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武
响水县水务局河长科 江苏盐城 224600
【摘要】河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有历史意义的工程。人们对环境的要求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现代河道治理工程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河道治理是必然的选择。 它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设计、施工和维护。与此同时,航道建设也将涉及到相应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及其生存环境的变化。必须从整个生物链的良好发展入手,综合考虑相关生物的生存和环境的改善。文章着重论述了生态河流建设的原 则,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河道管理;生态河道;建设探讨
0.引言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虽然得到有效提高,但同时也对河流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所采取的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要从根本上改善当前的河流管理状况, 维护我国的生态平衡,就必须加强对河流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所以,有必要积极地加强对河道治理的研究与分析。
1.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环保意识不强
目前,河道整治以防洪安全为重点,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建设。普通民众和管理者的环境意识相对薄弱。生活污水和垃圾排放到河里,将给水体和生态环境带来破坏和污染。甚至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也在设法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 天然河流中,对河流生态环境危害很大。虽然采取了相应的管理监督措施,但由于管理者环境意识淡薄,河流管理难度较大。
1.2围河造田降低了河道的管理职能
实际的河流管理中,有关人员既不能及时综合考虑某一地区的地理 条件,也不能对土地的复垦进行相关的论证,用甚至将上级的拨款用于围河造田(如图1)。侵占坡地造成湿地面积减少,河流、沼泽快速发展,地表径流难以调节,水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和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比如,在水灾期间,甚至造成房屋倒塌,使得河流管理的职能降低。
图1 围河造田
1.3责任落实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河流管理中,有关部门已明确规定,相关工作的开展应由多个职能重叠的部门共同负责。部门间缺乏默契合作,不能有效履行职责,影响了有关工作的开展。城区主要河流和部分支流污水排放量严重超标。垃圾流入河流,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破坏了生态环境。另外,还有人为因素对堤岸、河岸景观环境的破坏,影响其正常运行。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完善的问责机制,使得管理人员不能相互依赖,而相关的管理机制又不能有效地相互联系。因此,实际上不可能实施有效管理。
1.4乱采砂石影响河道安全
河砂、砾石的开采在我国有明确的规定,其开采部门、开采范围、开采量由国家有关部门管理。但由于利益驱动,一些违法者非法私自开采,且开采的砂石随意堆放在河滩,河道内的沙堆和沙坑非常多。原来的河床和许多水生动物生活的水体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河岸及河岸两旁的建筑物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导致建筑物基础的坍塌,影响河流生态环境。
2.生态型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
(1)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观。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观是传统河道治理与现代河道治理的根本区别,是人类思想进步的标志。生态河床的建设使河床得以充分形成,既满足了河床整治的需要,又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不会给河床整治带来严重的后果,造成河床改善原本生态环境的破坏。
(2)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协调的资源观。协调资源概念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在生态河流建设的实际过程中,不仅发挥了防洪,治水的基本作用,而且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作用。生态河流建设可以更好地支持地方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水利建设促进了水生态功能的转变。
(3)水利服务于社会。水资源,水安全和水环境的基本条件属于人口,资源和环境范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水管理不能只谈论水。必须将其置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环境中,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发展联系起来。
3.加强生态型河道设计的对策研究
3.1构建生态河道
水利施工中,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周围环境进行综合研究,保证设计方案合理科学。把河流治理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生态河流。河坝工程建设时,要求建设者把生态、绿化、河景等设计要素融入河道建设中,使河道建设既符合防洪安全的要求,又符合河道建设的需要和航道施工要求。河道施工要求河川建造要求生态学协调发展目标各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寻求和探索新的河流管理措施,并加以落实。建设生态型河流,其主要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应重视河流湿地、水环境与滩涂改造,充分发挥河流水与生态功能。河道生态建设是保护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基础。
3.2构建完善的责任落实机制
各相关部门在具体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以地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设立专门的河道管理机构。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建立健全的责任落实机制;根据具体情况,员工应对具体区域的河流治理进行研究分析,安排相关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逐个完善。与此同时,要积极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积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认真落实有关规定,加强执法机构的执法能力建设,避免出现违法违规、合作不善的情况。工作成绩好的员工应该得到积极的精神或物质奖励,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工作上有重大失误的员工应该受到积极的惩罚和监督,以防止发生类似的情况。另外,对于受污染的河流,政府部门应积极引进先进的治理技术,实现河流水质的净化。
3.3加强安全措施制定和打击力度
河道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河岸的保护,制定水坝、河道工程的安全措施。另外,还要实行快速、科学、合理的审批程序,监督有关部门的工作。河道主管机关及执法机关应加强对河道的检查,及时发现河道建设违法行为。参与单位要保证河流工程的实施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合理、安全地运行河流工程,改善河流生态环境,最终实现河流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总之,生态河流的设计需要多种因素的配合。设计者要拓宽思路,结合生态学、工程学、水力学等知识,互为补充,形成有效的设计方法。生态型河流是一种可以消除危害、降低效益、满足防洪防涝安全的工程。安全性一直是这个项目的重点。生态型河流的建设既不需要我们刻意追求某种形式,形成固定的模式,也不需要我们一概拒绝艰难的工程。取而代之的是,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情况进行河道管理,努力确保工程安全。
参考文献
[1] 高永敏,许士国.大连市生态型河道建设[J].中国水利,2004(14):53-55.
[2] 关健.生态型河道建设[J].北方交通,2014(2):94-96.
[3] 芦京莲.浅述河道治理与生态型河道建设的对策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0):1140.
[4] 俞军.基于河道治理浅谈生态型河道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9).
[5] 张晴.生态型河道建设在清原县河道治理中的实践与成效[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5):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