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现状及前景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4期   作者:张平平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建筑业的建造技术水平也不断进化。

        张平平
        临邑县行政审批服务局(临邑县政务服务中心) 山东德州  2515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建筑业的建造技术水平也不断进化。建筑装配式作为近代建造方式变革中的代表之一,其建造方式所带来的简化施工流程、节能环保、高性价比等特点使其逐步成为建造行业的主流方式,在我国装配式建筑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本文在肯定装配式建筑优势的前提下,阐述了装配式建筑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瓶颈,提出了完善和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  现状 管理措施
        
        1、装配式建筑现状及问题
        装配式建筑是将预制加工建筑所需的构件和配件(例如预制柱、预制梁、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通过标准的连接形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1.1缺乏装配式技术标准体系
        完整的混凝土预制装配技术标准体系没有形成,从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验收环节都缺乏明确的标准,市场上没有适用于装配式施工的定额可供参考。标准体系的不成熟,导致我国的装配式建筑部品标准数量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完善装配式技术标准体系是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的当务之急。
        1.2 装配式施工技术不成熟
        目前,装配式施工技术未能被大部分的施工单位熟练掌握。虽然有的开发公司等单位认识到装配式建筑未来的广阔发展前景,但一些承包商如设计、施工单位都不具备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开发能力,限制了装配式技术的提高。
        1.3产业链不连续
        由于没有明确、完整的装配式建筑建设标准和规范,装配式建筑的勘察设计、生产准备、现场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都容易出现问题,导致产业链的连续性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因为缺少适用的清单定额,使概预算结果准确性降低。例如:在勘察设计阶段,由于装配式技术的新颖,会存在企业对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技术、生产工艺等缺少足够深入研究的情况,以至于设计产品不规范;在工厂生产预制构件的阶段,会因为原材料缺少统一标准,难以保证装配式预制构件的质量;在现场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对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特点认识不足,施工时可能存在缺少对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处进行应有处理的情况方式,从而导致建筑成品质量很差。
        1.4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较高
        装配式建筑工程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建筑工程成本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材料成本高。由于装配式建筑是较为先进的建筑类型,其构件分布在全国各地,为此装配式筑的材料大部分需要远途运输,由此增加了工程成本。二是装配式建筑企业建厂投资成本高。建厂规模小,无法保证构件产品多样性,建厂规模大,需要投资大,而且加收期较长,折旧和待摊费用高。三是人力成本高。设计人员既需要具备装配式标准构件的拆解设计能力,又需要了解装配式建筑的特殊节点构造,设计工作具有专业技术要求高、强度大的特点,需要高薪聘请复合型专业人才或者通过专业培训,由此提高了人力资源成本。四是建筑流程成本高。由于装配式建筑的要求高,材料运输、进场、储存、施工、安装等流程的运行都会形成高成本。
        1.5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具备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工人又比较稀缺。,在工厂已经加工完成装配式建筑构件的情况下,由于施工现场仅需工人进行放线定位、预制构件的安装或少量现场制作的工作,从而会导致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工序,如绑钢筋、支模板、浇筑混凝土等的减少,因而常见的工种,如钢筋工、木工、混凝土工等的需求在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中急剧下降,相反大部分的工作都需要具有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工人。由于有装配式施工技术难度高、掌握难的特点,该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尤其是缺少能够熟练掌握,BIM技术、3D打印技术、VR技术等新技术的优秀人才。


        2装配式建筑管理措施
        2.1建立标准化的技术标准体系
        一方面,构建标准化的结构体系。在未来工作中需要通过系列化、配套化以及标准化方式的应用做好建筑结构与产品的设计,以系统的方式做好建筑主体结构、设备以及围护结构等构配件与部品,研发出适合应用在工业化施工生产的结构体系,如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编制行业标准《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的工作已启动,旨在引领设计单位实施标准化正向设计,将进一步完善行业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规范。另一方面,实现构件以及配套体系系列化和标准化。我国也具有着多种类的部件标准,也因此存在着构件之间的模数不够协调问题。对于该问题,需要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形成成套的技术体系,在使产品构件体系同建筑结构体系两者之间具有一致性特点的基础上使构件以及配套体系具有系列化以及标准化。
        2.2加强产业链条管理
        产业链条管理是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基础,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包括设计、生产、施工、后期维护等过程,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构成建筑主体的构配件需要在工厂中预制,然后运到施工现场安装,需要建筑构件的标准化设计和现场装配施工的协调配合,在这样的生产过程中对要求企业间的密切协作。产业链条中地产开发商具有资金和土地的资源优势,在产业链中处于核心地位,需要加强管理,发挥好沟通协调作用,对生产过程中的设计、生产、施工等环节进行督促和监督。为使产业链上的各企业更好进行配合,可以通过组建建筑企业集团的方式。在房屋建造过程中整合各企业间的优势资源,从而提高装配式建筑生产的效率。
        2.3节约经济成本
        一是应该着手研发新技术、新材料,降低材料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增加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占有率。目前国内各地正在大量规划建设保障房,改造城中村。这些项目大都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如果政府出台政策要求此类项目中装配式的比例,可以大大增加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占有,只有占有量大,市场会调节工业化程度提升,材料成本自然随之下降。三是通过增加市场占有率,增加装配式建设项目,会促进装配式构件厂的增加,运输成本会随之下降。装配式构件厂数量的增加会带来市场竞争,自行调整建厂规模和产品的市场契合度,材料成本会进一步下降。
        2.4装配式专业人才培养
        BIM等技术的兴起加速了建筑业的进化,解决了人们无法用图纸直观看出建筑的弊端,从而加速了整个工期的进程。为培养装配式建筑人才,应该联合高校,做到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合作,推装配式建筑设计进程、优化施工管理人才培养。由于技术的更新速度较快,企业、政府应定期举行培训,以保证技术工人的专业知识的更新。同时,再培训时应该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定期邀请相关经验丰富的施工企业中的专业人士或是资历深的教授来给职工开专题讲座,也应统筹安排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专业软件和技术的实践操作,并应当给予一定的时间到现场参与实践学习。
        3未来展望
        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1)各地区域化发展显著,差异明显,需继续加快装配式建筑标准化,体系化建设。(2)随着BIM技术的应用发展,可将BIM作为装配式建筑的有效信息平台,通过BIM协调各专业之间配合,项目自策划开始,经过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直至施工及后期运营管理,实现各专业、各主体之间的集成化协作,生产加工的工厂化及施工安装的装配化。(3)继续装配式建筑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着力解决结构关键节点、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完善装配式建筑理论体系,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及施工难度,为装配式建筑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4结语
        装配式建筑由于本身的优势,在建筑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装配式建筑与BIM技术的不断发展,二者的协同设计能够更好为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各专业之间的协同配合服务。
        参考文献
        [1]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现状与质量管控[J].杨思忠.混凝土世界.2020(03)
        [2]装配式建筑2020年进入井喷期[J].砖瓦.20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