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保密管理的制度化与标准化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4期   作者:
[导读] 近些年,随着社会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
        云南修一科技有限公司 650200


        摘要:近些年,随着社会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也给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本文主要结合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实际情况,通过建立保密日常工作台账管理模式,创新工作方式,坚持制度化、规范化,实现保密管理工作的可管、可控、可信。
        关键词:保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
        引言
        随着国际环境复杂、深刻的变化,保密工作面对严峻的挑战,如何守牢保密红线,确保国家秘密安全,是各行各业所需要面对的课题。一直以来,国家领导人和上级机关都非常重视保密工作,保密工作是企业的一条红线,不可触碰。国家领导人在国家保密工作会多次强调指出保密就是保发展。党中央为了加强保密管理工作,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满足了贯彻实施保密法的需要,对保密法规定的内容具体细化,进一步健全各项保密制度,有利于为依法开展保密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
        1当前企业保密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一些企业干部员工的保密意识与观念相对滞后。相较于以往,信息化时代的窃密手段更加“高端”化、途径更加隐蔽化。各类窃密软件可以轻易植入电脑和网络,一旦触发就可疯狂下载信息数据。近年来,西方国家利用国际互联网规则和垄断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千方百计搜集和窃取他国各种数据信息,特别是强化了对他国企业各类秘密的搜集窃取,企业保密管理工作面临的外部挑战更加严峻复杂。但我们一些企业的干部员工的保密意识和观念却相对滞后。一方面,他们认为企业不是国家机关,不可能产生国家秘密,还认为企业自身也没有什么商业秘密,存在“无密可保、保密无用”的错误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对信息化时代保密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认识肤浅,认为只要按照传统做法就足以做好保密工作,对保密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应用缺乏主动。由此,导致在工作中,常常以工作紧急方便为由,将涉密文件违规存储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还有的为更快地传达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将涉密文件拍照并通过微信、钉钉等办公软件工具传输。而这样的做法,其实给保密工作留下了极大隐患。二是一些企业的保密管理制度相对滞后。保密制度是社会保密实践发展的产物,包含了保密理念,保密管理机构,具体的定密解密监督措施等与保密相关规定的总和。一个企业的保密管理工作要做好,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健全和完善保密管理工作制度。但在实践中,我们一些企业的保密管理制度却是相对滞后的。比如,有的企业的保密管理制度仍更多地停留在对传统纸质秘密的保密防范上,对涉密电子文档等的保密防范缺乏警觉,对网络应用过程中的保密管理缺乏制度。这同样给保密管理工作留下了漏洞和隐患。
        2应对保密管理问题的对策措施
        2.1保密管理体系与保密资格标准的结合
        保密资格标准与研究所保密管理体系支撑点都是国家的安全保密法律法规和相关安全保密标准要求。保密资格标准是直接提供单位必须遵守的国家的安全保密法律法规和相关安全保密标准,并进行提炼,以考核条款形式列出考核要点。企业保密管理体系是识别、获取和控制单位科研、经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保密风险所适用的国家的安全保密法律法规和相关安全保密标准。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强调标准化、规范化,立足事前控制,提升安全保密绩效。
        保密资格标准是企业保密管理体系三级文件编写的主要依据,体系文件编写不仅要满足体系各要素的需要,同时要满足保密资格标准要求的需求,在实际安全保密管理工作中,保密资格标准的实施保持了保密体系的有效运行,反之在保持保密体系的有效运行的同时也符合了保密资格标准要求的规定。从而使研究所保密管理体系变得具体化和有可操作性。


        2.2建立保密工作专管制
        将项目管理中心、研发技术中心、安全管理中心等7个职能部门定为保密要害部门,分别落实岗位保密责任,在具体工作中,对每一项保密工作的实施做到“4个落实”,即落实分管领导、落实承办部门、落实专管人员、落实专管责任。实行保密干部调用一把手审批制。在选配涉密人员时遵循政治可靠、思想进步、作风正派、保密观念强的先审后用的原则;坚持先培训再上岗的原则,选用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纪律严明的人员为密码干部,切实保证了保密干部思想稳定,密码通信网络畅通,密码传输的秘密信息保管、销毁等环节符合要求,并实行保密操作管理人员AB制,严格执行交接登记手续,保障保密工作动作的安全性、连续性。
        2.3精细化流程管控
        精细化流程管控是控制保密风险的相关活动,使这些活动在规定的条件下受控。对安全保密管理体系过程中各项活动的要求、工作内容、职责划分、相互关系以及监督检查等作出明确规定,作为过程活动的依据和运行指南。体系文件是保密管理体系有序运行的基础,体系的程序、作业文件把保密管理中涉及的涉密人员管理(主要指涉密人员确定、变更和解除)、国家秘密管理、国家秘密载体管理、要害部门和要害部位管理、宣传报道管理、涉密会议管理、协作配套管理、涉外活动管理、泄密事件报告和查处、责任考核与奖惩等复杂烦琐的保密管理各项要求转化为规范的操作流程,使单位要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程序化的、标准化的,从而使员工迅速掌握自己需要的工作技能,使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单位内部之间的工作失误降到最低。
        2.4与时俱进完善制度
        古人云“小智者治事,大智者治人,睿智者治法”。健全完善保密管理制度,是构建保密管理体系、推动企业保密管理工作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为此,要不断完善制度体系,特别是要加快健全完善信息化条件下保密管理工作制度体系,围绕“保核心、保重点”的要求,针对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保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与时俱进加强保密管理制度的体系化建设,以制度建设为信息化条件下保密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保障;要强化保密督查机制,按照保密管理工作有关要求,做好企业内部保密管理工作自查自评,及时发现和解决失泄密隐患,特别是要针对可能存在的网络泄密漏洞开展检查,做到以查促防、以查促改、以查促管,有力构建防止网络失泄密的防范机制;要严格执行保密管理纪律,建立追责制度,对因保密管理工作不力而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的,应按规定予以严肃问责追责,同时把保密管理工作情况纳入企业干部员工绩效考评。
        2.5按照体系化的思想进行保密管理,实现安全保密绩效的持续改进
        在企业系统内创造性采用建体系方式进行保密管理,把保密工作纳入到体系之中,体系明确和细化了企业各部门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通过PDCA循环模式,建立了一套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运作机制,为提升研究所保密管理执行力提供了有力保障。进而持续改进保密管理工作的水平,提高研究所安全保密绩效。
        结语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公司构建的保密管理体系及成功应用,为公司实现保密工作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樱芝.保密体系建设的探究与实践[A]..战略风险管控与安全生产运行管理—2015.
        [2]吴桂文.论中国保密制度的完善[D].天津大学,2018.
        [3]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S].国家保密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总装备部联合印发,2008.
        [4]王平,陆志强.浅谈保密管理体系标准化流程的建立[J],中国标准化,2013,(11):101-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