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住宅设计相关理论研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4期   作者:吴 双
[导读] 本文通过对老年住宅设计相关理论的研究与整理,为养老住宅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吴  双
        四川恒宇土木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73

        摘要:本文通过对老年住宅设计相关理论的研究与整理,为养老住宅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人体工效学   无障碍设计    通用设计  
ABSTRACT:In this paper, research and arrangement of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housing design for the elderly.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senior housing.
KEY WORDS:Ergonomics   Accessible Design   Universal Design
前 言
        在我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大背景,对养老住区设计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对后续相关设计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目前老年住宅设计的理论探索主要有人体工效学、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这三方面。人体工效学为空间尺寸设计提供基础数据,也是无障碍设计与通用设计的基础;无障碍设计的宗旨是通过提供特殊设施或采用设计手法使环境满足残疾人及老年人的使用需求;通用设计则是在无障碍设计的基础上对所有使用者一视同仁,通过提供具有多种选择性的环境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三者在老年住宅设计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人体工效学与老年住宅
        1.1人体工效学概述
        关于人体工效学的讨论首先应明确什么是人体工效学,同济大学杨公侠教授曾提出一个较系统的概念“人体工效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该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学科”16 。从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体工效学的关注点是人在环境中使用机器的效能及健康问题,转换到建筑中可理解为人利用空间环境的功效及健康问题,人体工效学中的人体尺度研究对建筑空间设计有直接影响。
        人体工效学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泰勒手工具设计与作业效率的关系研究,作为独立学科则最先应用于二战的军事科学研究中。我国人体工效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从英美留学回国的一批学者在北京、无锡的工厂中对工人的工作环境、职工选择、工作疲劳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开创了我国研究人体工效学的先河。人体工效学在我国得到大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1980年国家标准局成立了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984年国防科工委成立国家军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989年成立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并与1995年创办了学会会刊《人类工效学》,这一系列的事件促进了我国的人体工效学的大发展。但由于我国起步较晚及技术落后等原因,建筑工效学的发展依然缓慢,人体测量数据的空白直到1988年才被填补,而关于老年人的人体测量数据到目前依然是空白,对我们老年住宅的研究带来了许多的不便。
        1.2人体工效学与养老居住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老人的生理机能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滑,会表现出身高萎缩、肌肉力量下降、感觉器官功能减退等现象,据老年医学研究表明老人70岁时其身高较壮年相比降低2%~3%,如何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尺寸及其他生理功能衰退等特征进行老年住宅设计是人体工效学面临的又一课题。由于老人的身体状况个体差异大,人体尺寸测量有相当大的困难,因此我国没有官方的老年人人体尺寸数据,仅个别学者通过老年医学的资料对老人人体尺寸通过推测的方法做过研究。表1-1是胡仁禄根据《建筑设计资料集》中成人的人体模型尺度为基准按降低2.8%推算出的以江、浙、皖、闽为主的老年人体模型尺寸。老年人体模型尺寸除普遍表现为较壮年时期萎缩外,因其身体健康差异导致的自理、介助、介护的不同状态所表现出的人体模型尺寸也表现出特殊性,图1-1中表示了需要拐杖与轮椅的介助老人活动所需的基本尺寸。
        从人体功效的角度研究不同老人的人体尺度模型对确定空间尺寸有直接指导意义,如确定门洞、走道等空间的宽度应考虑老人自理或需要轮椅状态下的不尺寸需求;窗洞离地面的距离、橱柜及家具的布置、开关插座的安排则应根据老人站立或坐时的眼睛高度、手臂的长度及可及范围等尺寸确定。当然除人体尺度的讨论外,人体工效学也讨论因衰老造成的感觉系统衰退、运动机械系统老化等生理特征对环境的需求,如提高照度弥补视力减退、设计省力易操作的门把手、通道及楼梯设扶手等。
表 1-1  江浙皖闽为主的老年人体模型尺寸(单位:mm)


        2无障碍设计与老年住宅
        2.1无障碍设计概述
        关于无障碍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是这样描述的:“障碍是由于自身的伤残或失能,或者外界环境的制约,而失去或限制其发挥参与群体正常生活的作用,特别是参与社会生活而产生的功能障碍。”从障碍的定义中可知障碍来源于自身某方面的能力缺陷或环境的限制,而无障碍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设计手段消除外界环境的限制以鼓励自身有能力缺陷的群体参与到环境中来,由此可见无障碍设计的关注点是特殊人群。
        无障碍设计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瑞典、丹麦,当时这两国已建有专为残疾人使用的设施,无障碍设计的国际推广得益于美国1961年颁布的《无障碍标准》,它是国际上第一部无障碍法规,之后影响到英国、加拿大及日本等国家。我国的无障碍设计始于1989年《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设计规范》的颁布,2001年对其进行修订并更名为《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在我国,无障碍设计首先被要求在公共建筑中实施(图2-1、图2-2),之后逐渐过渡到住宅(图2-3),但由于我国研究起步较晚、投入力度不够,无障碍设计普及现状不容乐观,许多无障碍设施不仅未起到方便残疾人的使用的效果,反而成为环境障碍。








