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多元化校园空间设计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4期   作者:姚鹏
[导读] 中小学的设计教学发展过程中,将个性化、多样化教学模式作为研究重点,

        姚鹏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

        中小学的设计教学发展过程中,将个性化、多样化教学模式作为研究重点,这也需要多样化的校园空间进行配合,才能突出其整体形象。但在目前的中小学校园空间设计阶段,较为多见的普遍倾向性问题就是空间单一均质化,因此本文通过对校园空间设计案例进行分析,以提出较为创新、多元化的校园设计空间。根据不同学年的学生群体,将根据不同学年的差异化设置,使得校园划分为不同特色教学部位,并且辅以形式多样的“共享资源平台”,更为便捷的将学生进行聚合,积极倡导跨聚落交流,力争做到有的放矢、有分有合,以期为中小学校园空间设计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校;校园空间;建筑设计
        
        
        
1引言
        自从国内实行义务教育以来,现今已经在国内初步形成了一定发展规模,所取得的成就也较为显著,可以说是硕果累累,较为丰厚,较大程度的提升了国民教育能力水平,为国内的现代化教育建设发挥出较大作用与贡献。尤其是国内将教育事业作为重要位置来对待,着力加快发展教育事业,让人民放心满意。
2我国中小学校园空间现状与未来人才培养需求的矛盾
        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必须配备相应的教育模式进行辅佐,而实施新型教育模式则需要借助校园空间媒介。但在中小校园的构建过程中,受到以往被动式教学方法的束缚 与影响,所涉及的学校空间更加注重空间秩序与便捷性。再者,加之当前施行的规范要求,对于规定设计要求较为细致、严苛,使得指导设计工作更是举步维艰,以致造成中小学设计过程中往往使用“室外运动场+教学楼”的范式动作,即便在规模巨大的九年制学校内部构造中,在指导设计不同学部组团空间时也常常沿用范式复制的模式。均质化在校园空间设计的应用,实行校园封闭管理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抹杀学生的个体特征与现实需求。特别是在一贯制学校结构中,学生往往会在较为闭塞、单调的环境氛围内长期学习,甚至高达15年以上,极其不利于学生适应环境能力与空间感知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断出现较为新颖的学校组织架构,都严重冲击着原有固定的规则。鉴于此,本文重点从建筑空间设计的视角,总结归纳分析国内外校园空间设计方面的典型成功案例,以深入探索国内在校园空间构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要点,以期为中小学校园空间设计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3多元化校园空间设计策略
3.1划分聚落,各具特色
        在以往单一的效益空间标准范式设计过程中,注意是依据校园的现实情形,基于学部、年级为基本单元主体,将其整个校园划分为若干个较为独立的教学聚落,对于不同的聚落单一而言,都具备自身特色的文化特征、空间形态以及组织形式,继而将校园内的整体空间形式进行构建,更好的带动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氛围。
        丹麦设计师所设计的Tj?rring School中,依据学部差异化所设计的中小学、幼儿园等较为独立的6个聚落,每个聚落按照辐射形状进行布设。对于每个聚落而言,都包含较为独立的室内外空间内容以及相配套的组织形式,将效益的空间体验感进一步提升。


        比利时设计师的De Vonk-De Pluim的作品中,设计时将幼儿园与校园隔离为相对较为独立的聚落,使用不同功能组织架构,继而赋予其相相应的空间功能属性。对于小学聚落而言,教室的设计的主题是依据中心共享开放的组织功能架设,使其具备了一定向心感;对于幼儿园聚落而言,主要是将教室设置在面向条形内廊的位置,使得空间方向感更为鲜明。
        土耳其设计师所设计的Highschool Campus方案,将校区设立为5个矩形聚落,主要将其分为1个学生公寓、3个教学场所、1个体育馆和礼堂等聚落。对于5个聚落而言,合围形成了景观主题、空间形式以及空间尺度等形色各异的5个庭院,能够让校内师生深切感受到真实的生活与美好。
        国内的上海青浦平和学校结构,将整个校园分拆为形状不一的教学聚落空间,每个聚落的空间形式也存在较大差异。部分聚落空间呈现出自由分散、小体量形式,有些聚落空间呈现出集中体量、自由曲线的流动空间结构,能够适应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空间感知需求。在深圳已经投入使用的高中泥岗校区设计过程汇总,其作为一所容纳近4余名的寄宿制高中学校,结合校区所采用的常规高考、国际教育等模式结构,将校园归类为4中不同学部结构。该方案将4个学部体系楼分为4个聚落,而相对应的聚落又采用差异化的空间设计方式,以形成独具特色的聚落文化结构。
3.2共享纽带,有分有合
        当聚落被划分后,应该建立较为顺畅的聚落交流平台,但国内中小学发展情况来看,聚落交流平台较为少见。学校自身附带相应的规则需要大家共同遵守,也是实现教育的主要场所,实现跨年级的学习、交流也较为常见、非常重要。比如国外著名设计师埃隆·马斯克所设计的Ad Astra School方案,将7到14岁年龄之间的学生没有明确对其进行年级划分,而是依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素质,来自觉进行学习。
        丹麦著名高中?restad College,在学校内部不设教室房间,每个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个人爱好共同寻找适宜的学习同伴。北京中关村三小万柳校区,在设计之初就设定了混拌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将3个不同学年段学生混合成共同的“班组群”,以形成高低年级学生相互搭配的模式,并且在实效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在对校园进行设计之初,要紧紧扭住共享空间这个关键,将不同聚落内的学生紧密联系,以期为跨聚落学生交流提供便利,切实达到有分有合的目的。将“共享资源平台”作为重点建设基础,其中涵盖到校园景观、详细的使用功能等方面。另外,共享资源空间形式仍然能够与其聚落加以区别,形成自身特色。
结语
        但随着新时代对于义务教育提出的新理念,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以往对于必要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更多的是要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责任担当、创新能力的新时期人才模式。鉴于此,本文主要基于建筑设计的视角出发,对当前国内中小学多元化校园的设计过程中出现均质化等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设计策略。
参考文献
[1] 苏笑悦, 陶郅. 综合体式城市中小学校园设计策略研究[J]. 南方建筑, 2020, (001):73-80.
[2]唐吉涛, 张渊, 霍敏. 浅析中小学校园建筑教学区单元空间设计[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0(19).
[3]孙斌, 张翼翱宇. 我国素质教育模式下的中小学校园空间设计浅析[J]. 名城绘, 2020, (003):P.1-2.
[4]邱德华, 鹿雯雯. 社会文化变迁视角下当代大学校园空间设计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4(03):74-81.
[5]任彦萍. 基于开放性理念下的中小学校园设计策略研究[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 281(04):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