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2月第34期   作者:孔祥芹
[导读] 四十年前我国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克服了农业生产领域中吃
        孔祥芹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富国街道办事处  滨州市沾化  256800
        摘要:四十年前我国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克服了农业生产领域中吃“大锅饭”的弊端,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解放及发展了我国的农业生产力。然而从本质上看,它仍是一种囿于小农经济格局的生产方式。至今,其分散经营的生产模式、依托传统经验的耕作习惯、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手工劳动等特点已然不适应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及生产力水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由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及人口因素构成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历史进步、社会变革、文明发展的决定力量,要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则是根本出路。
关键词:农业生产方式;乡村振兴;农村经济改革;治理现代化
引言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生态农业,在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指导下,运用生态工程的手段改变了中国的传统农业,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实践证明,只有推动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才能促进我国农业的进步。
1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民思想认识还不到位
        受农产品价格因素、农业用工工资上涨等因素影响,农民对精耕细作、标准化生产投工投劳积极性不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只求“短平快”,施肥不均衡,有机肥投入少,嫌分级采摘、论级销售麻烦,费工费时,质量难以保证。
        1.2农村生态环境被破坏
        近年来,在城镇化及工业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态遭到了明显的破坏,已经逐步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地区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加之农民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思想观念落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基层政府对于农村地区的环境监管也存在认识不到位、投入不充分、机制不健全和落实不认真等问题,使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破坏趋势令人担忧。政府在农村地区大力扶持养殖业,各养殖户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硬件配套设施不健全的情况下肆意扩大养殖规模,对养殖场的污水及动物产生的粪便没有科学规范的处理,使养殖场附近的空气污染和水土恶化情况严重。
        1.3缺少完善的理论基础
        生态农业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生态学、经济学、农业、畜牧业、科学技术等多种学科的共同支持。但是,从以往的研究成果来看,生态农业系统的研究过于片面。只是单方面的研究了每一个知识领域,没有将所有的知识进行综合研究,缺少深入的了解,导致我国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缺少成熟的理论支持,阻碍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1.4农业生产模式较单一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已初具智能化。这种智能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些较发达的地区。对于落后的农村地区而言,仍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由于无法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以及农业设备较落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无法保证产品质量。例如我国中西部落后的农村地区,仍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利用较多的劳动力和使用一些比较简单的劳动工具来进行农业生产,导致生产效率非常低,不能充分合理使用资源。同时,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农民仅依靠经验进行决策和判断,如果决策出现失误,将带来巨大的损失。
2农业生产方式决定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与成效
        2.1培养农业领域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主要取决于人才。

对于农业领域的优秀人才,国家要通过股权激励、政策倾斜等方式将他们吸引过来,侧重培养高端农业技术领域的人才,例如育种技术、农业信息技术、高级农业生产者、农产品销售、疾病防治技术方面的精英人才。加快建设农业技术院、农业研发中心、科学实验室,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到农业科学技术的提高上来。对于想创办农业科技型企业的人才给予鼓励并引导,为他们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2.2合理开发资源,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要对农田进行保护,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通过使用有机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养分,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治理病虫害,减少农药对农作物和土地的伤害,降低土壤中的农药残留,保护土壤的土质。在选择种植方式时,尽量选择科学的耕作制度,加强对土地的养护,防止土地资源枯竭,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2.3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模式智能化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以提高农业生产模式的智能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决策的失误。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仍实施传统的生产模式,还没有形成依靠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生产的模式,限制了我国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因此,政府应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模式的智能化,提高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4制定合理的耕地土地环境保护制度
        就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现代化农业发展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对农业用地环境质量的保护重视度不够。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地膜等导致耕地污染问题严重,农业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面对日益严重的农业用地污染问题,要重视建立健全农业用地土壤环境保护法律制度,要有效落实土地环境保护原则。另外,对农业用地环境的保护,要明确规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基本原则,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根据土地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具体规定政府要实现农用土壤环境分级管理,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治理各类土壤污染。
        2.5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监测力度
        目前,人们更加注重农产品有机、绿色和健康的品质。因此,我国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应注重追踪溯源,从生产的源头抓起,充分利用较好的自然生产环境,为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奠定有效的基础。一些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由于实际成本较高,需要政府、企业及个人进行多方面的合作才能实现。此外,应大力建设农产品品牌,并且进行有力推广,以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忠诚度,使一些高品质的农产品能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6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通过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可以有效规范人们的行为。禁止农业放牧和乱砍乱伐的行为,封山育林,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禁止工厂随意排放污水,减少对淡水资源的污染,工厂应采取科学的手段,科学合理的处理工厂的废弃物,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通过法律手段改善我国生态农业的生产环境,保护生态的平衡。
结束语
        生态农业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通过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作物产量,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废弃物的价值,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通过对生态农业的发展不断进行探索和完善,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红军.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8,38(24):80.
[2]周建军.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8,38(24):151.
[3]匡永利.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策略研究[J].山西农经,2018(24):53.
[4]李道德.浅析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8(24):212.
[5]李道德.农业推广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8(24):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