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2月第34期   作者:韩媛
[导读] 河道是水环境的重要载体,采取科学合理的河道治理改造措施不仅能确保地区人畜饮水安全
        韩媛
        北京博世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摘  要:河道是水环境的重要载体,采取科学合理的河道治理改造措施不仅能确保地区人畜饮水安全,还能确保大型灌区工程的合理规划、提高库塘蓄水能力。同时,对于保护地方物种多样化,调节气候、降低自然灾害风险,都有重大意义。总之,河道治理改造能更大范围地服务于地方生态和经济,促进地方总体发展。本文就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保护现状和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河道;治理改造;水环境;保护;现状;对策
        1 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保护现状
        1.1 河道内防洪能力不足
        与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对应的是逐年缩小的城市河道区域面积及河道内河流的实际宽度。与此同时,随着常住人口逐年增加,几乎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加重城市污水净化再利用等工作的负担。另外,由于河底土质逐渐硬化,河道内采砂活动屡禁不止,城市河道的走向会在很大程度上发生改变。在河道排洪量逐年上升的影响下,河流浅表层、河底地质层及河道的水文情况等均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进而导致城市整体防洪能力呈现出大幅下降的态势。
        1.2 河道水体自净能力差
        目前,绝大多数的城市都自然地将城市内河道视为天然的污水排放区。例如,城市内居民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工厂在生产建设中私自或盲目违规排放未经任何处理的工业废水,在下雨、下雪等自然天气下形成的地表径流都会将地表的污染物冲刷进河道内[1]。这些污水流进河道就会导致城市河道内水体质量直线下降,从而严重影响到水体的整体流动性,进而使得水体的自身净化功能普遍下降。长远来看,这些不同来源的污水对河道内水质所造成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积少成多,所造成的水体污染也会对附近的渔业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此外,若用这些受污染的水源对农田进行灌溉,同样会造成农作物的营养成分流失,甚至还会影响到农作物的自然生长,进而威胁到食用这些农作物产品的人的健康。
        1.3 河道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通过相关资料可以发现,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就目前的城市水体质量来看,仅有一成未受污染,三成以上城市的地下水面临着污染问题的威胁。与此同时,城市污水排放量连年上涨,很多排入河道的污水都未满足排放标准。大量违规排放的污水对城市河道水体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随之而来的就是水污染问题和环境破坏问题,这些都已成为城市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必须采取有效的水环境治理措施,遏制水环境污染问题,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2 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技术
        2.1 微孔曝气增氧技术
        微孔曝气增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曝气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成本较低等优势,能够高效增加河道水的氧气含量,促进水环境底层肥泥等有机质的分解,为微生物提供氧气和营养,促使微生物快速、大量繁殖,以便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改善河道生态系统,提升河道自净能力。同时微孔曝气增氧技术不易漏电,不会对河道水体产生污染,安全性高[2]。
        2.2 “食藻虫”技术
        大量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导致城市河道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藻类过量繁殖,侵占了其他生物的生活资源,影响了河道生态平衡,严重影响了河道水质。“食藻虫”技术指的是借助基因改造技术,对食藻虫进行驯化和改进,从而发挥其改善河道水环境的作用。食藻虫以藻类为食,能够抑制藻类繁殖,为其他水生植物生存提供便利,发挥水生植物的净化能力,缓解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同时,食藻虫也是河道生态系统的一环,能够提升河道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化程度,使其更加稳定。此外,由于食藻虫经过了驯化和改进,因此不会造成生物入侵问题。
        2.3 “水下森林”技术
        水环境中,沉水植物的生长速度极快,且其茎、叶、表皮、根都具有吸收作用,换言之即沉水植物对污染物具有极强的净化作用。

“水下森林”技术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以构建沉水植物群落为核心,吸收氮、磷等营养元素及污染物,从而达到改善水质、净化污染的效果。目前,“水下森林”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面临着一些困境,如沉水植物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培育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大范围推广[3]。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河道水环境条件进行充分掌握和分析,以选择合适的沉水植物,或者调整光照、温度等条件以满足沉水植物的培育要求。
        2.4 生态护岸技术
        生态护岸技术主要是指通过植物或者综合利用植物与土木工程来保护河岸的技术,不仅具有加固河岸和防洪的作用,还能够增强河道自净能力,同时能够美化城市景观。应用生态护岸技术要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挥截污治污的作用,还需要加强对生活、工业污水排放的管理和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杜绝违规排放废水的行为,促进河道水质提升,有效缓解水污染问题,改善河道水环境。此外,生态护岸还能够作为一道绿化景观,美化城市,为居民提供优美的居住环境。
        3 河道治理改造中水环境保护对策
        3.2 重视河道蜿蜒形态、构建多样化河流
        自然情况下,由于受地球自转、流域地质、河流两侧流速等因素的影响,河道会呈现出蜿蜒曲折的状态。而蜿蜒的河流相比径直的河流具有更强的蓄水能力,能够使微生物更好地存活,相应的自净能力也更加优越。因此,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态,构建多样化的河流,以此达到提升河道蓄水能力,降低洪涝危险以及提升河道自净能力,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的双重效果。除此之外,保持河流自然形态能够降低成本,避免截弯取直耗费资源。
        3.3 定期对河道进行动态监测,重视生态清淤
        河道监测是一项长期动态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干旱、降雨强度等随时在变化之中。河道监测必须是动态且长期坚持的,在此过程中随时对河道两侧及河底淤泥深度进行测量。一旦出现淤泥堵塞的危险,就要根据相关情况进行疏浚清淤,以确保正常的河道生态系统运行[4]。
        3.4 加强河道水环境协调管理力度
        河道水环境治理不只是某一座城市的工作,一条河流往往会经过数个城市,流域较大,为此城市之间、部门之间必须加强协调管理力度,积极开展行政合作、跨区域合作。相关单位在开展河道水环境治理过程中不能只考虑单个城市的因素,要从多角度出发寻求最佳方案,整合相关城市资源对河道开展综合治理。在发现跨区域违规排放污染物等案件时,不同城市、单位之间应联合执法,对其进行严厉打击,并赋予相关部门更多的权限。同时,还应上行下效,加大执行力度,上下级通力合作、互相配合。
        3.5 加大水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
        要因地制宜做好地方水环境保护的政令。一方面对当地现有企业的排污进行实时监控,另一方面还要杜绝外来企业到本地区水源地进行违法偷排。不仅要有破坏河道治理的重拳出击,还要配合地方用水激励措施,对主动进行节能减排的企业要给予其他政策上的表彰,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加快,河道水污染越来越严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与此同时河道生态治理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河道进行行之有效的生态治理,努力打造一条生态河道,有利于让生态河道成为城市形象的窗口,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蔡火勤,黄国贤.利用水生植物多样性改善城乡河道水环境[J].浙江园林,2019(01):76-79.
        [2]施建耀.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对策浅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8):22.
        [3]李怀坤.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9(14):92-93.
        [4]李昊.农村中小型河道生态治理模式探析[J].地下水,2019,44(04):200-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