J]. 心理月刊, 2019, 014(006):37-37.
[3]魏淑霞, 郭英俊, 池小锋,等. 某地区军队干休所患慢性病离退休干部延续医疗护理服务需求调查[J]. 全科护理, 2018,16(35):96-98.
[4]杨慧君.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改善独居老人不良心理的效果评价[J]. 人人健康, 2018,477(16):128-128.
[5]申昕, 曲晓娟. 沟通技巧在干休所老干部护理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98):193-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