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用于小儿急诊手外伤缝合术的麻醉处理效果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24期   作者:黄星星 肖方生 肖建平 吴小妹 郭观华
[导读] 探究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用于小儿急诊手外伤缝合术的麻醉处理效果。

        黄星星 肖方生 肖建平 吴小妹 郭观华
        赣州东方手足外科医院   江西省赣州市341000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用于小儿急诊手外伤缝合术的麻醉处理效果。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急诊手外伤缝合术的患儿1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组所选患儿均进行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下进行手术。根据术中使用罗哌卡因剂量的不同,将本组患儿分为两组,即研究组(70例,2 mg/kg)、对照组(140例,1 mg/kg)。对两组患儿的罗哌卡因剂量、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患儿苏醒时间等进行比较,并观察两组患儿手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罗哌卡因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麻醉起效时间、术后患儿苏醒时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1%、4.55%,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研究中1mg/kg剂量的罗哌卡因相比2mg/kg的罗哌卡因,应用于小儿急诊手外伤缝合术麻醉效果较差。丙泊酚麻醉用量多,术后恢复时间长,安全性差,可见在临床麻醉中,2mg/kg的罗哌卡因麻醉效果更优。
        【关键词】罗哌卡因;小儿急诊;手外伤缝合术;麻醉处理
        近年来,关于小儿手外伤的病例报道呈上升趋势,这种外伤(多发生在手指)多发生在每年的7、8月份,尤其在学龄前儿童及幼儿人群中好发,其发病率为93.2%。而实施小儿急症缝合术在小儿急症中是较为常见且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因患儿哭闹、怕疼痛等因素,临床多采用全身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术。已有研究证实,罗哌卡因在患儿臂丛神经阻滞中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但对其临床应用剂量的报道目前还较少,不同的剂量对小儿手外伤缝合术的麻醉效果等方面还不完全明确。本次研究重点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用于小儿急诊手外伤缝合术的临床麻醉处理效果,探讨合适剂量,为临床手术麻醉提供参考,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急诊手外伤缝合术的患儿140例,本文研究对象年龄1~6岁,其中男性80例,女性60例。本组所选患儿均进行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下进行手术。将本次的140例患儿根据罗哌卡因剂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70例。患儿排除标准:先天性疾病、过胖患儿、上肢陈旧性损伤、凝血功能障碍者、上呼吸道感染者。患儿纳入标准:患儿首次受伤;伤后48h内入院并经诊治处理;年龄2~8岁;ASA分级为I级或II级;患儿手术经其家属知情同意。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术前情况等基础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给予研究组与对照组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观察小儿急诊手外伤缝合术的麻醉处理效果,辅助静脉全身麻醉,并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各指标的记录。患儿入院后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术前禁食、禁水等6h,患儿进入手术室后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如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82)1~2.5mg/kg静脉麻醉诱导;待患儿意识基本消失后予丙泊酚5~10mg/kg.h静脉泵入维持,予低位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研究组(2 mg/kg)与对照组(1 mg/kg)的罗哌卡因在术中分别进行局部麻醉药注入,两组局部麻醉药物浓度均达0.2%(用1% 盐酸罗哌卡因(宜昌人福药业,国药准字 H20103636)与生理盐水稀释而成)。具体方法如下:取患儿去枕平卧位,头偏向对侧,患侧肩下垫置软垫,以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后缘前、中斜角肌与肩胛舌骨肌共同形成的三角间隙中,环状软骨边缘第 6 颈椎水平部位为穿刺点,消毒铺巾后黑色 0. 7 × 25TWLB 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垂直刺入,后略向下后方推进,穿过浅筋膜后有落空感,稍退针后连接麻醉药物注射器,回抽无血液及脑积液即可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待臂丛神经阻滞完成后面罩持续给氧气吸入(2 L/min),10 min后进行手术。如果患儿术中出现因为疼痛而引起的体动反应,此时应给予0.5%利多卡因进行局部伤口注射,调整丙泊酚泵入速度,以维持适当镇静深度。以患儿入睡、无体动反应、血氧饱和度>98%为准。术中观察并记录患儿有无体动反应、丙泊酚总用量、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患儿苏醒时间等。术后患儿完全清醒后,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恶心、呕吐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罗哌卡因剂量、丙泊酚用量、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患儿术后苏醒时间等;记录两组患儿术中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如血压、平均动脉压、血氧浓度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均采用SP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性处理,计数资料以%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O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均完成手术和麻醉。两组患儿术中罗哌卡因用量研究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O5);两组在手术时间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O5);研究组丙泊酚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O5);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少(P<0.O5);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O5)。具体见表1。两组术中麻醉效果研究组麻醉优良率为93.86%,对照组为94.30%,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1%、4.55%,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于小儿手外伤多采用全身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手外伤缝合术中能帮助术者看到清晰的手术视野,有效阻滞手部缝合术中疼痛刺激,并且对患儿的循环基本不构成影响,能有有效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在小儿外伤手术中,罗哌卡因作为一种酰胺类长效局部麻醉药被广泛应用,尤其在术后镇痛的应用中安全性较高,与其他麻醉药物相比,罗哌卡因所引起的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较轻。
        本次研究中的小儿急诊手外伤缝合手术,行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下,研究组2 mg/kg罗哌卡因较对照组1 mg/kg,临床麻醉处理更佳,患儿出现体动反应少,术后苏醒用时更短。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无差别。本次研究中观察指标有限,不同剂量罗哌卡因麻醉效果处理有待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何晶,李智,李文锋,等.不同比重罗哌卡因用于妇产科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35)73-74.
        [2]阿米娜·阿布力米提,阿衣夏木·克热木小儿手外伤临床治疗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3):63+70.
        [3]许可,王斌,刘钦毅,等.改良腱鞘麻醉在小儿手外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03):610-614.
        [4]黄星星,肖建平,郭观华,等.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手外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20(02):400-4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