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发展理念下的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4期   作者:庄彤
[导读] 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河道水环境污染也随之加剧,
        庄彤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74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河道水环境污染也随之加剧,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今天,必须要对以往传统的治理理念及方式进行改变,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进行河道治理改造工作,以真真正正地实现对        水环境的保护。基于此,本文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现状以及生态发展理念下的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

1 城市河道水环境现状
1.1 城市水资源紧张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工业飞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最终造成城市水资源紧张的现状。大多数城市都是借助周边河道水资源来满足居民的饮水用水需求,然而河道水环境        生态较为脆弱,对于污染的净化和控制能力很差,河道水质逐渐下降,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在城市用水量只增不减和水污染逐渐加剧的双重压力之下,部分城市河道水环境已经无法为居民提供充分的日常用水,甚至水质也难以达到工业用水要求。
1.2 城市水环境质量恶化
        通过相关资料可以发现,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就目前的城市水体质量来看,仅有一成未受污染,三成以上城市的地下水面临着污染问题的威胁。与此同时,城市污水        排放量连年上涨,很多排入河道的污水都未满足排放标准。大量违规排放的污水对城市河道水体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随之而来的就是水污染问题和环境破坏问题,这些都已成为城市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必须采取有效的水环境治理措施,遏制水环境污染问题,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1.3 法律规范欠缺
        理想状态下,发现违规排放污水,导致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情况应该立刻对相关企业或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并由污染方承担污染治理责任。但是在实际的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中缺乏相关法律规范,对相关责任认定和处罚的规定并不完善。除此之外,有些城市没有认识到水环境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经济利益以及效绩,忽视了水环境治理工作,对违规排放污水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城市水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加剧了水环境治理的难度,严重时还会威胁居民健康。
2 生态发展理念下的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的措施
2.1 控源截污
控源截污是在污染物源头通过污水管道输送至就近污水处理厂,使其不直接进入河道,是河道治理的先决条件、优先措施。控源截污,一方面要对城市污水管网进行全面排查、完善,对有条件的地区进行彻底的雨污分流制改造,翻修损坏的管道,封堵、截留沿河污水排放口;另一方面要提高污水处理厂污水收纳能力,同时提供出水水质标准。对初期雨水可结合海绵城市对其进行控制和利用,降低雨水携带的污染物直接进入河道。
2.2 有效加强宣传保护力度
河道治理改造和水环境的保护,除了要有相关施工人员的努力之外,还要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所以,一定要对宣传工作有更高的重视,加强宣传工作,尤其是在河流流经区域,必须要确保相关区域内的居民能够认识到河道治理及保护的重要性。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需要通过丰富的途径来进行宣传,如专题讲座、宣传片等,潜移默化地培养居民环保意识,保证每一位居民都能够充分认识并掌握河道的保护方式,更加注重对河道的治理及保护,配合相关工作,为水环境的保护带来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2.3 “食藻虫”技术
大量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导致城市河道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藻类过量繁殖,侵占了其他生物的生活资源,影响了河道生态平衡,严重影响了河道水质。“食藻虫”技术指的是借助基因改造技术,对食藻虫进行驯化和改进,从而发挥其改善河道水环境的作用。食藻虫以藻类为食,能够抑制藻类繁殖,为其他水生植物生存提供便利,发挥水生植物的净化能力,缓解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同时,食藻虫也是河道生态系统的一环,能够提升河道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化程度,使其更加稳定。此外,由于食藻虫经过了驯化和改进,因此不会造成生物入侵问题。
2.4 流域河网综合治理
随着我国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的深入,单一河道或河段治理的效果不明显及管理机制的问题逐渐显现,治理思路逐步向流域河网的综合治理方向发展。流域河网水环境治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要兼顾流域河网内水位、流量和水环境要求,从水量和水质上保证流域水环境的安全性;(2)要有建立在单条河道或河段上的流域河网管理机构,并制定相应管理机制,统一协调流域河网综合治理;(3)要结合流域河网整体和单一河道或河段特点制定有针对性、长期有效的治理方案;(4)统筹各级财政治水资金,扩大社会资金投入。
2.5 科学管理和智慧化管理
河道水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只有制定长效的运行保障机制,树立科学的河道管理意识,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智慧化管理,才能保证河道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和水质达标。2.5.1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制定科学的河道管理模式是河道水环境治理的有效保障。首先,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当地河道特点和水环境治理进展情况,制定科学的河道治理方案及治理时间表,明确河道管理责任主体,严格落实河长制,树立科学的河道管理意识;其次,强化各地区相关部门的沟通配合,保证河道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健全河道管理监督体系和考核机制,保障河道水环境治理的长治久清整体效果。
2.5.2“互联网+”智慧化管理
对河道水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开发河道综合运行监控、防汛应急指挥多功能信息平台,为管理部门提供辅助决策分析。在河道综合管理应用上可依托物联网对河道设施进行控制,有效地对河道水质进行调控。智慧化河道管理将有效提高河道水环境各项治理设施的工作性能和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2.6 重视河道蜿蜒形态、构建多样化河流
自然情况下,由于受地球自转、流域地质、河流两侧流速等因素的影响,河道会呈现出蜿蜒曲折的状态。而蜿蜒的河流相比径直的河流具有更强的蓄水能力,能够使微生物更好地存活,相应的自净能力也更加优越。因此,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态,构建多样化的河流,以此达到提升河道蓄水能力,降低洪涝危险以及提升河道自净能力,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的双重效果。除此之外,保持河流自然形态能够降低成本,避免截弯取直耗费资源。
2.7 加强河道水环境协调管理力度
河道水环境治理不只是某一座城市的工作,一条河流往往会经过数个城市,流域较大,为此城市之间、部门之间必须加强协调管理力度,积极开展行政合作、跨区域合作。相关单位在开展河道水环境治理过程中不能只考虑单个城市的因素,要从多角度出发寻求最佳方案,整合相关城市资源对河道开展综合治理。在发现跨区域违规排放污染物等案件时,不同城市、单位之间应联合执法,对其进行严厉打击,并赋予相关部门更多的权限。同时,还应上行下效,加大执行力度,上下级通力合作、互相配合。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工业的不断发展,城市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水资源紧张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都十分严峻,为推动城市建设走上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开展城市水环境治理是生态建设的要求,也是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政策的执行和落实,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和系统实施的理念,积极推进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挥生态治理技术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韩朋.新城市理念下城市河道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的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0,1(Z2):62-66.
[2]盛筱祺,周春应.无锡市水环境生态治理策略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20,20(10):76-78.
[3]王星达,王羽晨.基于生态发展理念下的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29):96-97+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