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霞
天津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300000
【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水资源需求量相对增加,根据目前我国拥有的水资源情况来看,有许多地区存在水资源供应量不足的情况。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做好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尽快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我国现阶段水资源存量与民生需求的不平衡现状问题。现阶段,我国所采取的措施是将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进行转变,令水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让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得到改善。
【关键词】水资源;供水管理;需水管理
【引言】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的水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人们在工作与生活中的需求,这将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制约性。为了尽快解决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需求量不平衡的矛盾现状,本文针对从供水管理到需水管理的转变与策略进行研究,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 需水管理的基本内涵分析
1.1维护自然平衡机制的水资源基础管理
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相关人士虽然提出了许多管理办法,但在落实这些方法之后,并没能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反而令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愈发严重。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城市与城市之间存在各自的差异因素,居民素质良莠不齐,致使个别城市中很多人根本没有节约用水的概念,从而促使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而在一些偏远地区,水资源本身存在匮乏的问题,有时甚至连喝水的需求都无法保证,当地居民常常“一水多用”,像珍稀金子一样珍稀水源。由此可见,水资源的供需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性,而需水管理的工作开展、需要以维护自然平衡机制的水资源作为大前提。在取水量和耗水量方面,必须严格以实际情况作为参考,我国当前的水资源匮乏情况已经不允许任意妄为的情况发生。也许部分城市的供水量相对来说较为稳定,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水资源在日后可能真的会比金子更贵。尤其是天津市,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靠外调水源,上世纪七十年代至1983年引滦入津工程建成通水前,先后实施了5次引黄济津应急调水;本世纪以来,海河流域连年干旱,我市分别于2000、2002、2003、2004、2009、2010、2011年,又实施了7次引黄济津应急调水,才保证了城市供水安全。2014年南水北调工程建成通水后,才真正有效缓解了天津的缺水局面。但是按目前常住人口计算,天津市人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仅101立方米,是全国水平的1/20,属重度缺水地区。基于此,我们不得不为后代子孙做出考虑,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取用水资源。
1.2基于供需水协调的水资源配置管理
按照实际情况开展管理工作,为我国目前需水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优势。用水标准的制定需要依照不同用户对于水资源的利用需求来进行配置,对于不同的用水主体需求要实施差异化分配管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同群体及单位对于水资源的用量是各不相同的。在传统的供水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通常采取统一标准管理方式,致使部分用户在用水时没有节水概念、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基于此,需水管理可以以不同群体的实际用水量做出区分,让水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减少或避免水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
2 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的关键
2.1管理理念的转变
管理理念的转变是用水方式转变的基础条件。我国早先采取传统的用水管理方式,是为了能够尽可能实现社会功能。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这种模式渐渐显露出了一些问题。需水管理方式更符合现阶段我国水资源现状,能够弥补传统用水方式上的不足。基于此,首要任务是要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让水资源在全面科学管理方面更上一层楼。
2.2管理对象的转变
传统的管理方式主要以水资源系统作为对象。而需水管理的调控对象是用水方。需水管理方式的主要宗旨不是控制供水,而是减少用水,坚持杜绝不合理的用水行为,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3 供水管理转变为需求管理的措施
由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的措施主要分为两个层面:
3.1宏观层面
从宏观层面来看,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要围绕改善民生实施需水管理的发展策略。在此过程中,需水管理的理念要深入贯彻于各个方面,包括水资源的规划和利用等等,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全面提升作为最终目标。此外,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管理体系,完成需水管理的法制化;与此同时,要对产业布局进行合理调控,科学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国民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方向,尽快实现国家宏观调控。再者,要快速推行经济政策的实施,充分利用市场的作用,促使水资源的调控配置尽快完成。对水价制度进行改革、将阶梯水价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天津的经验可以作为借鉴。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把水资源保障工作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来抓,坚持开源节流并重,着力提升我市水资源保障能力。一是健全完善城市供水体系,基本建成以引滦、引江“一横一纵”为骨干、调蓄水库、连通工程和水厂管网互连互通、辐射城乡的安全供水体系。二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落实,全市万元GDP用水量16.19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7.65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87,在全国节水排行中位居前列,荣获“全国节水型城市”和“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的荣誉称号。三是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完成国家首批试点省市建设任务,在全市划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
3.2微观层面
在水资源利用中的微观层面,指的是社会用水层面,由此方面来看,需水管理是对社会各单位的用水效率进行有效的控制。需水管理的重点在于合理控制用水量,有效识别用水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与不必要环节,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尽量减少社会单元内部的水资源消耗,促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得以提高。与此同时,对于水资源的重复使用率也较为关注,严格约束社会层面的用水效率,并严格管理企业的污水排放情况。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要严格依照单元计划性用水规定进行水资源的利用,并在用水过程中,强化水平衡测试,完全水资源统计与考核体系。分解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明确各区用水总量和初始水权,研究制定节约用水奖励机制,对水资源利用效率高、用水总量控制好的区,在水资源配置和项目安排上给予政策支持,探索剩余水权转让交易。第二,要合理控制关键性结点。对于水资源的循环过程与利用过程充分了解,采用绘制水资源利用网络图的方式,来掌握其中的关键结点,进而掌控水资源利用的全过程。
接下来,要对节水技术进行强化改造,尤其是工业企业节水技术改造,提升社会各界的节水意识,加快节水产品的更新速度。最后,要尽快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成立用水组织,明晰用水的责任主体,深入开展节水型系列创建活动,严格考核用水绩效与奖励机制,如节水型企业“以奖代补”政策等。
【结论】我国当前水资源供应情况较为严峻,由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进行转变时大势所趋。需水管理在提升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减少或避免水资源的浪费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改善居民的生活与工作质量、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中对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的转变过程做了详尽的分析,相信需水管理方式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绩。管理人员在落实需水管理方式的同时,要从实践的尝试和验证中反复探索、对用水方式进一步改革,以期实现水资源利用情况的最理想化。
【参考文献】
[1]陈 雷.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水利发展研究,2009(04).
[2]陈国锋.水资源问题浅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