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探讨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4期   作者:王鹏
[导读] 城市道路的设计与建设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的应用
        王鹏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74
        摘要:城市道路的设计与建设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增加城市的蓄水功能,为道路绿化景观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还能减        轻雨季时城市道路的积水问题,通过海绵型道路建设减轻雨水对城市交通秩序的不利影响。本文将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市政道路;设计要点

1 海绵城市理论概念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具备海绵功能,即吸收、储存、释放的功能。我国多数城市,尤其是南方城市,一到雨季或是台风季,城市就会产生内涝现象,广大网友时常吐槽的在城市生活光有车有房不算,还得有船才行。可想而知,城市内涝给人们出行上所造成的不便有多严重了。海绵城市是指通过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来降低自然现象对城市道路以及生态的不利影响。众所周知,海绵具有很强        的吸水功能,那么,雨季台风季城市道路如果具备此功能的话就能将雨水很好地储存起来,在些前提下,肆意横流的雨水就不至于淹没城市道路,影响城市的基本秩序。除此之外,海绵城市还具有很好的净化与渗透功能,这样一来,就相当于雨水资源得到了        充分的利用,同时,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与建设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还可以很好地为道路周边的景观绿化提供生存水分,促进其生长,绿色景观通过光合作用,源源不断的释放氧气,缓解城市的空气污染程度。通过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再利用功能在生态上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技术上降低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增强城市的生态系统修复功能,更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技术流程
        海绵城市其中的一个建设途径是低影响开发。低影响开发展现的是在场地内通过采用绿色生态工程的方法管理雨水。道路性质用地雨水水质较差,并且具有一定的绿化空间,因此应重点对雨水的水质和水量进行控制与管理,从而达到改善水环境、节约水资源、消减径流污染的目的;同时,道路是城市重要的景观界面,应通过雨水措施的布置使之成为展示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窗口。
道路雨水控制应考虑从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采取系统控制措施。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上的雨水将根据排水方向,汇入道路绿化带的生态沟渠,在植被浅沟以及雨水花园中进行传输、滞蓄、净化和下渗,超标准雨水径流将通过溢流口排入雨水管。降在人行道的雨水首先通过渗透铺装入渗地下,超标准雨水同样进入绿化带和雨水管道。在雨水口可设置截污挂篮、旋流沉沙等设施截留污染物。道路用地内本身无法消纳的雨水,可以排入周边公园、广场内的植被浅沟、低势绿地,利用周边雨水控制利用设施进行径流和污染物削减。
3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
3.1 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
在现代海绵城市道路建设中,路面材料的选择应符合现代施工要求。使用沥青混凝土对道路进行改造时,应在路面设计排水口,当下大雨时,可以把雨水集中排放到道路两边,减少雨水径流,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真正解决所有的洪涝、蓄水等问题。在使用水泥混凝土材料时,要考虑到它只适合运用于轻荷载道路中。因此,在实际的建设中,需要不断革新技术,保证使用的材料都能达到相关的环保标准和强度标准,以此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


3.2 道路横坡及绿化带设计
道路横坡是指路幅和路侧带各组成的横向坡度,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设置双向倾斜设施,在道路两旁设置排水装置,这样可以让雨水排放到管网中。城市道路的绿化带设计一般都是凸起的,用于隔离道路、减少交通事故、美化城市等。绿化带可以很好地使用雨水资源,雨水可以渗透到地底下给植被提供水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多通过中央绿化带的方式来进行道路设计,因为这样可以让雨水排入绿化带,进而浇灌植被,提高雨水的利用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排水系统都安装了智能开关,通过开启智能开关的方式可以降低雨水管道管径。到了夏季雨水的高峰期,可以把多余的雨水通过篦子集中到排水系统中,用于绿化带的浇灌及城市道路的清洁。
3.3 截留技术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截留技术,顾名思义是将雨水截留汇集在指定的位置。截留技术是利用技术手段和特殊结构的材料降低雨水的径流形成速度,当雨水径流变小之后,一方面能有效减轻市政排水管道的压力,预防和降低城市洪涝灾害的可能。而且,通过将截留技术与城市景观设计相融合,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有效阻碍和分化路面雨水径流的形成。如绿色屋顶的设计概念,就是将海绵城市理论中的截留技术充分应用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之中,通过将城市道路旁的公交站顶,以及天桥桥顶等建筑,先采用特殊的材料进行防水处理,而后在建筑物之上种植适宜的绿色植物,如爬山虎等,形成绿色景观屋顶,不仅使得道路旁边的功能建筑更美观,而且有效利用截留技术将雨水形成径流的时间拉长,从而延缓雨水流到地面的时间,降低城市内涝的可能性。
3.4 排水系统
市政道路设计中的排水系统核心标准要求不但要能够在发生降水时,可以立即把产生的水资源优先排出,同时该系统也要承担较大的承载能力,尤其是在降雨量和降水量较大的城市区域,更需要通过排水系统的合理建设,使市政道路上所产生的积水可以被立即排出。此外排水系统的建设阶段,也要保持均匀性、平衡性和稳定性,此时才可使建立的道路排水系统本身更好地应用于针对各类资源的合理处理工作。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增加前段分散式雨水收集设施,减少地表径流以及雨水管网排水压力,实现对暴雨“削峰”的目标,针对立交低洼段、人行车行地通道区域,应适当提高雨水管网设计标准,配置排水泵,防止城市内涝情况的发生。
3.5 内涝防治及雨水利用
内涝防治和雨水的利用设计过程,主要采用储水系统,实现对这类水资源的削峰填谷作用,其中内涝的防治过程,由于在路面的设计中已经实现各类水资源的传递,那么需要在系统内建立配套设施,通过管道系统将城市道路空间内所聚集的雨水直接存储到储水设施内。如果雨水量过多,则必须要对雨水本身进行处理。另外如果道路靠近周边的自然水环境,如河流、湖泊等,则可以通过管道系统直接把这类水资源排放至周边的水环境内,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存储。经净化后的雨水可以就地用于绿地绿化和其他杂用水,涵养、补充地下水源。
3.6 道路人行道设计
人行道是道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收集雨水资源,可以在人行道的材料上选择透水性好的材料。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采购的材料进行试验,并根据透水性能进行施工,然后再使用碎石垫层的方式进行后续处理。在施工时,要在上面铺设隔离层,这样可以减少对路基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碎石沟尺寸,一般而言,主要根据路基施工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在铺路前为了保证路基的牢固,需要对底部的碎石进行处理,从而为以后的排水工作做好打算。另外,可以在绿化带中放置一些雨水收集装置,并根据地层渗水的情况来确定渗沟,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渗透效果。
4 结束语
海绵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经济效益,也间接带动了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使城市环境得到的改善,采取科学的手段将景观艺术与海绵道路建设技术进行完美结合,可以使城市的风景越来越靓丽,让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幸福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鹏飞,肖治微.关于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建材,2017,01:118-119.
[2]谈旭辉.“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7,11:119-120.
[3]高锐,马新宇.关于“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08:44-45+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