        
        2.2无障碍设计与养老居住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其肢体力量下降、动作变慢,视觉、听觉、嗅觉等能力下降,记忆力、判断力也随之下滑,在这种状况下,环境中的一个台阶、一个小的标识牌、一段凹凸不平的道路都将成为老年人行动的障碍。有的老年人因体质本身较差的原因,甚至出现严重的肢体损伤或视力、听力丧失而成为残疾人,因此老年住宅必须提供无障碍环境以弥补老人因生理衰老而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的能力。老年住宅无障碍环境设计可分别从肢体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等方面考虑,表2-1总结了老人因肢体、视觉、听觉能力下降或丧失而考虑的无障碍环境设计对策。其中,肢体老化或致残造成的行动障碍可通过提供宽敞、平坦、防滑的空间环境以及方便、省力等设施配置满足其使用需求;视觉残障造成的弱视、失明则可通过合理的采光、照明设计与提供多种信息传输手段等方式弥补老人因残疾丧失的能力;对于听觉障碍者则可通过良好的声环境设计以及提供视觉化信息提示等手段帮助老人自立生活。
表 2-1  老人生理残障及环境弥补策略

资料来源:作者归纳总结
        3通用设计与老年住宅
        3.1通用设计概述
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也被简称为UD,最先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老龄化不断加剧,残疾人数量逐年攀升,如何确保这一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的权益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Ronald L.Mace教授率先提出通用设计的概念。Ronald L.Mace指出:“通用设计是一种设计途径,它集合了能在最大程度上适合每一个人使用的产品及建筑元素”。 通过概念的描述我们可知通用设计是一种基于无歧视的民主理念,不再把人群分为正常、残疾、痴呆等各个特殊群体对待,提供的是一种普适性的产品,人人有均等机会共享环境。与无
障碍设计相比,通用设计的关注点是每个社
会人,而非特殊群体(图3-1)。1997年由
Ronald L.Mace北卡罗来纳州大学通用设计
中心提出了通用设计七原则:平等使用、方
便灵活、简单易行、资讯简明19、容差纳误20、
省力易用、适当面积与空间21,七原则的提出
构建了通用理论的完整框架并将通用设计理念
进一步具体化,以便给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近年来我国也开展了大量有关通用设计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如图3-2的自动感应推拉门,既满足残疾人、老年人使用,也方便活跃的成年人及儿童使用,人人可平等使用;图3-3中以坡道代替台阶的住宅单元入口及图3-4中的以斜面代替梯步的简化扶梯都体现了通用设计理念。








        
        3.2通用设计与老年住宅的相关性研究
        老人因退休、收入下滑等原因导致社会角色由主角变为配角,在这一过程中极易产生失落与被抛弃的感觉;另一方面,由于老人身体衰老导致各方面能力衰退,环境中一个小小的台阶都可能成为其行动的障碍,因此心理上易产生无用感,会担心被社会歧视。通用设计是一种充满关爱、摒弃歧视,让社会每个成员拥有平等使用产品及环境的机会,通过这种理念进行老年住宅的设计对消除老人的失落感及无用感无疑是一种最恰当不过的选择。老年住宅的通用设计应以通用设计七原则为指导,以老人生理、心理、行为特征为依据,从户外环境、室内空间、设施配置等角度全面考虑,营造平等共享的养老居住环境。
         结语
        本文主要讨论了老年人住宅设计相关理论,从老人生理、心理、老年社会学等相关性理论探索中,结合相应设计理论,对老年住区空间塑造有一定积极意义。关于老年住宅设计理论的探讨则可进一步深化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理解,为老年住区的设计提供直接的理论指导与策略参考。通过这三方面的理论探索,对老年人自身特性及其对养老居住的需求有了一定的认识,其理论成果可为老年住区的设计实践提供直接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徐磊青.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2:P6
[2]李鑫.面向残疾人使用的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12
[3]香港房屋协会.香港住宅通用设计指南[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9,P21
[4] [日]高桥仪平著.无障碍建筑设计手册—为老人和残疾人设计建筑[M].陶新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
[5]李可.基于通用设计的老龄化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以厦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为例[D].厦门:厦门大学,2007-07
[6]李鑫.面向残疾人使用的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